胡璐
摘 要 構建高效生物課堂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遵循學生客觀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高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同時實現(xiàn)新課改對培養(yǎng)學生生物思維品質與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實現(xiàn)高效課堂這一目標,需要一線教師從課堂的有效導入、教學手段的設置、探究性問題情境的開展等多方面進行反思。本文以高中生物新課程人教版第一模塊《分子與細胞》中第二章第4節(jié)的一堂公開課為例,用高效生物課堂的標準進行衡量與剖析。
關鍵詞 高效課堂 教學反思 生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5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biology classroom is the key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deepen curriculum reform. Efficient classroom requires teachers to follow students based on objective cognition on the law,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reach the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biological biological science literacy requirements. How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fficient classroom, the need for first-line teachers from the effective introduction of the classro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inquiry problem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flection. In this paper, an example of an open class in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new biology curriculum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he molecular and cell, is use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efficiency of the biology class in the fourth chapter.
Keywords High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flection; biology
1 情境導入:激發(fā)好奇心
學生的好奇心越重,主動參與性就越強,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根據(jù)生物的學科特色,將課堂內容與生活、社會甚至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精心設計導入情境,能快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也利于高效課堂氛圍的形成?!凹毎械奶穷惡椭|”這節(jié)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設置,采用的是“炫邁無糖口香糖”的廣告視頻。伴隨著酷炫的畫面、熟悉的旋律,廣告詞響起——“ Five 無糖口香糖,激活感覺?!比嗤瑢W的好奇心在一瞬間得到匯聚。此時教師引入課堂教學:“無糖口香糖真的沒有糖嗎?我們到底有沒有被商業(yè)廣告忽悠呢?” 結合生活中常見而易被忽略的切入點,恰到好處地拋出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課堂的高效運行奠定基礎。
2 不忘根本:保證學生為主體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而教育的主體是全體同學。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包括知識儲備狀況、學習接受能力以及思維方式等。成功的教育者會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稟賦特長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課堂,都有表現(xiàn)自己發(fā)揮自己的機會。如何緩解一次性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吃不飽”或者“吃不了”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進程、學生參與度等方面保持高頻度的反思。在具體課程實施中,展開隱性分層教學將大有裨益。不同難度的問題情境由不同層次的學生來主導展開,一方面給全體學生提供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有思維騰飛的展示空間。對待學生的優(yōu)點用“高倍鏡”,對待學生的缺點用“低倍鏡”。用鼓勵機制帶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本節(jié)課堂導入之后,第一部分“糖類”相關知識點的整理和歸納工作,交由學生們以表格的形式在限定的時間內自主學習并完成,包括糖類的分類、名稱、分布特點、生理作用等幾大方面。有些內容在書本上有明確直觀的表述,有的需要從隱藏信息中提煉,甚至有些需要將前一節(jié)“核酸”的結構組成相關知識點遷移過來。在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選擇較低層次的學生代表實時進行反饋,將自己梳理的答案演練在電子白板上,給予肯定評價的同時讓部分共性的問題得到合理呈現(xiàn)。接下來引入學生相互評價機制,讓中、高層次的學生依次對表格知識指出問題并作修正,教師從旁給予必要的強調。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間,最大限度地消滅學生存在的疑難點。如類比核糖和脫氧核糖屬于五碳糖,學生據(jù)相關分子式推導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三類單糖都屬于六碳糖;如結合五碳糖的功能,得出兩類五碳糖分布于所有細胞中等等正確結論。在相互辨析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同時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實現(xiàn)了隱性分層教學,生成性問題得以有針對性的發(fā)現(xiàn)并解決,以及知識之間跨章節(jié)的有效遷移。
3 思維訓練:設置探究式問題情境
問題的解決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讓學生的思維行走于問題之間是高效課堂的基本保證。本節(jié)內容雖然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教材編排重在用文字表述相關知識點,稍不注意就容易落入照搬書本的乏味狀態(tài),影響學生吸收新知識的效率。教師在組織探究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保證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本節(jié)課堂在用表格梳理完糖類基本知識點之后,深挖細掘過程中就注意了架構書本之上的有效問題策略。如討論葡糖糖功能的時候,聯(lián)系書本黑體字——“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問道:這句話能不能理解成——“所有糖類都能作為能源物質呢?”引導學生們對于不同糖類的功能加以區(qū)分,理解大多數(shù)的糖類是可以作為能源物質的,但是五碳糖及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有其他特定功能。
在利用書本上兩張典型示意圖分析完二糖、多糖的組成特點后,請學生板書三種糖類之間的相互轉化概念圖。反饋時診斷出學生很容易理解單糖和二糖、單糖和多糖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并且能夠準確運用“水解”、“脫水縮合”等專業(yè)術語。但是不能明確指出的二糖和多糖存在的關聯(lián)。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比如吃饅頭或者米飯的經(jīng)歷,對淀粉經(jīng)唾液淀粉酶水解之后產生的甜味來自哪一種糖類展開討論,引申出淀粉逐步水解的過程,繼而推導出二糖與多糖之間同樣可以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
生物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它不僅是一個理論體系,同時也是一個科學探索的過程。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合理采擷生活中的實例來點綴、豐富并升華自己的課堂,將較容易實現(xiàn)新課改對培養(yǎng)學生生物思維品質與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要求,與此同時促進師生互動活動的開展,順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切實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充分發(fā)揮它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比如結合輸液時常見的葡萄糖溶液而不是蔗糖或者麥芽糖溶液,幫助學生理解二糖必須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結合沙漠中穿行的駱駝的自身需要,討論駝峰中儲藏的主要物質為脂肪;聯(lián)系“胖人怕熱,瘦人怕撞”的俗語,理解脂肪的功能;結合大家小時候愛喝的娃哈哈AD鈣奶,討論A和D分別對應的具體生物學含義,以及含鈣的乳飲品中添加維生素D的用意;結合膽固醇,討論健康飲食的生活常識。在這些耳熟能詳?shù)纳顚嵗谋嫖鲇懻撝?,把本?jié)知識點真正落到實處,用實踐來理解理論,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為了進一步使問題情境具備有效性,避免交流和討論流于形式,需要學生真正參與,并努力挖掘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的深度。所以,選擇學生在生活中迷惑不解或習以為常的典例拿來作為探究的切入點是不錯的策略。教師還應注意以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讓課堂真正實現(xiàn)傳承型到探究型的跨越。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光芒,并借機引發(fā)學生展開討論。一方面利于課堂呈現(xiàn)生動活潑的氛圍,另一方面也為教研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可以幫助教師拓寬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4 因地制宜:不囿于固定的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鑰匙,不可能保證所有課堂教學高效實施。面對各種教學模式(如“353”、“211”、“導學案”等),一線教師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按需選擇。根據(jù)生物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實現(xiàn)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和實踐求知。
本節(jié)課堂中,除了運用表格形式的知識清單幫助學生自主歸納新概念之外,在完善知識體系、結合生活實例的分析討論過程中都充分運用了生生互助的理念。比如說在學習完本節(jié)全部內容后,PPT上展示一張肯德基漢堡包的照片,讓大家分小組討論一個漢堡包中包含了哪些課堂上所學的糖類及脂質。各小組就自己給出的答案進行組間辯論,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解了各種糖類和脂質分布特點。
無論以何種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課堂評價都應以學生自身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為基本標準。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备咝дn堂的構建,要深化這一目標,引導學生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所以教師對整節(jié)課節(jié)奏的把握、學生反芻時間的保證、回歸課本等細節(jié)方面需要尤為關注。
5 總結升華:有效復習的進行
根據(jù)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學習也是和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除了課堂中把握高效,在課堂小節(jié)或復習課中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利用概念圖、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知識的概括和歸納,串聯(lián)重組知識點以建立網(wǎng)絡化的知識結構。
在“糖類”部分內容結束后,課堂上給定兩分鐘復習時間進行知識點鞏固,然后利用搶答方式及時把脈知識掌握情況。“脂質”部分結束后,采用角色轉換,學生充當提問者的形式進行問答接龍,讓重難點在多樣化的課堂形式中充分突破。
除了橫向從知識模塊強化聯(lián)系加深理解之外,還可以從縱向自行開辟知識串,凌駕于學科之上全盤俯瞰。將學科內的知識融匯貫通,多維度地鞏固高效課堂。如本節(jié)內容中,在討論等質量的糖類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遠低于脂肪的原因時,由于兩種化合物的元素組成相同,所以從元素的比例上著手分析。此時為便于學生理解,我們可以提前“調用”細胞呼吸一節(jié)的知識點,輔助學生相關信息——能量的釋放與氫的氧化過程相關。由此,學生就能根據(jù)脂肪中氫含量多的元素組成特點,理解脂肪擔當細胞中“良好儲能物質”的角色。
總之,反思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就是能在課前對即將發(fā)生的一切具有正確的預見性,在教學中能對各個環(huán)節(jié)作出合理的反應,在課后能將課中的教學體驗集結為一種別具風格的教學特色。結合實際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chuàng)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不僅能讓自己的生物課堂更加高效,還能有效幫助教師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促使其成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參考文獻
[1] 王文良.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新華出版社,2005.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 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