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
摘 要 ISEC項目旨在通過引入國際化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機制,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國際化教師隊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我校有幸加入國家留學基金委舉辦的ISEC項目,依照國際化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和提升。經(jīng)過兩年多的ISEC基礎教學以及對ISEC教學理念的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ISEC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本文給出了一些初步的教學改革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 ISEC項目 教學理念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2.029
Abstract ISEC project aimed to introduce internationalizatio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develop a group of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teacher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Our school had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in the ISEC project sponsored by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concep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ode. By more than two years teaching in ISEC project, I thought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ISEC has a certain advant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some preliminary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was proposed.
Keywords ISEC project;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reform
ISEC項目(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即“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是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辦。其指導思想為“通過教育國際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①該項目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宗旨,融入國際化教育的優(yōu)秀辦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以期提高我國一線教師的教學教育水平,改善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xiàn)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轉(zhuǎn)變。②同時,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專業(yè)技能較強的優(yōu)秀學生隊伍。
我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為我校首批開展ISEC項目的三個專業(yè)之一。作為第一批一線任課教師,在兩年多的“微積分”基礎課程授課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先進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教學優(yōu)勢。
1 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ISEC教學主要強調(diào)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這種教學理念的引入,勢必要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時,還要求每位教師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給出不同的考核目標。對基礎不太扎實,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學生,需要通過不同階段的考核目標,給予一定的獎勵和鼓勵機制,使其向積極有利的一面發(fā)展;而對于基礎較好,學習習慣也較好的學生,則多給予提高與思維創(chuàng)新訓練,提升其自主學習,廣泛學習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需要精心的安排與設計,既要考慮到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又要兼顧到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對于基礎理解性知識,采用引導的教學模式,達到“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解決問題”效果。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后續(xù)的學習也有較好的幫助。
另一方面,ISEC項目強調(diào)“明辨性思維”的培養(yǎng)。即在教學中,著重看待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在解決問題中提出的“證據(jù)”,杜絕空談大談現(xiàn)象。③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當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證據(jù)”,然后再討論該“證據(jù)”存在的不足。這種方法的引入,既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求知能力,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刨根問底的能力。并嘗試讓學生通過互動、課堂游戲等形式自己得出“可靠”的答案,有效改善了課堂教學形式。
比如在“微積分”極限章節(jié)中,對于“兩個重要極限”的理論推導部分,已往教學中存在教師花大量時間證明極限值的情況,而學生則對證明過程并未做過多思考,導致教師“硬教”,學生“硬記”的問題。學生解題過程中并不理解該極限值的應用條件以及解題方法,最終無從下手。反觀ISEC的教學理念,對于較難理解的公式證明,我們直接給出結論,而在典型例題的實踐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找出需要注意的關鍵點。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標,使學生牢記易錯點,又鍛煉了學生自我求知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求學的興趣。在本章課程講授結束,筆者針對教學效果對ISEC班級與普通班級進行了測驗,其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通過引入ISEC教學理念,采用“明辨性思維”教學方法之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明顯優(yōu)于對比班級。同時在提高題的解題過程中,ISEC項目學生積極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可以看出學生思考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2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ISEC教學項目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更注重于實踐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更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把難以理解的枯燥理論知識通過具體的實際例子呈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要求讓學生自己進入實驗室,在給予相應的指導后,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相應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實踐驗證理論的有效性。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我院電子信息類的特點,將學生制作的電子產(chǎn)品帶入課堂。比如基于單片機的電子時鐘、“多彩呼吸燈”、藍牙遙控小車、兩輪平衡小車、微型四旋翼飛行器等。在枯燥的教學過程中,將這些有趣的電子設計穿插進去,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并與教學過程中的微積分知識點相結合,講述所學微積分知識在這些“電子產(chǎn)品”中的重要性以及運用方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從多角度加深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激發(fā)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動手制作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一學年的實驗室開放策略,學生普遍反映學到了很多知識。一方面加深了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動手能力。整個班集體學習氣氛濃厚,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實踐,對電子信息專業(yè)綜合知識掌握較快。圖1,圖2分別為ISEC班級學生通過課外實踐設計出來的單片機簡單制作,功能分別為“基于Arduino單片機的聲音識別移動平臺”以及“基于Arduino單片機的多功能電子時鐘”。
3 考試機制的改革
ISEC項目強調(diào)要摒棄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實施過程性評價。④并且要嚴防學生進行考試舞弊,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入多種考核方式,如針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見解寫一篇議論文,針對某一專業(yè)知識點寫一篇綜述性文章等,又如在課堂中加入針對某一知識點的小測驗等。ISEC項目教學理念中提到,ISEC過程性考核所占比重較大,每個過程性考核目標(即Outcome)均需在本知識點講授完成后及時進行,并最終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加入到最終成績核算中。這樣使得最終期末考試的比例減弱,大大消減了學生進行舞弊的動機,也使得學生能夠有多次機會達到考核目標,完成對知識或者技能的學習。
因此,針對“微積分”課程,每章提取其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隨堂考核。考核方式包括:小測驗,回答問題,重難點思考(短篇論述)等。并且,引入相應的加分政策,即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深入思考。表2給出筆者在這兩年ISEC項目教學中設計的考核評價方式與考核標準。
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同樣引入加分機制。即針對每堂課提供的電子實驗,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動手實踐,積極探究原理與制作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課程相關知識復現(xiàn)電子實驗,或者做出一定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這樣都會給予一定的最終考核成績獎勵。但需要注意的是,該項加分機制應該掌控在平時成績總分之內(nèi),防止學生本末倒置,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
4 總結
以上是筆者擔任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ISEC班微積分教學的一些感想,相信ISEC所傳達的優(yōu)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不止這些。“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學生著想”,這也正是目前國內(nèi)教育大環(huán)境下所亟需強調(diào)的教學思想。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更需要不斷努力,逐步提高,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我所用,為我國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釋
① 陳雷明.基于ISEC項目的基礎課程雙語教學實踐與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4):191-194.
② 伍廷亮.土木工程ISEC項目教學改革研究[J].貴陽學院院報(自然科學版),2015.10(2):66-68.
③ 瞿勇科,崔巖.高校數(shù)學明辨性思維教育的探索[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34(8):121-123.
④ 楊子義.ISEC項目下線性代數(shù)教學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5:137-138.
⑤ 呂鵬.以學生為中心的學評教指標體系構建[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4.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