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蘭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關乎著小學生知識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等多項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對學生后續(xù)學習以及其他科目學習的效果也有決定性作用。就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行探討,并尋找出高效合理的優(yōu)化措施,以下將進行針對性討論,為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依據。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引言
小學語文課程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知識基礎的重要科目,特別是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建立與強化來說不可或缺,不但關乎后續(xù)的語文知識學習,對于其他科目知識點的理解與笑話也有著決定性作用,認清其重要性,便自然能夠理解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在教學計劃中應當占有怎樣的比重,了解其本質,并找出更高效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改進措施,才能確保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順利,最終得到更好的語文學習成果。
一、閱讀教學方法改革的內涵
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處于基礎建設時期,各項能力都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才能確保后續(xù)學習進程的跟進以及學習的最終效
果[1]。而閱讀理解能力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更快理解所學文章及知識的內涵,并迅速消化,使其成為自身識體系的一部分,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才能在后續(xù)的語文及其他科目學習過程中更加一帆風順,事半功倍。綜上所述,毫無疑問當前對于國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是刻不容緩的首要課題,其落實關乎著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被輕視、被忽略的,在閱讀過程當中,閱讀材料選擇合理、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便會自行對文章進行分析與解構,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只是依照教師的安排,讀一些自身并不感興趣的文章,并被教師的思想影響,以教師要求的方向去進行思考與理解,則完全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強化自身的理解能力,而且思想會被禁錮,會被教師的思想奴役,這對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及其他科目學習是毫無益處的,會讓學生形成被動性思維,不再習慣以自身的視角去看待任何問題,由此可見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領域來說是最為迫切的首要任務。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措施探討
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具體的完善措施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思考與討論,目前我國小學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對于閱讀材料選擇失準、閱讀過程由教師主導,會導致學生興趣無法被激發(fā)。教學思想過于單一,對于教學方法疏于計劃,會降低教學效率,使閱讀教學真正作用無法發(fā)揮,學生思想能力的提升也自然無法談及。只有抓住重點,詳細計劃,才能保證教學改革作用的發(fā)揮。
1.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個人觀念與喜好
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自身的思維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小學階段也不例外,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被自身興趣與腦內想象引領的,對于過于晦澀的文章是根本無法提起興趣,也無法完全理解的,但許多教師已經習慣了用自身的思想作為主導來教導學生,決定學習的內容,這是對于學生個體意識的忽視,不尊重學生自身的想法與特點,教學自然無法得到好的效果[2]。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前,教師應當先轉變自身思維,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依照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個人喜好、觀念、需求去進行引導,才能讓學生投入閱讀情境。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小紅帽》這篇國外經典童話故事時,教師應當以學生作為主角,根據劇情推進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小紅帽遇到大灰狼時,教師可以提出諸如“你認為小紅帽這時候應該怎樣做?”這類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這樣學生自然會開始對劇情進行深入的閱覽與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而且教師不應對學生的答案立刻進行評判,而是可以留下懸念,讓學生通過后續(xù)的閱讀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才是對學生自主思維的尊重,也只有這樣以學生為主的引導才能真正確保閱讀教學作用的發(fā)揮。
2.針對性選擇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材料的選擇對于學生的閱讀過程來說有著最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如果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繼續(xù)閱讀下去,就等于是徒勞的,因此在開始閱讀前,教師應當先對學生的喜好、細微特點及閱讀需求進行思考分析,并找出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投入進去的文章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將文章閱讀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一個被強硬安排的任務,進而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與思維。比如根據小學生圖像化的思維特點與理解方式,教師在這一階段進行閱讀材料選擇時可以以繪本作為主要選擇,或詢問學生,最近是否有比較喜歡的閱讀材料,讓學生的閱讀能夠有選擇,而不是被困在教師選擇的范圍當中,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3.完善教學方式,讓閱讀課程更多彩
閱讀應當是一個愉快的故事探索過程,而不應是被強迫完成某一任務的執(zhí)行過程,教師想要讓學生更主動的進行閱讀與思考,得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就要對當前教師一言堂的枯燥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巧妙安排閱讀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在閱讀過程當中,應當以學生理解為主,以適當引導為輔,帶動學生的熱情,在閱讀后,應當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總結與整合,表達出完整的閱讀感想,進而完成一次閱讀過程。例如在對《孔融讓梨》這篇經典故事展開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以提問代入內容,可以讓學生針對“如果家里只有一個梨子了,你會把梨子讓給父母/兄弟姐妹還是選擇自己吃呢?”學生針對文章有了疑問,便自然會對文章中的內容以及文中人物的選擇更加好奇,閱讀便自然開始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配合圖片或配合文章即時作畫,讓學生配合圖像加深理解,在文章閱讀結束后,教師則可以提問學生對于文章的整體感想,如“你認為孔融做的是否正確?”“孔融這樣做是否有必要?”“孔融這樣做有著什么樣的目的?”等等,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回想,并鞏固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的閱讀教學過程才是更為完整且有效的[3]。
結語
閱讀教學是建立學生對于事物理解的關鍵,不但對語文科目來說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其他科目的后續(xù)學習也同樣不可或缺,因此對其應用不斷進行深入思考與改革,是我國語文教學領域當前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也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所在。
參考文獻:
[1] 劉寧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3,(10):40-41.
[2] 朱成友.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和改進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4,(01):50-51.
[3] 丁立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J]. 才智. 2013,(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