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倉決
摘要:在初中漢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遭遇這樣的痛苦和困惑: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作文教學的方法論的引導,導致作文指導、作文訓練失去針對性或有序性。鑒于此,探討作文教學方法,從理論上、實踐上都有不可忽視作用。
關鍵詞:初中;漢語;作文;教學;淺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44-02
下面我就這些年來,在漢語文教學中摸索出的一些作文教學的方法,提出來,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提高認識,從"怕"到"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要從"怕"到"樂",首先要解決"知"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徹底打消他們?yōu)榭荚嚩鴮懽鞯乃枷耄屗麄兠鞔_寫作是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 美國學者認為:"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再說,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少數(shù)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并非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葉圣陶也說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并不是為著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十幾歲的孩子對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來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么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2.廣泛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在西藏農(nóng)牧區(qū)初中漢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弱點為詞匯積累少,不知如何下筆。部分學生即便能寫出東西,然而文章卻顯得空洞、乏味,沒有突出主旨。經(jīng)分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的知識積累不夠,閱讀空間狹窄。所以,針對以上問題,必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具體來講,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案,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豐富內(nèi)心的感受。其次,在課外時間,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組織學生到圖書館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并利用身邊的資源,廣泛閱讀報紙、雜志、書刊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寫出讀后感。這樣,也是提高寫作的重要途徑。
3.加強寫作教學互動情境的設置
在新課改背景下,提倡互動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漢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古往今來,在任何教學中,都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性。所以,在寫作教學中,也要采取多種辦法,激發(fā)學生在這方面的興趣。初中生年齡小,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可以設置互動情境,調(diào)動他們在教學中的積極性,使其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進而喚醒在寫作方面的靈感。
比如,在開展"交通安全"話題作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交警、行人、司機等角色。通過模擬演練,讓學生自覺投入到設置的情境當中。當學生看到交通事故的后果后,就會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意義,以及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演練互動中,學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并能夠主動與生活中的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寫起作文自然非常順利,并且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教學不能獨立,應借助平時語文中的閱讀教學使其成為作文教學的另一個陣地,通過課前情境的設置,讓學生敢說,想說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寫作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首先,利用教科書中的范文來感染學生。范文都是被挑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其最大特點就是文采斐然、聲情并茂。因此,教師可以在解讀那些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讓學生產(chǎn)生觸動,通過文本的解讀制造情感的爆發(fā)點,讓學生談感受,效仿范文,提升在寫作方面的興趣。其次,每周至少安排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認真分析文章的結構、布局、謀篇,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維,以及表達情感的技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極思考,引起共鳴,進而激發(fā)在寫作教學中的興趣。寫作雖然高于生活,但是又源于生活。任何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反思。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得出深刻的見解。滴水穿石,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事物,就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啟發(fā)。除此之外,教師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將部分優(yōu)秀的作文挑選出來,然后,讓學生在班級朗讀自己的作文。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不僅激發(fā)了他們在寫作教學中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寫作能力。
5.堅持多寫勤練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作品,我常要求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記,努力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要摘記精彩詞句、語段,寫讀書心得體會,寫隨筆感想,寫讀后感等。老舍先生告誡我們:"要打好寫作基礎,第一步就要學會'記'。"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每一周寫一次周記,不規(guī)定日記、周記的內(nèi)容,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并要求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鞏固觀察成果,積累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學生觀察、思考、認識生活。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途徑。
6.重視作文修改及評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一篇文章,要從實際出發(fā),認真地把已經(jīng)寫出來的文章從立意、選材、篇章結構、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等多方面進行增、刪、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準確地反映客觀實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采用自查、互改、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寫作水平。教師改作文時還要注意用心書寫學生愛看而又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評語。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進行作文修改。學生作文以軟盤或電子郵件的形式上交給老師,教師可直接把具有代表性的習作利用多媒體投影給全班學生看,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或把學生作文中典型的病句、錯別字顯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或從一般的習作中找出精彩片段顯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賞……這種修改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反饋作文的效率,真正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和廣泛互動交流。學生互評、老師點評后,傳送到校園網(wǎng)上發(fā)表,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7.開放作文評改方式,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漢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diào)"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進步。
提高漢語文作文水平的途徑還有很多,古人說"衣帶漸寬終不悔",只要我們用心探索、鍥而不舍,相信一切在我們的努力下都會向著理想化的方向邁進,我們的困惑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付出便會越來越有成效,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會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