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瑤
[摘 要]對于豎式運算,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入手,幫助學生掌握豎式運算的本質。從口算教學中豎式模型的引入、實際問題中的豎式計算與豎式的多樣化練習等三個方面入手,探討了豎式計算的有關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豎式計算;計算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8-0055-01
一、在口算中建構豎式模型
小學生最開始進行計算時,一般是采用口算或者數手指的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在口算中構建豎式計算的模型,以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
題目:現在有12個蘋果,每5個蘋果放一盤,可以放幾盤?還剩多少個蘋果?
學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2÷5,再根據如下所示的示意圖,答案顯而易見。
至此,為了引入除法豎式,教師進行如下教學:
師:在運算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12里面有幾個5,商就是幾,而還剩下幾個,就是余數了。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試著列一下豎式呢?
生1:像加減法和乘法那樣列豎式。
生2:不行,這樣的話,余數沒有地方寫。我是這么列的:
師:其實,除法豎式的書寫與加減法、乘法是不一樣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加法、減法和乘法中,我們都是從個位開始算的,而在除法中要從最高位開始除?,F在我們先寫出除法豎式計算的第一步:
生2:這樣的話,也可以寫出來了:
生3:不對,你這個豎式里面沒有顯示余數,應該是這樣的:
師:12里面有2個5,所以先在商的位置上寫2,12下面的數就變成10了,這樣就可以獲取余數2。請大家再想一想,正確的除法豎式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通過豎式來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豎式計算
問題解決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數學素養(yǎng)的高低。教師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豎式計算能力,避免低級計算錯誤的出現。
例如,教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時,教師就可給出題目 “小明家每個月訂牛奶要花去28元,試求訂一年的牛奶需要多少錢?”這樣學生很容易就列出算式28×12。在進行豎式運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各位上的數字要對齊;不要忘記進位;注意計算的準確性。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豎式計算,是為了快速得出答案,避免浪費時間。因此教師應多設計一些變式題,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三、在多樣化練習中鞏固豎式運算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而且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密切。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練習。
例如,計算29×2時,教師也應該按照“9×2=18,20×2=40,再加上進位的10,得到29×2的答案就是58”的順序進行講解。豎式解析過程如下:
教師還可以小組討論、競賽等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乘法豎式運算是學生進行后續(xù)學習的基礎,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計算能力,尤其是一些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應幫助他們發(fā)現自身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多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目。
綜上所述,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陳舊教學觀念,從學生計算的實際需求入手,鼓勵他們自主探索豎式的計算格式與方法。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