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大彭實驗小學 閆 飛
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課例研究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大彭實驗小學 閆 飛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它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更承擔著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責任。語文學習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和以后的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指運用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相關知識,并以五項修煉為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本文通過對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討論,從其含義和特點等方面展開論述,并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課例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
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模式 課例
通過實踐研究發(fā)現,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某一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它在實際運用中具有因人而異的特點,隨課堂情境的不同而隨時變化。在運用中也是采用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形式。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是一種靜態(tài)的教學模式,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沒有具體的操作模式和固定的程序,而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中心,五項修煉為目標,也就是通過對知識的學生能力的系統(tǒng)化分析,整體把握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幫助學生不斷的超越自我,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子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等,從而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習型人才。
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具有靈活性、生動性、生活性特點。語文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具有深遠的含義,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對教學素材進行收集設計,在上課過程中靈活運用,活躍課堂氣氛,還應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讓課堂更具生動性。此外,語文和生活密不可分,語文習作的本質就是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對生活進行記錄,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從這個角度來講,語文學習即學習生活。
(一)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用于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語文工具學科的一大體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通過猜字謎、兒歌、加減法識字等方式進行識字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的領讀和跟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選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進行識字和記憶。同時,識字游戲的設置過程中必須貼近生活實際,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比如,在教學“風”字時,老師結合它的特點編成一個謎語,“我到處亂跑,誰也捉不到,我跑過樹林,樹木都彎腰,我跑過大海,大海的波浪高又高”。首先,通過謎語的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學生根據描述的信息,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老師再從謎面上加以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根據老師的提示,找到答案。一部分沒有猜到答案的同學在得知結果后也恍然大悟,有效的增添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提升識字教學的教學效率。
其次,運用糾錯式的識字教學模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從漢字方面講,就有很多種分類方式。可根據讀音、字義、結構、偏旁等進行有效劃分,進行對比記憶。改變學生們固有的認字思維,從學生的腦海中清除“半邊字先生”“錯別字大王”等錯誤思想。 告訴學生正確識字的重要性。把平時學習過程中容易弄混的字列舉出來,讓學生主動去尋找他們之間的不同 ,然后進行對比記憶,讓所學字的讀音、字形、常見含義等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二)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用于習作教學
作文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是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知識積累、閱讀技巧、思維模式的統(tǒng)一考察。作文源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而作文內容也必然反應生活的場景和內容。小學的習作內容大多為記敘文,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而習作的訓練過程也應分層進行,由淺及深、層層深入。學習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礎上開展的,必須將作文習作看成是一個整體環(huán)節(jié),從解題、到構思和最后的寫作,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決不能把它們看作一個個孤立的步驟。
在小學作文的寫作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注意每一個小的細節(jié),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要有真情實感,要能體現作者的思維和內心。而不是用絢麗的辭藻堆積出的毫無內涵作品,更不是平淡無奇的流水賬。要能有效的引起閱讀者的情感共鳴,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之后能夠有所想而不是讀完之后毫無思路,把握不到作者所想所感。
學習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效的凸顯了其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開放性等特點。通過多種多樣的渠道和途徑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1】劉沖,李萍.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對有效教學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1(1)
【2】江衛(wèi)華.增進課堂協(xié)同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