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初中作文教學有效性
江蘇省響水縣大有中學 吳 靜
有效教學就是充分運用教學手段,最大程度的改善教學效率的教學思想,從初中作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必須以有效教學為基準,不斷推進學生發(fā)展,在作文教學與教學理論結合的同時,積累成功經(jīng)驗。就當前作文教學反饋的信息來看,初中作文普遍存在中心不明、內(nèi)容空洞等問題,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已經(jīng)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對此,語文老師必須從學生實情出發(fā),引領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將寫作滲透到生活中,改善寫作水平。
作文是緣情言志的物體,同時也是傾述主體情感的渠道,寫作靈感源于內(nèi)動力。其中,欲望是一切行動的來源,興趣對行到具有指導功能,激發(fā)寫作興趣是寫好作文的條件,為了減小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語文老師要主動打破作文磨人、枯燥的偽裝,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有趣的作文課。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于表達的習慣,就不能一味的要求文采與構思,反之只會讓學生滋生畏難心情,認為作文高不可攀,而是向葉圣陶先生提倡的那樣,不約束作文形式與內(nèi)容,在順其自然的同時,讓學生寫想寫的東西,只有寫作過程輕松,才能解開寫作的神秘面紗,讓學生主動的寫。引領學生再現(xiàn)生活、情感,如:初中生和家長鬧矛盾,或者對班級、其他同學有想法,作為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以《××,我想對你說》為題,說想說之話,既解決了生活煩惱,又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激發(fā)寫作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主動說出心聲,語文老師就必須了解學生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索問題,而不是嘲笑、批判學生,給學生更多的安全感與依靠,逐漸成為可以傾述的對象,從而沒有顧慮的表達思想情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jīng)說過“被賞識的渴望是人性發(fā)展最深刻的凜賦”,它要求語文老師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看待不同作文的美點,例如:某個詞用的很精美,某句話很傳神,構思別有新意或者語言真摯,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看到進步,從而感受寫作樂趣。
1.積累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怎樣才算是積累寫作素材?首先,觀察生活,讓學生留心身邊的人物,包含感情、思想、內(nèi)心世界與心態(tài),從而進一步了解生活與社會,寫作夯實資料。其次,讀好書,多讀書。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上,人體的語言中樞會更加活躍,從而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讀好書,尤其是名篇大作,其章法獨特、語言凝練、用語精確,多讀這種文章,能規(guī)范語言。再次,堅持寫讀書筆記。通常做讀書筆記,也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在做讀書筆記的同時,進行分門別類,讓學生得到更多有用的素材,為方便查找,可以對材料進行佳句、靜物描繪、人物描寫、諺語、名言等多個分類。最后,學會思索。對于已經(jīng)察覺到的人事與物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從內(nèi)到外、由現(xiàn)象到根本進行辨別,從而提煉素材,發(fā)掘對相關事務的見解與感想。生活作為素材來源地,擁有豐富的景物與事件,所以要學會思索。
2.從仿中找新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從多個領域掌握范文的寫作手法,以此提高寫作水平。例如:在學習《吆喝》時,掌握作者介紹事物的方法;在學習《藤野先生》時,學習所選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與性格描寫。需要注意的是:僅靠課內(nèi)閱讀很難達到要求,在學習期間,語文老師還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面。例如:在學習《我的老師》時,介紹海倫·凱勒的故事,激發(fā)對她的崇拜,然后再引領學生拜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除了經(jīng)典名著以外,還可以為學生推薦《語文報》《讀者》《青年博覽》等刊物,經(jīng)常向學生介紹最近的文章與書籍,并且引領學生摘抄經(jīng)典語句,堅持寫讀后感。利用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借鑒學習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提醒學生不能機械模仿、全盤摘抄,而是創(chuàng)新的仿寫,從仿寫中進行創(chuàng)新。
3.細改精修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借助語法修辭和預感,能確保文字通順;在和他人互評作文的同時,交流寫作心得,分享感受。修改作為寫作的最后步驟,同時也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對于內(nèi)容淡薄的作文,可適當增加內(nèi)容,并且擴充。如:在《哭泣的駱駝》中,利用切身感受與見聞,表述了悲憫的情感。為了避免淡薄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描述微觀人員的舉動、群眾冷漠以及駱駝的不公遭遇。記敘不同的地方,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增減,讓它更加生動。
拓展是在閱讀教學的條件下,有針對的訓練,結合不同的文體進行訓練,具體如:記敘文可以分成寫景、寫人、狀物、寫景等。確立專題后,再分步驟訓練。在示范講解中。雖然作文有法,但是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它要求語文老師結合專題要求進行備課,然后再結合具體安排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清楚知識點與寫作要求、技巧。在講解期間,借助范文做好分析工作,理清布局謀篇、材料剪裁與結尾,讓學生有章可循。
學生的寫作過程就是仿寫,所以示范尤其重要,怎樣避免盲目寫作,怎樣仿寫?就學生的角度來看,它需要從模擬過渡到創(chuàng)新,大多數(shù)都是從教材中進行模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抓住有模仿價值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練習寫作技能。如:在學習了《我的老師》后,要求學生寫《我的老師》;學習完朱自清的《春》后,仿寫《冬》《秋》,這種仿寫既能幫助學生增長見識,還能活躍思維。
寫作作為一項藝術審美,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必須不斷提高審美能力。自主作文能直接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是訓練作文的有效方式,它能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其中,“我”是整篇文章的靈魂所在,如果沒有“我”,這篇文章就沒了情感,這種文章就顯得空洞,所以老師必須幫助學生培養(yǎng)個性。
【結 語】
為了提高初中作文的有效性,語文老師需要選取學生動情、熟悉的東西,引領學生感受或者經(jīng)歷相關人事物,然后再產(chǎn)生心靈感悟,最后傾注筆端,寫出有情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