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成林
摘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充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最終實現(xiàn)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最大發(fā)展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284-01
1.巧設疑問,讓學生在討論、歸納中學習生物
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在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內容,并以思考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學生通過充分的思考,進行討論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fā)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又要啟發(fā)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贊賞學生的大膽見解,并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
2.運用幽默教學
幽默是一門藝術,幽默教學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傾聽教師把知識轉化為幽默的語言,是一種享受。通過幽默教學,學生不但不會感覺智力上的疲勞,反而增強對求知的興趣和欲望。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很明顯對在一個充滿壓力和壓抑而又嚴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生活大部分時間的學生而言,幽默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要提高課堂有效教學,幽默是一催化劑。例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在導言的處理上,內容的類比中,精彩的比喻中,都可以使學生的壓抑的心情在課堂上得到釋放。我們可以把課堂上重難點與某些幽默融于一起,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在快樂之余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講轉基因的時候引入"有朝一日讓豬身上長滿了綠草讓它進行光合自養(yǎng)";講糖代謝的時候引入"即使不愛吃肥肉愛吃糖也可以使你'橫向發(fā)展'";講免疫的時候把參與免疫的細胞說成"巡邏兵"把抗體等免疫物質"變成"了先進武器等等。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化學法指導
3.1 解完一道題后應該有個回顧工作。如回顧答案是否合理,是否超出取值范圍,養(yǎng)成考慮答案是否合理的習慣;回顧解答是否全面、正確?;仡櫴欠窭昧怂械囊阎獥l件,很多問題帶有括號,括號內的條件很容易被學生忽略;在問題一開始時有些兩三個字的條件也容易被學生忽略;還有些問題是命題者改造的,往往會有多余的或者沒有用的條件。回顧所得到解答是不是問題所需要的解答;回顧在尋找解題方法時遇到了什么困難,產生困難的原因是什么,后來又是怎樣突破難點的。如果在每做一道題后都做這樣的工作,那么解決這一道題就等于解決了一類這樣的題,而且記憶更深刻,下次在碰到這個問題,難點就不難了。
3.2 解完一道題后應該有個比較的工作。一是與過去做的一些題目進行比較。二是與我們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比較。解決本題使用哪些學過的知識點?解決這道題使用哪些學過的解題方法?通過這兩個比較,學生就會明白自己在這個知識點或是這種解題方法掌握得是否牢固,就會促使學生去復習去鞏固去探索。如果每完成一道題都去做這個回顧工作,那么學生完成的就不是一道題了,而且完成這個工作是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三是解完一道題后,引導學生在解生物問題的過程中和解題后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想本題是否還有第二種第三種或者更好的方法呢?本題使用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或者最簡單的呢?
3.3 解完一道題最后應該認真總結??偨Y解題的每一步的突破和每一種方法的應用,總結每一次錯誤每一次正確,總結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方法之間的關聯(lián),這樣才能使生物能力進一步提高。如果學生擁有"解完不算完"的理念,每做完一道題后,繼續(xù)深入進去,做好以上工作,回顧、比較和聯(lián)想,就會進入另一番境界,以一當十,以少勝多,事半功倍,就會使成果最大化。
4.尊重學習主體,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新課程改革包括教學方式的改革,而探究式教學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圍,把握探究的深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促進探究的開展。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需要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相互交流探究的思路,總結分析探究的結果。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讓他們充分體驗勞動的艱辛,以及科學發(fā)現(xiàn)的喜悅,使學生成為自主的終身學習者。
要想教好高中生物,需要每個教師根據(jù)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特點,去探索,去體驗,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使生物教學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啟發(fā)式的教;學是積極的、主動式的學;過程是心靈相通、情景交融、師生互長、平等和諧的交流式的過程;發(fā)展是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整體性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被教材和教師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局面,才能在提升學生知識總量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材。
總之,要使學生學好高中生物,不在于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多,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總結歸納,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和掌握知識。我們要把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教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發(fā)散開來,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盡快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