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芳
引言: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每一篇文章的教學,教師都需要逐字講解、疏通文義后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內(nèi)涵,時間花費長,教學效果不明顯。許多年來,語文教師都試圖尋找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文言文字詞的梳理和文章內(nèi)容的講解相結(jié)合,使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筆者在必修一的語文教學中做了一次大膽嘗試,以誦讀帶動釋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背景:
《始得西山宴游記》是高中語文必修一的一篇文言文講讀課文,在全本書的最后一個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的第二板塊“感悟自然”。整個專題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沉浸在自然中,聆聽萬籟的時候體味人世的紛繁,感慨歷史的滄桑。而第二板塊設置了兩篇文言文,《赤壁賦》和《始得西山宴游記》,從兩篇文章的難易程度來說,前者難于后者,教學時間也是前者多于后者,所以在后一篇文言文的教學設計上,筆者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以讀帶釋”,打破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先疏通字詞再講解內(nèi)容的教學模式。
問題及措施:
文言文的教學如果想直接從誦讀文本入手,必須得把字詞關(guān)放在預習工作中?!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且黄容^淺顯的文言文,根據(jù)書下注釋和學生已有的文言文閱讀功底,理解文章的大意不是太難。如何從誦讀下手,以讀帶釋,達到對文本的完全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成了這篇文章教學的難點。誦讀文言文,絕不是照書讀上數(shù)遍就能把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清楚,教師必須在誦讀過程中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誦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文章的標題是抓住文章脈絡的關(guān)鍵,在設置問題時,筆者從文章的標題入手,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把握,設置了第一次誦讀任務:“一讀文本,解題意、明層次”,誦讀全篇,具體回答三個問題,“本文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始得二字怎么理解?文章描寫了幾次宴游?”學生在初讀文章后,能否理解“始得”的含義是關(guān)鍵,理解了“始得”,才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具體寫了幾次宴游,哪次才是真正的“始得”。
有了對文章的整體認識后,就要進一步對文段進行分析理解,在第二次誦讀時,筆者針對文章的兩段文字分別布置了不同的誦讀任務:第一段文字主要要求學生“讀文段,體長句、悟心情”,即“誦讀第一段,請你描述一下作者宴游眾山的情形,體會他的心情,并說說你的理由?!毕茸寣W生找到文章描寫作者宴游眾山的句子,然后分析這幾個句子,在釋義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游覽眾山時的心情。
而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寫作者宴游西山的情景,是文章的中心和重點,針對這段文字,筆者要求學生“讀文段,察山特、審人格”,即“誦讀第二段,說說作者筆下描繪的西山是怎樣的?找出相關(guān)詞句。”在找到相關(guān)語句后,通過釋義,讓學生了解宴游西山時作者的心情,然后與第一段宴游眾山進行對比,提問“作者宴游西山時的情形和宴游眾山時一樣嗎?同是宴游,同是滿酌而醉,前后有何不同?從中你感受到作者的變化了嗎?”由此引出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西山的特點與作者的人格相一致,所以作者才會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边@時再回過頭問學生:“現(xiàn)在你能更深刻地理解題目的含義了嗎?”至此,對于文段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應該水到渠成了。
但文言文教學絕不能就此打住,對于文言文的文體和文章中重點實虛詞的講解必須到位。于是在最后一遍誦讀文段時,筆者布置了最后一個誦讀任務:“讀文本,析文體,辨用法”。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后,必須把這篇文章的文體特點歸納清楚,讓學生再次熟悉“記”這種文體的寫作特點。針對本文頻繁出現(xiàn)的幾個虛詞“而”“之”和詞類活用,可讓學生整理歸納,教師僅需補充說明
即可。
這樣一來,一篇課文的教學,將文本理解和字詞的疏通有機結(jié)合,教師不必先講解字詞再分析文章,費時費力;學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把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在課前和課后自行解決。
反思及討論:
筆者對于這篇文章的教學方式的構(gòu)想做了反思,自認為這種教學方法的嘗試還是可行的。
第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誦讀文本,讀出自己的感悟,這才是自由的閱讀和有效的閱讀。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教師的教代替了學生的讀,文言文誦讀尤其這樣,對于淺顯的文言文,教師更應該放開手腳,讓學生在誦讀中理解文章的含義。
第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有層次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設置合適的問題尤為重要。先從解題開始,然后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前后幾次宴游的不同,體會為什么只有西山才是真正的宴游。最后再關(guān)照標題,對題目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思維模式設計問題,才能讓學生逐步體會到文章的內(nèi)涵。
第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強化語文能力。我們一直強調(diào),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將文章的大意解釋結(jié)束后,似乎文言文教學的任務就完成了。殊不知,學生在被動學習中沒有真正掌握讀懂淺顯文言文的方法。教師在采用“以讀帶釋”的教學方法后,學生可以自行去理解消化文言知識和文化現(xiàn)象,在學完課文后自己總結(jié)歸納虛實詞,這樣才能把一篇文言文學得更扎實,這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