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靈魂。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將重點闡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及如何強化實驗環(huán)節(jié),推進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實驗
初中化學的很多內容都源于生活,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化學,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已經融入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因此,實驗對于化學來說至關重要。在初中化學學習階段,化學實驗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是化學的魅力所在,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源泉。實驗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只有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強化學生化學實驗的操作技能,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化學學科的魅力,推進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有效利用趣味實驗引發(fā)學生興趣
疑問是打開宇宙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有了疑問,才能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化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實驗,它將顏色、氣味、狀態(tài)等現象完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成功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疑問,才去不斷地探索,最后增進自己的知識。在教學九年級《學生走進絢麗多彩的化學世界》一課,教師可以設計三個簡單有趣的實驗:(1)燒不壞的手帕。教師將95%的酒精和水以2∶1的體積比混勻后,用一塊手帕在該混合液中浸透,用鑷子鉗住一角挑起點燃,燃燒片刻后,熄滅火焰,會發(fā)現手帕仍完好無損沒有燒壞。(2)“清水”變“牛奶”。準備一個吸管向一杯裝著“水”(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水”變成了“牛奶”。
(3)白紙顯字。毛筆蘸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在白紙上寫字,待白紙干了之后帶到教室,向白紙上噴灑酚酞溶液,白紙上就會顯出紅色的字。這些實驗用品大部分是學生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但是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這些現象是不可能發(fā)生的。通過實驗,學生的興趣都會被調動起來,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同時,學生看到如此神奇的反應,會產生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結合生活常識再將這些現象聯(lián)系起來做講解,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大大提升,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二、強化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在學生的興趣較高,且對一些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有了基本認識之后,在一些課題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感受實驗過程中的樂趣并加強對一些實驗現象的記憶和理解。此時實驗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師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覺得做實驗很麻煩,浪費時間,他們不做實驗,而是純粹講實驗,把時間留給學生做題;或是把實驗作為演示實驗處理,將實驗的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記住。從表面上看,這樣確實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把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功能抹殺掉,實驗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在。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需要一個過程,但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必將對教學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受益終生。因此,教師必須對實驗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到實驗前充分準備,學生課前預習本節(jié)課的實驗,有效提高課堂實驗的效率;強化學生的實驗操作,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擬訂出實驗注意事項,做好巡回指導;加強課堂上的組織指導,及時發(fā)現問題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及時調控實驗進程。
三、完善實驗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驗操作之后,引導學生參與積極的交流討論,不急于向學生講出參考答案,讓學生觀察:不同學生的實驗的現象是否一樣,不一樣又是為什么呢?當遇到這些問題時,合作交流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生人數進行分組實驗,每組四到六人。每組學生要分配得當,要有外向和內向的、化學學習有困難的和學習較好的,實現有效互補。最后,教師對學生交流討論的結果予以評價并補充,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大家相互合作,實驗結束后相互交流,讓學生在實驗中思考,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效課堂的構建任重而道遠,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先
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所以,為人師者,我們不能“授之以魚”,而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實驗、自主探索中成長和學習,這樣的學習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打造高效課堂不僅僅是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要達到學習的效果。針對化學這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還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做到從生活走進化學,再從化學走向生活,使課堂的效率和效益達到最大化,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荊建英.趣味化學教學初探[J].中國民族教育,2011(1).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