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娟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奔匆谕瓿芍R傳授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而創(chuàng)造智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fā)出來。可見問題對于受教育者和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沒有了問題,思維就沒有了原起點和動力。那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從問題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
一、轉變教育觀念
新課程改革目標中,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較好的個人魅力來進行教學。而課堂教學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語言的交流過程,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常用手段。問題是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引發(fā)和深入。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老師改變語言方式,把握好提問的定位,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提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語言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在數(shù)學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如果用枯燥的語言來講解,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而如果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必然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2.問題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在提問時要切中要害,不可隨心所欲,語多歧義。有一個故事:某教師在校長聽課時拿地球儀講地理知識,他把地球儀放于講桌上問學生:“同學們,今天上課多了什么東西呀?”生環(huán)顧四周曰:“多了一個校長。”雖是一笑話,但卻說明如果教師在上課時語意模糊、詞不達意,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歧途,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
3.問題的層次性和時間性。問題按難易大體分成三種類型(難、中、易),學生按成績也可分成三種(好、中、差),選擇不同程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學生,給反應速度不同學生以不同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不要因時間緊張隨意打斷學生思路,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在課堂回答問題的喜悅。
二、創(chuàng)設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
要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提供學生提問題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學齡前經(jīng)常會提出許多問題,可上學后,隨著年級的推高,逐漸地在我們的課堂上提出問題的孩子越來越少,有時甚至沒有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其原因無外以下幾種:a.害怕老師責備自己沒認真聽課,愛鉆牛角尖;b.同學譏笑自己頭腦簡單,愛出風頭;c.對教師所講內(nèi)容不感興趣;d.膽小害羞,不敢提問等等。因此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的經(jīng)常都是老師,而在老師牽著鼻子走的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回答問題,解決問題,使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陳舊的教學形式是阻礙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絆腳石。只有踢開這個絆腳石,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才能有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1.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的,教師不但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奇心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還要保護這種好奇心理,積極引導這種心理,最大限度滿足它的需要,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艱巨任務。不但要使學生有提出問題的機會,還要積極努力地調動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2.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覺得老師和藹可親,容易接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如像教學“7的減法”時,動畫演示七只小蜜蜂采花蜜,一只小蜜蜂藏了起來(畫面上還有6只蜜蜂),這一場景,多數(shù)同學都會想到提問還剩幾只小蜜蜂這個問題,而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正符合老師的心意,也符合教學的要求。但我并未滿足,還是溫和地問同學們還有別的想法嗎?這時有孩子提出:“老師,如果那只小蜜蜂又飛回來,那不變成一共有七只小蜜蜂了嗎?”這個孩子的想象力多好??!他真正動腦筋去想這個問題了,雖然我要求是用減法做,但他這種逆向思維的精神是需要肯定的。所以在課堂上我贊許了他,表揚他與眾不同的想法,雖然這件事情很小,但我想它在孩子的心里所起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三、積極引導,加強思維訓練,逐漸培養(yǎng)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愛因思坦曾經(jīng)說過:“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有疑問才能進步,因此我們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用動畫、實物、真人表演等形式,輔以誘導性的語言,促使學生進行能動性思維。如我在教學“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的時候,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偶數(shù),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奇數(shù)。而是精心創(chuàng)設引導環(huán)境:學校組織看電影,老師給同學們代領的電影票從1號到30號弄亂了,你能按照電影院里單號一側、雙號一側幫助老師分開嗎?(接著提供道具)雖然這個問題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學生會想到上課時老師為什么讓我們按單雙號分呢?肯定和要學習的知識有關,這樣在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問題提出。
2.有意識的訓練學生思考問題的多角度,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在習題設計時,我讓學生用兩根小棒擺角,看看能擺出幾個角(多數(shù)學生能擺出一個角),啟發(fā)學生思考,變換小棒的位置,擺出三個角、四個角?!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倍噙M行換位思考,有助于學生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3.鼓勵學生圍繞中心提出問題。剛開始訓練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不著邊際,要善于引導,最后把有價值的問題歸納起來加以肯定,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感到提出問題時要圍繞中心課題才會產(chǎn)生有價值的理念。
問題是智慧的窗口,是開啟創(chuàng)新之門的鑰匙,我們只有給學生提供學會提問的機會,培養(yǎng)提出問題的能力,教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躍起來,有所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