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進而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字運用能力,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使用和日后的學習發(fā)展提供基礎保障。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為了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必要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探究“讀—寫—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幫助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踐
學生想要進行更好的發(fā)展學習,往往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方法,從閱讀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作用是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文章,而不是指導學生去讀懂文章內容,應做到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讀—寫—讀”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側重點在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教授的過程,“讀”一方面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另一方面面向于全體學生,“寫”指的是學生將語言轉化為文字的過程,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通過讀寫結合,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小學語文課程學習,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一、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小學生閱讀量過低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普及,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小學生總體閱讀字數(shù)應當大于145萬字,然而根據(jù)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學生的平均每日閱讀量僅僅只有200多字,這200多字中大多還是課堂學習中的課本內容,并且,在課外時間不看書的學生數(shù)量占到了整體的小學學生數(shù)量的50%以上。由此可見,在整體層次上,目前小學生閱讀量和新課標要求的小學生閱讀量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二) 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不高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量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閱讀量不足,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無法實現(xiàn)語言累積,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習作能力發(fā)展造成了阻礙。即使有些學生對一些文章進行了閱讀,但在寫作能力水平仍然未能得到顯著的提高,不能正確地處理好寫作和閱讀兩者之間的關系,讀寫遷移能力水平不理想。
(三) 小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通過學生的作文測評和平時寫作,可以看出無論是不同年級的學生還是同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的學生作文中都存在著觀點陳舊、語言層次、選材立意缺乏新意的問題,這表明傳統(tǒng)寫作思路對學生的影響比較深遠,學生在進行寫作時無法很好地將自身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
二、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 運用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的讀寫意愿
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產(chǎn)生相應的意愿,才會采取相應的行動,寫作也不例外,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是一件枯燥無趣的腦力活動,特別是讀寫訓練。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進行閱讀寫作,應當激發(fā)學生的讀寫意愿,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涌出想讀想寫的意愿,在實際行動中投入極大的熱情和動力,這樣才能改變他們對于讀寫訓練的看法,將其作為愉快活動而不是之前認為的苦差事,能夠通過讀寫訓練得到樂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適度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做到眼看、口說、耳聽、鼻聞、手作,利用適度的感官刺激,令學生產(chǎn)生噴薄欲出的傾訴意愿,將其轉化到書面上,就是一篇文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對寫作資料或閱讀材料進行改造,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讀寫意愿。同時在進行訓練時應當采用多課題多渠道的訓練方式,例如低年段學生一般對童話故事更感興趣,利用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安排低年段學生進行童話故事的編寫,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愿,另一方面又能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對學生感官進行刺激,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讀寫意愿,保證讀寫訓練能夠有效開展。
(二) 合理運用教材,鞏固基礎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是經(jīng)由眾多的專家學者精心編制而成的,在內容和措辭上都有一定的價值,在進行讀寫訓練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語句文段,讓學生體會到文學之美,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收集整理,加以借鑒參考,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在進行編制的時候留出了相應的空間,利用這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擴充,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另外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依托教材,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鍛煉,在進行閱讀時滲透寫作要點,在進行寫作時引出閱讀內容,幫助學生把握閱讀和寫作的關鍵結合點,從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向前發(fā)展。
(三) 建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在進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時,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在閱讀時進行詞匯的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在寫作時對掌握的詞匯進行合理的運用轉化,提煉辭藻,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三、 總結
作為小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學科之一,語文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而在語文學習中,讀寫能力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通過閱讀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通過寫作來強化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讀寫意愿,合理運用教材,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保證小學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紹敏.淺論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17,12(8):162.
[2]高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同步提高的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4,12(6):39-40.
[3]杜銀鳳.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研究[J].才智,2015,52(27):13.
作者簡介:
姜明學,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南開鄉(xiāng)南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