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香+孫鐵林
摘 要:“梁?!睉蚪?jīng)久不衰,藝術(shù)感染力巨大。其中女扮男裝與十八相送是最經(jīng)典的戲曲母題,對于強化愛情主題、推動劇情發(fā)展有巨大作用。這兩個母題的戲曲文化蘊涵既有繼承前代的成份,又體現(xiàn)各個劇作創(chuàng)造時期的差異性,這也是“梁祝戲”戲曲母題和戲曲藝術(shù)感染力的魅力所在。
關(guān)鍵詞:“梁?!睉颍慌缒醒b;《十八相送》
中圖分類號:I207.7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150-02
“梁祝”戲與傳說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它與《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牛郎織女》并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除了口頭流傳以外,表現(xiàn)在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它又有戲曲、民歌、鼓詞、木魚書、彈詞多種形式。就戲曲而言,宋元就有無名氏的《祝英臺》,可見“梁?!睉蚯霈F(xiàn)時間很早。明代《同窗記》亦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河梁分袂》、《訪友》等情節(jié)的記載。清末民初時期,“梁祝”戲又出現(xiàn)在吹腔、洪洞戲、寧波戲等地方戲中。
一、女扮男裝
在“梁?!睉蛑校芭缒醒b”在具體戲文的多有明確說明。元戲文《祝英臺》輯本:“[傍妝臺]細(xì)思之,怎知你喬妝改扮做個假意兒。見著你多嬌媚,見著你……見著你羞無地,見著你怎由己。情如醉,心似癡,劉郞一別武陵溪?!边@里的“喬裝打扮”,很明了,指的就是“女扮男裝”之意。明傳奇《同窗記》中《山伯賽槐蔭分別》一出:“〔旦上唱〕[駐云飛]遠(yuǎn)別雙親,負(fù)笈從師一二春。奴本成坤順,也效希賢圣。嗏,梁兄果志誠,忒聰明。〔白〕昨日先生不在學(xué)中,被眾生邀去,〔唱〕拾翠尋芳,游玩江濱。被輕薄桃花識破真容,險些兒難藏隱。辭別梁兄還故鄉(xiāng)?!薄氨惠p薄桃花識破真容,險些兒難藏隱?!闭f明祝英臺身份即將暴露,故辭別梁山伯回老家去。又《訪友》一出:“〔生旦上〕〔生白〕三載相親意頗深,誰知半句不言真。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旦〕女扮男裝是我差,同窗三載共君家。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迸鹘窃谶@里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扮裝身份。
類此尚多,以下具體分析:第一,“女扮男裝”是祝英臺在戲曲情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王寧邦的《梁祝戲曲情節(jié)傳承變異性探微》列舉的十八種“梁祝戲”里,把每一部戲文進行了分析歸納,共有“求學(xué)”、“結(jié)拜”、“同床”、“相送”、“訪友”、“相會”、“山伯殞命”、“出嫁”、“祭兄”、“化蝶(鳥)”10個情節(jié)單元。首先,在“求學(xué)”情節(jié),沒有“女扮男裝”,祝英臺與梁山伯同窗共讀在便沒有了可能,后面的戲曲情節(jié)便無從展開。其次,在眾多“梁?!睉蛑校容^完整、突出的是“相送”情節(jié),共17部戲。“相送”大都是因為梁山伯對祝英臺的男性身份產(chǎn)生懷疑,或是因為祝英臺覺得自己的真實性別要暴露,如前面引文中:“被他瞧破我機關(guān),拜別梁兄轉(zhuǎn)家庭?!倍坏貌浑x開學(xué)堂的?!跋嗨汀鼻暗娜齻€情節(jié),是男性同男性才有的正常情節(jié);“相送”后的幾個情節(jié),是英臺真實性別暴露才有的?!跋嗨汀鼻楣?jié),是“梁?!钡膽蚯芙裹c所在。顯然,“女扮男裝”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guān)鍵元素。第二,“梁祝戲”中的“女扮男裝”與其他作品的差異?!芭缒醒b”不是“梁祝戲”的專利,《南村輟耕錄》就記載有《女狀元春桃記》,雖然劇作已佚失,但從字面分析應(yīng)該有“女扮男裝”情節(jié)。明代徐渭的《雌木蘭替父從軍》是“女扮男裝”的典型代表?!芭缒醒b”幫助花木蘭沖破男權(quán)意識的藩籬,成就了這個女英雄的形象,突出了反封建意識。明《六十種曲》中《贈書記》,賈巫云為避被選中宮女禍,不得已扮裝為男性,后奸人被除,朝歌高奏,與扮裝為女性的舊相識書生談子宣結(jié)為夫妻,成卻了一段美好姻緣。再者,清《再生緣》彈詞中,孟麗君通過易裝打扮,不僅連中三元,而且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得到封建時代絕大多數(shù)男人難以企及的地位。陳寅恪先生認(rèn)為:“其藝術(shù)成就不在杜甫之下?!鄙踔量膳c古希臘、古印度的史詩相媲美。在這些作品中“女扮男裝”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與“梁祝”相比顯然是有不同表現(xiàn)和意義的。
二、十八相送
從《梁祝戲劇輯存》所選劇作來看,《十八相送》無疑是最精彩也是最受歡迎的情節(jié)之一?!笆恕币徽f是英伯相別共有十八里路程,一說是祝英臺在送別途中一連打了十八個比方。但從所選劇作來看,既沒有十八里一說,比方也未達(dá)到十八個。“十八”應(yīng)該是約數(shù),是迎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契機而設(shè)計,因為十八歲是男女豆蔻初開的時候,符合愛情戲的一般規(guī)律。最重要的是送別的具體內(nèi)容和過程。明傳奇《同窗記》《河梁分袂》:“[前腔]賢兄牽吾心。你道我是斑鳩喚友,怎知道彩鳳潛形?!舶住掣纾粲腥巳ヌ炫_山采藥,遇到仙姬,是什么故事?〔生〕兄弟,那是劉晨阮肇?!驳呈橇?。哥,〔唱〕空有仙姬,哪有阮肇劉晨?〔白〕正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渤郴ū緹o情。恨月老不系赤繩,桃源迷失仙境。鵲橋未駕,銀河影橫,空懸織女星。我的哥,怨只怨今宵歸去,只落得想無窮恨無極,瑀瑀涼涼無語對孤燈?!边@里,出現(xiàn)彩鳳、天臺、月老、桃源、織女等典故,這些典故都與婚姻有關(guān),意在暗示梁山伯,讓英臺給人以聰明、機智、活潑的印象,并為后面的劇情發(fā)展作鋪墊。明傳奇《同窗記》中《山伯賽槐蔭分別》一出:“[浪淘沙]那是白鶴立松蔭,對對齊鳴。哥哥,聲相似也色相同也,雌雄誰是任君評。……[前腔]徐步過墻蔭,榴熟堪羨,其中滋味值千金?!璠前腔]行行到廟庭,拜謁神明。〔白〕原來是土地公、土地婆。梁兄,說個笑話,日間同坐,夜間同宮否?……[前腔]鴛鴦立沙洲,一個二又不行,恐離群?!贝颂庍B續(xù)用一個曲調(diào)演唱,出現(xiàn)了白鶴、石榴、土地公婆、鴛鴦等意象。明徽池調(diào)《英伯相別回家》一出:“哥哥送我到墻頭,墻內(nèi)有樹好石榴?!绺缢臀业骄畺|,井中照見好顏容?!绺缢臀业角嗨?,只見白鶴叫匆匆?!绺缢臀业綇R庭,上門坐的是神明?!p手拋起金圣筶,一個陰來一個陽。……哥哥送我到池塘,池塘一對好鴛鴦?!绺缢臀业介L河,長河一對好白鵝?!绺缢臀业浇?,只見一只打漁船?!绺缢臀业浇叄衔鐦騺硐聼o船?!绺缢蛣e轉(zhuǎn)書堂,說起教人淚汪汪。……〔白〕梁兄……我有一個妹子,未曾許聘人家。你若到我家來,我對爹爹說,把妹子與你,成就一對姻緣,不忘三載之恩?!c君共學(xué)有三春,誰想今朝一旦分。我是一包零擔(dān)你不吃,久后男逢呂洞賓。”此一出,共十送。依次出現(xiàn)石榴、井、白鶴、廟神、鴛鴦、白鵝、打漁船、橋船、許妹、靈丹十個意象。本出戲文,重張疊句手法的運用較為自如。
第一,《十八相送》的情節(jié)具有豐富性,反復(fù)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意象。但是里面有幾個意象是固定的,如:石榴、鵝等,特別是“石榴”意象。筆者認(rèn)為這是繼承馮夢《李秀卿義結(jié)黃貞女》并有所發(fā)展的結(jié)果:“……英臺臨行時,正是夏初天氣,榴花盛開,乃手摘一枝,插于花臺之上,對天禱告道:‘奴家祝英臺出外游學(xué),若完名全節(jié),此枝生根長葉,年年花發(fā);若有不肖之事,玷辱門風(fēng),此枝枯萎?!x了三年書,學(xué)問成就,相別回家,約梁山伯二個月內(nèi),可來見訪。英臺歸時,仍是初夏,那花臺上所插榴枝,花葉并茂,哥嫂方信了?!弊S⑴_以榴枝起誓,來表明自己在保全名節(jié)的情況下,學(xué)成歸來,從而說明其人格獨立。以榴枝來象征獨善其身的品格,前代詩文早已有之,北宋陳師道《和黃充實榴花》寫到:“出去花隨盡,紅榴暖玉然。后時何所恨,處獨不祈憐?!薄蔼毺帯币鉃榱窕í氉陨l(fā)著自己的幽香,指代人格的獨立。為什么十八相送過程中,反復(fù)出現(xiàn)石榴意象,原因在于:十八相送表明英臺山伯兩情相悅,英臺中意山伯,有以身相許之意(許妹意象可以表現(xiàn))。況且石榴還有作為愛情相思化身之意,寄托著美好的愛情憧憬。北宋陳師道《西江月·涌榴花》:“葉葉枝枝綠暗,重重密密紅滋。芳心應(yīng)恨賞春遲。不會春工著意。晚照酒生嬌面,新妝睡污胭脂。憑將雙葉寄相思。與看釵頭何似?!蹦纤螚顫擅瘛度繕贰ち窕ā分杏校骸啊t巾又成半蹙,試尋雙寄意、向麗人低說。但將一枝,插著翠環(huán)絲發(fā)。映秋波、艷云近睫。知厚意、深情更切。賞玩未已,看葉下、珍珠還結(jié)?!边@兩個例子就是以石榴為愛情、相思意象的。至于鵝、廟神、許妹等意象的反復(fù)出現(xiàn),還有出現(xiàn)的次序不固定,在于這些意象基本上都是愛情、相思、婚姻美滿、以身相許等美好含義的表達(dá)或暗示。又因為在相送的過程中,情節(jié)單元較多(十相送或十八相送等),不同的劇作者在創(chuàng)造劇本時,增刪、調(diào)整或有意再創(chuàng)造這些美好含義的意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最核心最基本的意象還是一直保留下來了,但意象的內(nèi)涵發(fā)生了演變(如石榴等),這也是這些意象能成為戲曲母題的根本所在點之一。
第二,《十八相送》在劇作中所以重要,首先是由于中國戲曲程式性、虛擬性、表意性等特點使然。反復(fù)相送,本身就是一種程式的體現(xiàn)。另外,在相送中通過不同意象的時空轉(zhuǎn)換,能達(dá)到強化抒情的戲劇效果。其次,受舞臺表演等條件的限制,戲曲作為舞臺表演藝術(shù)的一種,特別是像“梁祝”這樣表達(dá)愛情的劇作,本身演員就不宜過多。還有,為了彰顯愛情的魅力,營造出十八相送的情節(jié),不僅便于表演,而且在相送中多是唱詞,強化了音樂性,又迎合了觀眾的審美需求。最后,《十八相送》符合中國人的理想情境。女扮男裝本身在生活中就極少見到,女子為理想的愛情女扮男裝,更顯示其忠貞不渝。在封建社會,對愛情的追求一般都難有理想的結(jié)果,借助于戲曲可以暫時彌補現(xiàn)實中的缺憾,符合觀眾的心理期許,想必,這也是古往今來“梁?!苯?jīng)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xiàn):
〔1〕王政.中國古典戲曲母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
〔2〕錢南揚.梁祝戲劇輯存[M].上海: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6.
〔3〕(明)徐渭.四聲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清)陳端生.再生緣[M].鄭州:中州書畫出版社,1982.
〔5〕陳寅恪.寒柳堂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