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鄭建茹
摘 要:在對學生開展應用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這樣可以避免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本文立足于應用文的視角,對其中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如何設計、應用任務型教學法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應用文的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任務型教學法;應用文;教學實踐
1 引言
在第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會使用任務型教學法,鼓勵學生們在運用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幾年以來,任務型教學法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在應用文的教學中也開始嶄露頭角,而且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很多次大膽的嘗試。應用文教學不僅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而且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在應用文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 任務型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
(一)任務型應用文寫作教學任務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任務設計是重中之重,這會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也會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在任務型教學法中,主要有兩種任務類型:一種是對真實交流進行模擬的任務,一種是實際交流的任務。任務型教學法絕對不會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單獨割裂開來,而是把學生的需求與教師的教學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任務,而且,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規(guī)律,使用不同的應對策略。
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做中學”,教師應該把學生的需求與社會的需求都與教學法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 ,在迎新的工作中開展應用文教學。教師可以把迎新工作分為準備、實施和善后三部分,在每一個部分都要安排具體的任務,通過文章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且,教師要為學生們講解相應的知識點。
開展應用文任務型教學作為迎新工作的切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這個任務能夠給學生們帶來一種真實感。每個學生都是從以迎新活動中走過來的,以迎新作為切入口,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共鳴,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這個任務非常典型。每一個任務的設計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每一個任務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不管是學校,還是企業(yè)單位,都會有相關(guān)的行政事務,學生應該提前對這些任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再次,這個任務的系統(tǒng)性非常高。從表面上看這個任務把應用文的教材打亂了,
但是,這項工作的系統(tǒng)性非常強,每一項工作之間都具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而且包含了應用文的所有知識點。
最后,這個任務的可操作性非常強,可以充分體現(xiàn)“在做中學”的核心理念。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在一個總的任務領導之下,逐步完成若干個小任務,最終實現(xiàn)總的任務目標。
(二)任務型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
Willis:(1946)的專著 A Frame work of Task一based learning,對于教師開展任務型教學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指導。他把任務型教學法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任務前、任務環(huán)和語言分析。在實際的應用文教學的過程中,總的教學目標不變的時候,在第一個階段,要想完成子任務,需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第一,對任務進行詳細的介紹;第二,為學生提供相應的任務案例;第三,為學生們介紹知識點以及相關(guān)的表達方式;第四,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入學感受;第五,針對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在開展任務的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喚醒學生沉睡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實用的資訊,幫助學生們準備任務,讓學生們掌握運用推理、分析的能力,加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等。舉個例子,在迎新的最初階段,其中一個任務是為各個部門自定迎新計劃。小組討論,小組內(nèi)的所有成員共同參與討論,這樣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然后把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加工,為完成任務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學生們從中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加強了對這個任務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自己的信心。
(三)任務型應用文寫作的評估與反饋
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關(guān)鍵點就是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學生在最初學習知識掌握能力的時候,一般都是通過別人的反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diào)整。在開展任務的過程中,無論是同伴之間的反應,還是教師給予的指導,都能夠為學習者提供積極的動力。
在處理任務的過程中和處理任務之后,教師需要開展以下工作:
第一,任務講評:教師主要負責巡視、糾正學生們的錯誤,為學生們作出相應的解釋;第二,形式操練:教師抓住講課的重點,對學生們加強訓練;第三,延伸任務:其中一種是對任務本身進行延伸,比如從重新寫文章改成修改文章,延伸活動可以清楚地展示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還有一種延伸是課堂之外的,教師讓學生們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踐,開闊學生的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傳統(tǒng)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主體性,任務型教學法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的位置,學生在其中能夠感受到真實的迎新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的角色進行培養(yǎng)。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都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技能,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參考文獻
[1] 韓劍南,楊怡. 高職“應用文寫作”師生共講混合式教學法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05)
[2] 喬旭.項目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中的應用[J]. 課外語文. 2016(16)
作者簡介
張蓓(1977-),女,內(nèi)蒙古包頭人,碩士,保定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比較文學。
鄭建茹(1982-),女,河北保定人,碩士,保定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