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生
摘 要:現代化生產模式,焊接結構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同時,因為焊接結構設計不合理,焊縫布置不當引發(fā)的焊接質量問題和焊件報廢問題也時有發(fā)生,為了引導正確的焊接構件制作觀點,杜絕人為導致的焊件變形和報廢現象,現結合焊接基本原理和日常生活中問題實例,從根本上分析和討論,怎么去安排焊件的焊接順序并有效的布置焊縫位置。
關鍵詞:布置順序;可操作性;對稱結構;反變形
引言
在焊接結構中,有效的布置焊接順序和焊縫位置,能有效的保證焊接的連續(xù)性和防止變形。最關鍵要注意,現場安排焊接工作時,盡量在一次裝配中,盡可能完成大部分的組件焊接,布置焊縫時,盡量平焊,避免仰焊,減少立焊。
1 現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在日常設計和施工過程中,焊接焊縫應該遵循的原則:
1.1 考慮焊接的先后順序,裝配焊接順序不當,會嚴重降低焊接結構的強度。合理的焊接順序,可以有效的減少焊接變形,減少焊接應力。日常焊接時,盡量先焊接較短的焊縫,后開始焊接較長焊縫。
1.2 考慮可操作性,焊縫的布置應便于焊接操作
接頭位置設計不當,可造成焊工無法操作或焊接困難,焊條電弧焊時,要考慮能否到達待焊接部位;點焊和縫焊時,應考慮電極能否方便進入待焊接位置。
1.3 考慮焊縫的分散布置,焊縫布置應盡可能分散,避免過分集中和交叉,導致應力峰值疊加。
在焊接構件中,焊縫密集或交叉,焊接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會加大熱影響區(qū),使組織惡化,性能下降。一般情況下,兩條焊縫間距要求大于三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1.4 優(yōu)化結構設計,盡量減少焊縫長度和數量減少焊縫數量和長度,可減少焊接加熱,減少焊接應力和變形,同時可減少焊接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
1.5 焊縫應避開應力集中處和最大應力處焊接接頭往往是焊接結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存在殘余應力和焊接缺陷。因此,焊縫結構應避開應力較大部位,尤其是應力集中部位。如焊接鋼梁焊縫不應在梁的中間;壓力容器應采用碟形封頭或球形封頭等。
1.6 考慮焊縫變形的相互抵消,焊縫布置應盡可能對稱焊縫對稱布置可使焊接變形相互抵消,如下圖所示,a.偏于截面重心一側,焊后會產生較大的彎曲變形;b.、c.焊縫對稱布置,焊后不會產生明顯變形。
1.7 焊接時,由于焊渣飛濺和受熱焊接變形,焊縫應盡量避開機械加工表面有些焊接結構已經進行完機械加工,為保證加工表面精度不受影響,焊縫應避開這些加工表面,避免焊接后受影響而進行二次加工處理。
1.8 焊接反變形焊縫的布置
焊接受熱,構件總會或多或少的發(fā)生變形問題,為了減少或抵消這個變形量,焊縫布置時,可以人為布置一個反變形角度,但焊接完成時,利用焊接變形的效果拉平。這個反變形角度可以通過提前反復試驗獲得。
結束語
綜上,焊接順序和焊縫布置,一切以方便操作、減少焊接變形和焊接應力為前提,在實際焊接操作中,要靈活變通,依照合理的焊接順序和焊縫布置,盡量使焊縫能比較自由的收縮,以保證焊件變形小、內應力低。
參考文獻
[1]徐初雄.焊接工藝500問[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2.
[2]王良棟,徐初雄.高級電焊工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