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林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開展,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讓小學生加強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對小學生進行寫作教學要以生活為出發(fā)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選擇利于學生表達,易于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寫作的愛好。
關鍵詞:小學作文;貼近生活;教學;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鍛煉學生運用文字記錄事件、表達內(nèi)心情感、加強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提高作文寫作能力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科各項能力和思維語言能力的運用,還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和提高。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這樣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把真實生活不曾經(jīng)歷的事勉強拉到筆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于學生寫作的教學目標給出了明確的闡述: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然而,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與生活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造成學生文章寫作模式化、空洞化。文章對小學作文常見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進而提出了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小學生寫作常見問題
1.作文內(nèi)容空洞,情感不真實
寫作的過程是通過自己的筆端,用文字的形式記敘自己的經(jīng)歷,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大部分學生卻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由于沒有接受有針對性的指導,大多數(sh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積累素材,寫作時只能通過想象和模仿來行文,從而導致作文內(nèi)容空洞單薄,情感不真實。另外,學生虛假作文的現(xiàn)象還很嚴重,“造文”現(xiàn)象還較普遍,作文教學游離于生活之外,學生作文興趣不高,缺乏真情實感,缺少靈性與創(chuàng)新,作文中所反映的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比較弱。
2.與生活差距太遠,主題“假大空”
小學生處于天真爛漫、充滿童趣的年紀,其作文內(nèi)容應該充滿兒童氣息。然而現(xiàn)在的小學生作文常常故作老成,運用從他人處借來完全不符合年齡心智的辭藻、經(jīng)歷、情感,寫出“假大空”的作文。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些主題:“我最尊敬的人”“我愛我的祖國”等,雖然這些主題積極向上,但并不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興趣點,而一些學生最難忘的事并不一定適合寫在作文里,所以對于這些主題,學生就很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3.有畏難情緒,缺乏對作文寫作的興趣
相信廣大教師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上作文課時,經(jīng)常會聽到學生在抱怨“又上作文課”“作文好難寫啊”……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學生的眉頭就皺了起來,咬著筆桿子不知從何下筆。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再加上年齡階段、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響,對作文這門相對有難度的功課不感興趣,甚至有畏難情緒,再加上一些教師使用了不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導致作文成了師生心目中的大難題。
二、造成小學生寫作出現(xiàn)以上問題的原因
1.作文要求與現(xiàn)實脫節(jié)
設置過高的作文要求,是造成小學作文問題頻出的原因之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寫作鍛煉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強化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從自身的欣賞水平出發(fā),對小學生作文高標準、嚴要求。這完全是超出了小學生真實的能力,違背了教學大綱中“語句通順”“表達清楚”等的目標要求,增加了學生心理負擔,打擊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而學生為了達到老師的高要求,只好借用他人的經(jīng)歷、語言、情感來作文,導致作文結構模式化、內(nèi)容空洞化、情感虛假化。
2.教學方法與生活脫節(jié)
教學方法是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加強學生寫作能力。當前的作文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既呆板枯燥,又缺乏有效溝通,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另外,教師在進行作文分析時,通常是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導致學生在寫作時不是出于對情感和認知的表達渴望,而是單純地為了考試而作文,學生既不能領悟寫作的真諦,又難以學習到真正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更培養(yǎng)不出興趣。
3.作文選題與生活脫節(jié)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設置脫離生活的作文題材要求學生進行寫作,學生們?yōu)榱送瓿勺魑囊笾缓脩{空想象、胡編亂造。例如,“秋天的豐收”這個作文題目,如果是針對農(nóng)村學校里的作文寫作要求,這就非常合適,因為農(nóng)村的孩子們在生活中是真實經(jīng)歷過秋天的豐收的,寫出來的東西是真實可信的。而城里的孩子所見到的秋天豐收,往往是書本上的、電視上的、別人說的。
三、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對策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寫作靈感和素材
作文的靈感來自生活。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通過不斷積累生活中的點滴,從中激發(fā)出寫作的靈感,把作文和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例如,寫“美麗的秋天”,就可以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公園、野外看一看秋葉的色彩,去聽一聽秋風的聲音,積累下這些鮮活的生活素材,這樣才能寫出真實動人的作文。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情實感。例如,寫“助人為樂”這一作文題目時,可以組織學生去做志愿者,幫助敬老院的老人們,真實體驗助人為樂的感覺。
2.寓教于樂,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生因為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限制,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加以關注。所以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巧妙地將教學目標寓于學生們感興趣的事物中。例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丟沙包的游戲,天性愛玩的孩子們馬上會被游戲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玩耍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同伴們玩耍時的神態(tài)、動作等。在進行寫作時,學生就可以根據(jù)玩耍時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了。
3.作文選題貼近生活,逐步提高難度
教師在設置作文題目時,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易于學生進行寫作,然后通過逐步提高題目難度,強化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置“門前的小樹”“花園里的花朵”“青青的小草”等一系列簡單的、貼近生活的作文選題。等學生完成后再要求寫“美麗的大自然”等相對復雜的題目。學生通過前面一系列循序漸進的作文寫作訓練,積累了足夠的素材,寫起這類題目時也會得心應手。
因此,要解決小學作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僅要加強對學生作文寫作技巧的訓練,還應該深入貫徹小學作文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董 琦.試論如何在小學作文課堂中踐行生活化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4).
[2]何昌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3(3).
[3]劉 祎,楊 軍.現(xiàn)代兒童學習理論在小學語文習作生活化教學中的運用[J].成功(教育), 2011(24).
[4]馮遠群.體驗在未曾關注的精彩瞬間——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J].作文教學研究,2010(2).
[5]鄭滕滕.感悟生活 表達最美——關于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J].科普童話,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