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亮++奚峰
聽課過程中時??梢园l(fā)現(xiàn),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教學進程的推進,而忽略學生的認知接受度,由此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師生之間缺乏耐心的“傾聽”。因此,教師既要培養(yǎng)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自己也要學會耐心傾聽學生,做到對科學課堂有效把控。
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1.合理呈現(xiàn)實驗材料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器材。因此在實驗前盡量不要先把材料發(fā)給學生,實驗結束后先把實驗材料收起來,然后再讓學生來匯報交流,這樣學生才更容易定下心來。例如,《物體的形狀改變以后》一課準備的材料非常多,為了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停下來傾聽,我提出“想知道硬幣發(fā)生碰撞后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嗎?那就用你們桌上的材料來換”,學生趕忙拿著材料前來交換,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實驗器材的轉換自然和諧。
2.強調(diào)“傾聽”也是目標
在課堂上許多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個學生在回答,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這時教師應該告訴他們“傾聽”也是學習目標,傾聽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是了解別人思維的途徑。比如,在實驗匯報時,就要向?qū)W生提出“注意聽他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覺得他說得怎么樣?”“你有不同的意見嗎?”“他哪些地方說得好?”……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在傾聽中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
3.約定實驗開始和結束的信號
實驗開始后學生往往處于亢奮狀態(tài),教師的口令與話語往往淹沒在學生嘈雜的交流中。因此,為了控制實驗的收放,筆者常和學生約定幾種簡單有效的聲音載體,比如,用銅鑼發(fā)出的聲音作為實驗的信號,敲一下表示實驗開始,二下表示實驗暫停,三下表示實驗結束。
4.多給予傾聽者鼓勵表揚
正確適當?shù)恼Z言激勵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多給予傾聽者鼓勵表揚,要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如“你連這個小問題都注意到了,真不錯!”“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p>
養(yǎng)成傾聽學生的習慣
要學生學會傾聽,教師自身也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為學生做好榜樣。教師應本著洗耳恭聽的態(tài)度,積極熱情、耐心真誠地傾聽,用鼓勵期待的眼神、微笑專注的神情,讓學生大膽、大方地表達。教師不能因為原定教學計劃被破壞而不滿,或是對學生不成熟的見解不屑輕視,或是對學生不甚流暢的表述表現(xiàn)出不耐煩。
1.傾聽學生的回答
傾聽學生的回答,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及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思考程度,這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能否在這個基礎上及時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思路、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做出合理的取舍和調(diào)整,是衡量一次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
比如《進化》單元,在提到生命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這一話題時,有學生說人是上帝造的,有學生說是女媧造的,還有學生說是外星人創(chuàng)造的……本想簡單地打住,授以標準的“科學觀”,但轉念一想,這種強制的灌輸不會使學生真正信服生命是從原始海洋起源的,也不會從心理上認可人是從類人猿進化的。因此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筆者常常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索性先聽聽他們怎么講,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發(fā)現(xiàn)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以及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從而判斷學生理解到的深度與準確度,并把握好介入討論的時機,然后針對一些神話加以分析,比如女媧造人、上帝造人的荒謬。
2.傾聽學生的討論
科學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討論是學生相互表達見解、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徑,討論有利于學生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在傾聽學生討論時可以及時了解他們的認知程度和思維方法,及時根據(jù)他們的討論情況相機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對學生提出的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及時給予充分的褒獎,為他們明確討論的方向。
如在教學《認識液體》一課時,在出示各種容器裝的水后,讓學生討論“水是什么形狀的”。在傾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答案很多:“水是長的”“圓形的”“三角形的”“沒有形狀的”……這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明確水究竟有沒有形狀,在集體交流時其他小組就會對老師引導過的小組產(chǎn)生敬佩之情,這個小組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3.傾聽學生的質(zhì)疑
有時學生會對教師、其他學生的見解產(chǎn)生懷疑。有些質(zhì)疑是由于學生聽課的疏忽產(chǎn)生的,有些質(zhì)疑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體現(xiàn),極富意義。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真誠地傾聽,并對這些見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應對,以便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地納入自己原先的教學計劃,從而調(diào)整、補充、拓展教學內(nèi)容。
比如,《空氣中有什么》一課,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給學生演示二氧化碳使燒杯中高低兩根蠟燭熄滅的實驗,順利得出“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的結果。這時有學生突然說:“老師,把燒杯倒扣在蠟燭上就是上面的蠟燭先熄滅,下面的蠟燭后熄滅,我小時玩過?!泵鎸ν蝗缙鋪淼囊痪湓挘瑢W們面面相覷。筆者當時遲疑了一下,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素材,沒有批評這個學生在老師講課時隨意“插嘴”,而是讓提出質(zhì)疑的學生到臺前進行演示,結果正如他所言。面對學生的詫異,我讓學生展開討論,他們很快找到了答案。
4.傾聽學生的提問
提問是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開始,也是他們思維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傾聽并且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整合為獨特的教學資源。對于學生提出的知識性問題,一般只需進行知識層面的釋疑解惑。涉及教學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就要求相機靈活對待,或適當補充材料,或課內(nèi)外合理遷移,或設置前后勾連的系列問題啟發(fā)。
比如,在上《擺》這一課,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擺在相同時間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是不同的。學生馬上會提出:“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呢?這與擺線的長短是否有關系?擺角的大小、擺錘的重量是否有關系?”這樣學生不斷產(chǎn)生的疑問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堂教學有效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作者單位:無錫市羊尖實驗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