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鵬
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但在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中,不難察覺,作文評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長期被教師壟斷,“學生寫,教師改,寫完改完一邊甩?!?對學生來說 ——作文難寫;對老師來說——作文難批。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一起來探究這個“頭疼”癥的病因,對癥下藥。
一、對癥
(一)癥狀一:教師任務繁重,苦不堪言
評改作文,是語文教師繁重的事務。批改不仔細,擔心影響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精批細改,精力有限,收效甚微。而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
1.情感定式的影響。情感定式容易造成印象主義。而印象主義明顯地影響著教師對學生做出的評判。
2.情境因素的干擾。有人做過實驗,同一個學生的同一篇作文,同一位教師在不同的心境會評出不同的結(jié)果??梢?,情境直接作用于教師的心境,心境又會左右著教師評改的標準和尺度。
3.教師水平的制約。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一個語文教師,他的知識、視野的局限可能會不同程度制約著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揮。
(二)癥狀二:學生視而不見,進步甚微
作文本教師花心思大投入、多精力,而很多學生拿到作文本,連正眼都沒瞧之。教師的勞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的批語吸引不了學生,究其原因如下:
1. 空洞浮泛。有的老師批語側(cè)重理性說教。甚至只評不導,吸引不了學生。
2.缺乏真情。課堂作文,學生們寫同一個主題,加上篇數(shù)一多,教師的真情也被消弭殆盡。
3.滿篇見紅。學生看到整篇文章劃的劃,改的改,看到滿篇的紅字,心情會失落。對教師的批語視而不見,麻木而避之。
筆者以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交流溝通的紐帶,促成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交流的陣地,挖掘各方內(nèi)在的潛力,才能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高。究其病癥,開方如下:
二、開方
(一)處方一:面面診斷法——直面病因,藥到病除
當著學生的面,對其作文進行邊分析邊批改的面面診斷法,雖然費時費力,但效果明顯,也是十分必要的。此方法在實施時,有兩種做法:
1.一對一,即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可以對某一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毛病——大至篇章結(jié)構(gòu),小到詞句標點全面進行診治,在批改中師生可以直接對話。
2.一對幾,即一個教師對幾個學生。采用這種做法,教師應事先把全體學生寫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毛病進行分類,然后分批集中進行批改(每批以四五個學生為宜)。
當然,每一次的作文宜選擇一個突破口(語言、內(nèi)容、立意),突破口可大可小,小到以出現(xiàn)的問題分類。這種批改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對教師的批改能牢記于心,以后不再重犯類似的毛病。
(二)處方二:冷熱適中法——批評表揚,指明方向
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由于其作文經(jīng)常獲得教師的好評和同學的贊揚,心中往往產(chǎn)生驕滿之情,因此我們有時要在一些好文章中指出一些不足,使這類學生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擁有不斷進取的心態(tài),這就是所謂的“冷”。而對于另一類寫作質(zhì)量比較差的學生則相反,批改的思路應為“冷則熱之”。針對這類學生中的不同情況,具體做法也應有所不同:
1.如一篇文章寫得平平淡淡,其中還有不少的錯別字和小毛小病,但書寫態(tài)度比較好,總體上還像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從文章的整體段式上給予肯定。
2.如一篇作文從總體上看連這樣的質(zhì)量也達不到的話,那么就從作文的局部——段來尋找其成功之處,給某一段以較高的評價。
3.如是一篇更次等的作文,則也要從更小的角度挖掘出它的“閃光點”。如某一句寫得好,某一詞用得準確,可在其下面畫上醒目的紅圈。
總之,對這類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要偏愛一點。評價時,決不要吝嗇,應多使用一些贊語,千方百計激發(fā)出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迸發(fā)出寫作的熱情,讓他們在獲得低層面上的喜悅后,獲得高一層次的成功。
三、下藥
(一)藥引一:作文評改要求
學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他們各盡其力,各長其才。批改前師生共同商定要求,讓學生批改有據(jù)可依,同時自己也明白好作文的標準。
【評改要求與標準】
首先,把同學的習作讀一讀,圈出錯別字,在空白處把正確的字寫出來,并在旁邊打上括號,讓作者訂正。
接著,用浪線劃出好詞佳句,有必要的時候,在邊上注明“好在哪里”。
然后,是寫評語,這是最難的一項。
最后,綜合評價,給出一個合理的等級。
這樣的評改要求人手一份,學生的評改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還可以得到評改星一顆,以此來激勵學生學會評改。
(二)藥引二:作文評改步驟
實踐證明要讓學生評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1. “練”。要教給學生幾個修改符號——“刪、補、調(diào)、換”,并在自己
文章中不斷練習運用、修改提高。
2.“評”。要在教師的示范下,根據(jù)商定的評改要求與標準,師生共同評改一篇文章,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
3. “賞”。 對學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師應在學生批改的基礎(chǔ)上,參考學生的批語,進行選擇性再批改。
4.“改”。對于師生提出的建議,可以采用自改,小組商量改或者互改等方式進行,切實提高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綜上所述,作文評改是一項耗時長、任務重的工作,我們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進行多元化評改,讓人“頭疼”的作文評改問題變成“小兒科”,切切實實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真真實實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 昆山市民辦珠江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