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紅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建筑材料課程本身的特點和高職學生就業(yè)導向,提出了針對高職土木建筑類各專業(yè)學生如何更有效學習《建筑材料》課程“場中?!苯虒W模式的新探索。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exploration on how to more effectively learn the teaching mode of "Chang Zhongxiao"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for the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關鍵詞: 建筑材料;教學模式;高職學生
Key words: Building Materials;teaching model;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6-0190-02
0 引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類高職建筑經濟管理專業(yè)、建筑工程管理專業(yè)等土木建筑工程類各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介紹各類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種和生產方法、物理力學性質、工程應用及相關的檢驗檢測方法等內容,掌握主要建筑材料計量單位、規(guī)格、型號和表示方法,為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知識打好基礎。該課程授課內容所涉及的建筑材料種類繁多:有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漿、建筑鋼材、墻體材料、防水材料、建筑裝飾材料以及節(jié)能保溫材料等,各種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以及用途缺乏內在相互聯(lián)系,概念術語多,需要掌握的公式計算內容比較少,而需要記憶的理論知識點較多,教師將大量的精力用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很容易出現(xiàn)“填鴨式”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不能取得良好學習效果。
根據建筑類高職建筑經濟管理專業(yè)、建筑工程管理專業(yè)等土木建筑工程類各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情況,《建筑材料》的授課對象往往是各專業(yè)大學一年級新生,這些(普高)學生在上這門課之前基本沒有接觸過類似課程和知識,對于學習建筑材料這門課的作用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習中主動性不夠,學習中學生僅僅把實踐當成學習儀器操作,不能很好的結合工程實際,學生很難真正把所學的建筑材料鑒定、使用、驗收等知識掌握,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收效甚微。
針對上述幾個問題,就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設計合理的理論學時和實踐實驗學時,積極調動學生在《建筑材料》課堂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同時如何將教材中未涉及的實際工程中應用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知識進行穿插是本次課題要研究和解決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通過《建筑材料》課程“場中校”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參與度,采用校企“雙配師資”取長補短現(xiàn)場教學模式的探索,針對不同的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對癥下藥,盡力做到學生寓學于樂的理想教學模式,此法對類似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1 教學模式探索
1.1 教學內容調整
根據建筑類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生以就業(yè)為導向,在校學習期間盡可能給學生提供進行生產一線和具體工作任務的實際操練的可能性,使學生能理論與實際結合。因而三年高職教育學生通常在最后一學年要安排頂崗實習,在校學習時間只有2年多,《建筑材料》作為土木建筑工程類各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它的總學時數(shù)有限,而目前高職學校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教材中,大多是幾種傳統(tǒng)材料的講解,對于工程實際中應用的各種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更新不夠,使得學生所學知識與工程實踐有所脫節(jié)。
針對上述情況嘗試將傳統(tǒng)建筑材料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歸納和刪節(jié),依據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要求,將建筑材料分為常用原材料、半成品材料、成品材料、周轉材料和裝飾材料這幾個種類,傳統(tǒng)材料學習抽取實際工程中常用的類型如:水泥、砌筑砂漿、混凝土、鋼材等,另外增加教材中不太涉及而實際施工現(xiàn)場常見的周轉材料:如模板、腳手架等,根據實際可能,有條件的情況下另外增加當前盛行的新材料新工藝,很好的解決了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傳統(tǒng)教材理論學時和實踐實驗學時不合理情況,同時結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前沿,穿插教材中未涉及的,而實際工程中應用和推廣較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知識,克服教材內容后的滯后性,使教學內容更好的反映出當前建筑材料的新發(fā)展、新情況,避免導致學生理論學習與實際工程的脫節(jié)。
1.2 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建筑技術日新月異,高職院校的實驗室和實訓場地不可能把所有的工程現(xiàn)場搬進校內,從而導致建筑材料課程學習情境失真;加之建筑材料課程對實踐性要求和感性認識度較高,雖高職建筑材料的師資隊伍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理論教學經驗,但也因長期未從事實際工程,有部分專業(yè)教師空有理論知識卻缺乏實踐經驗;加之行業(yè)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信息日新月異,有部分專業(yè)教師對新的專業(yè)知識敏感度低,不能與時俱進,導致對學生實踐指導不足、造成了學生實踐能力差等現(xiàn)狀;即使部分老師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聯(lián)系緊密能及時接受行業(yè)信息的變化,理論教學資源豐富,但因教學場地局限性,在上課的過程中因缺少真實的載體教師不容易講解清楚,學生不容易理解,從而使教學效率低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與浙江廣電集團(業(yè)主方)、浙江五洲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監(jiān)理方)、中建三局合作(施工方),構建多方聯(lián)動的“場中?!比瞬排囵B(yǎng)基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工學教研一體化”探索,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圖(見圖1)。
1.2.1 加強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的結合
將傳統(tǒng)建筑材料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歸納和刪節(jié)修改后的建筑材料課堂教學的內容來源于實踐又要服務于實踐。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場中?!保诤献髌髽I(yè)項目現(xiàn)場設立教室、實訓基地等教學場所,確保對1-2個行政班的學生能進行理論教學,特別是實踐技能課的教學,以解決學校實訓教學場地局限性;并固定提供50-100個左右的學生頂崗實習崗位,把教室搬到工地上,把施工現(xiàn)場的真實情景作為專業(yè)課教學的課堂,解決教學情境失真的突出問題。
同時建筑材料的授課教師也采用兩班人馬,高校教師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緊密聯(lián)系,共同收集實際工程現(xiàn)場使用的傳統(tǒng)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資料圖片和案例視頻,整理出一套適合真實場景的建筑材料理-實一體的教學內容,授課時高校教師發(fā)揮多年的積累的教學經驗,講解理論知識;企業(yè)、行業(yè)專家側重于建筑材料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檢測與驗收;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重實踐,輕理論”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樂于接受的角度,來設計課堂教學,增加學生對建筑材料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好。同時,學生通過把握實踐的整體過程和解決復雜過程中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鍛煉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變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為學生在將來施工員、材料員、造價員等職業(yè)資格考試或崗位能力培養(yǎng)奠定基礎。
1.2.2 加強實驗教學與工程實踐的結合
高職建筑類學生畢業(yè)以后大多從事施工一線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施工現(xiàn)場技術人員要經常驗收鋼材、水泥、混凝土等,能看懂材料的出廠檢測報告和實驗檢測中心報告,對勝任現(xiàn)場工作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學實驗內容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在完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混凝土以及砂漿立方體抗壓強度實踐等簡單的單項實踐基礎上,可以模擬施工單位委托實驗室進行材料檢驗,在建筑材料的實驗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高校建材實驗室和實訓場所的作用,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幫助學生掌握施工現(xiàn)場常用相關實驗:如原材料鋼筋的拉伸、焊接性;鋼結構焊縫檢測、型鋼外觀檢測;水泥強度、安定性以及混凝土立方體標準試件抗壓強度、混凝土配合比實驗和砌筑砂漿塌落度實驗等測試手段與方法,以便學生工作后能盡快上手。開設這些實驗課程的過程中均要求學生自行收集資料、測定原材料性能、確定試驗方案以及測試實踐數(shù)據和處理分析結果等內容。這樣一來,學生除了更加深刻理解建筑材料工程實驗的流程和方法。
1.3 教學評價機制多樣化
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課程考核教師往往是根據學生出勤、課內回答問題、實驗報告的填寫等平時成績和期末統(tǒng)一書面測試兩個方面來給學生進行評分,這種評分方式往往期末統(tǒng)測的權重占比較大,如此一來學生還是容易回到死記硬背上去,而且也無法杜絕作弊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對于建筑材料這種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若無法提供實際場景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開發(fā)建筑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設置一些建筑工程實際場景的游戲闖關平臺,利用當代的學生喜歡游戲法學習的特點,通過學生在平臺上用建筑的材料和工藝等模擬實景學習:如3D建?;蛉藱C交互闖關等,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宏觀認識,還可以人人參與游戲,通過闖關獲得獎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考核可以根據實際闖關情況給與評分。
2 結論
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通過《建筑材料》“場中?!苯虒W模式的探索,以工程現(xiàn)場為教學基地或模擬實踐教學平臺為媒介,實現(xiàn)了建筑材料課程內容的項目化、學習方式的現(xiàn)場化、教師隊伍的實踐化,解決了《建筑材料》課程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其他類似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冬梅.《建筑材料》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0(11):111-112.
[2]吳梅芳.《建筑材料》教學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3):147.
[3]邸海燕.淺談信息時代下建筑材料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J].教育探索,2013(10):188-189.
[4]張云,蘇永軍.高職高專建筑材料教學改革[J].山西建筑,2011,37(17):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