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王淑娟
一、小學科學教師觀察力的概念
細心觀察日常生活是人在社會實踐中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為本能,這類先天性的能力個體幾乎都可以掌握一些。而小學科學教師觀察能力中課堂觀察起主導作用,課堂觀察有別于廣義上的觀察,它依靠個體的眼睛、心智以及觀察工具來達到正確觀察的目的。根據(jù)自己想要達到的觀察效果來進行組織與設計,使觀察者深度洞察課堂中的事物。簡言之,小學科學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jù)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二、小學科學教師觀察力的作用
(一)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
“學習是一種必需,它是自我保存和生長過程的一部分?!笨茖W課堂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學習的進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就會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習、學習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果如何等方面,這在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影響。
(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觀察是一種研究活動,在觀察學生的同時教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能力也在逐漸提升,是教師向專業(yè)性發(fā)展的又一途徑,通過在觀察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反思來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胺此技捶催^來思考,是思想返回自身思考,它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基本方式,是人的自我意識及其自覺程度的重要表現(xiàn)?!?/p>
(三)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僅僅在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上進行總結、升華,而開展課堂觀察,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換成合作互益的工作方式,互相交流建議,歡迎其他教師到自己班級聽課,吸取更多的建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只有互助才能互益,從而取得跨越性的成功。
三、小學科學教師觀察力的要求
(一)觀察要敏銳而準確
教師觀察的核心就是準確,也是在面對問題時采取正確措施的前提。它要求教師對學生觀察細致入微,準確無誤。如果判斷錯誤,就不能采取適宜的措施,也體現(xiàn)不出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就需要感官知覺和思維進行結合互補,通過將感知到的表意和分析出的本質推論驗證,獲得高效、準確的觀察效果。這被心理學家稱為“思維”。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狀態(tài)就是思維,而思維的核心要素是思維方式?!?除此之外,觀察基礎也是很有必要的,包括對學生的性格、心理、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都需要去事先了解,才能以學生的角度解讀出學生的微表情、微動作以及語言變化習慣,并找出恰當?shù)奶幚矸椒ǎ赃_到效果。
在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未成熟,需要經(jīng)歷生活實踐從而獲得心理、生理上的經(jīng)驗,所以每一天的情緒、愛好、心理狀態(tài)都會有所差異。在課堂上的精神狀態(tài)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因為某些個人原因或者外部原因將心理狀態(tài)體現(xiàn)在面部表情上,這時教師如果能夠立刻捕捉到學生一些細微的表情并且瞬間理解之所以產生這種情緒或者表情的原因,并采用一些適當?shù)姆椒▉韼椭鷮W生調整狀態(tài)就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一位教師在《電與磁》這節(jié)課中設計了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的通電導線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實驗的。分組時也經(jīng)常按照四人一組,并按照操作員、記錄員、材料員、匯報員分工好每個人的任務,這樣的分工,貌似使小組探究更高效、省時,但實際卻影響著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我們不難看到,在一個小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當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這個探究活動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連看客都不愿當了,只顧自己在做著的其他事情。無論什么事情,當自己切身體驗了,才會加深記憶并產生好奇心,所以他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三個探究任務,至于怎么操作要求學生自己探索,而且通電線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實驗才能完成的,這也給予學生更多的探究空間。同時還盡可能為每個孩子準備一份探究材料、一張記錄單,讓孩子自己動手探究,自己記錄,之后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位教師在課堂中觀察敏銳而準確,及時制定了解決方案,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觀察要細心,深入了解學生
小學科學課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課程,課堂上每個人之間的交往對教學效果都有一定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觀察學生的情緒波動,還要觀察學生的交流互動,種種現(xiàn)象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都能夠積極發(fā)言互動,活動行為規(guī)范,實驗效果明顯,那么學生就是進入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當學生出現(xiàn)擾亂課堂秩序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需要教師調整策略,這就需要準確掌握學生最近的思想上的波動以及言談舉止上的變化,有些現(xiàn)象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微不足道,不值得關注,但這些現(xiàn)象可能說明了一些最根本的問題。例如,有些女學生原本熱愛學習,穿著干凈樸素,但現(xiàn)在開始注意個人形象,好穿著打扮,上課沒有集中注意力,在社交上喜歡結交外班或外校的朋友,這可能就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如果教師捕捉到了上述變化,及時采用改善措施,學生可能就會改變思想,回到正軌。如果對學生的細微變化不予理會,長此以往,問題漸漸嚴重了再去補救,可能為時已晚,所以教師一定要細心觀察。
教師不僅要細心觀察還要深入了解學生,青少年情緒容易變化,如果不深入接觸很難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要有足夠的耐心、花費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反復觀察,而且要適應學生在發(fā)育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變化,以變化的心理去觀察。這樣才能把握學生最真實的性格特點和發(fā)展狀態(tài),再針對學生個人情況制定專屬的培養(yǎng)計劃使其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例如,本是樂觀積極、活潑好動的學生漸漸變得沉默寡言,不喜歡同他人交流,這時就是考驗教師的觀察能力了,直接開口詢問不是一個可取的方法,那么多角度深入觀察就是最好的選擇。另外觀察的場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課上、課下、課內、課外、集體活動、個人活動等等情況隨時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某些性格特點是從未了解到的,場合越多,了解就愈發(fā)全面。
(三)要全方位觀察
教師應該從第三方的角度觀察學生,主觀觀察學生會附帶情感因素,導致對學生不能進行客觀評價,只有以第三方的出發(fā)才是最合適的觀察位置,全方位觀察并做出正確的判斷。全方位觀察也就意味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如自身條件中的思維能力、性格特點、運動能力;或者是生活的家庭情況以及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等。這種觀察方法更加客觀具體、可行性高從而避免錯誤的發(fā)生。要全面具體地實施觀察,總體上應該從校內表現(xiàn)和校外調查兩個方面來進行衡量,做到多方面、多形式觀察。例如,有的學生在每位教師面前表現(xiàn)的狀態(tài)完全不同,可能在班主任面前很積極上進,熱愛學習,而在其他教師面前卻恰恰相反;有的學生在學校行事穩(wěn)重,乖巧懂事,而在家里脾氣較差;所有的現(xiàn)象在校內或者課堂上并不全面,不能完全了解到學生的秉性,還需要調查他周圍相處的朋友、親人等,掌握生活中的全部表現(xiàn)。這樣才是全方位觀察、認識學生。
四、小學科學教師觀察力的提升
(一)提倡定量、定性去觀察
定量觀察就是教師運用一定的模式、框架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通常情況下有規(guī)定的布局體系和具體的觀察工具,還會預先設置完成目標并記錄下規(guī)范的數(shù)據(jù)。比如制作一個學生學習投入狀態(tài)觀察表,進一步研究觀察目標非投入行為,如:打瞌睡、左顧右盼、侵擾其他學生或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等。而定性觀察是無規(guī)則地收集細節(jié),沒有一定的模式限制,經(jīng)過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之后,總結并且不斷地進行補充完善,要通過如課堂視頻及觀察實錄中的描述性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來進行思考和感悟,再將觀察目標的某種類別的行為進行比較。
(二)自我觀察和觀察他人結合
自我觀察就是教師在科學課上觀察學生的動作行為、人際交流情況和授課過程中的學習反應以及學生裝扮、儀表等方面的表現(xiàn)。而觀察他人就是在其他教師授課過程中,觀察其他教師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能否巧妙利用課程資源,課堂上能否流暢地講解,能否有效提問,能否綜合管理學生,課前準備是否充足,課堂中形成什么樣的班風,設定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何種狀態(tài)以及對學生是否進行激勵性評價等。
(三)合作觀察和獨立觀察融合
合作觀察就是多人一起合作,每人負責觀察目標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多個小組之間互相分配任務,無論哪種方式都能發(fā)揮合作的最大效能。比如一個科學組的教師分別觀察學生的不同方面,再加以整合,充分了解學生。獨立觀察是個人單獨觀察目標,完成觀察任務,這樣能對學生有個全面的了解。
(四)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協(xié)同
集中觀察是將極少數(shù)學生作為觀察目標,就針對一類學生系統(tǒng)觀察,制定計劃。比如每個班級都有幾個比較典型的同學是和整個班級的狀態(tài)有所不同的,針對這類學生具體觀察,制定一套獨有的方案。同學的分散觀察則是沒有固定的觀察對象,在授課過程中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成為觀察者的觀察對象和目標。依照教師現(xiàn)時需要研究的學生類型特點選取觀察對象,把任何時間地點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
(五)診斷性、提煉性和專題性觀察
這三種觀察方式互補。在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狀況反映出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現(xiàn)象做出的診斷性評價就是診斷性觀察。而在不同的課堂中有不同的風格特點或者共性特征,將這些總結得出相對的結論就是提煉性觀察。而當為了某些研究性課題所進行的課堂觀察則是專題性觀察。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和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環(huán)境和信息傳遞的方式,而不是教授的內容?!贬槍Σ煌闆r采用不同的觀察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觀察力,使小學科學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有效率。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