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競
一、小學閱讀教學必須重視語感的訓練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把“形成良好的語感”作為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語感的培養(yǎng)和形成對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提到“語感”一詞。何謂“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的迅速、敏銳、準確的感受力,是讀者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合到語言文字上的結果??梢哉f,語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礎,它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受,達到語言文字快速領悟的境界。郭沫若曾說過“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言語的敏感。這種敏感的培養(yǎng),在兒童時期的教育很要緊?!毙W生學習閱讀的時間不長,閱讀技巧尚不熟練,但他們有長于形象思維的特點,正是培養(yǎng)語感的好時機。重視語感培養(yǎng)有助于扭轉小學語文條分縷析的干巴巴狀態(tài),既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個性”,又能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二、語感能力的訓練需要從多方面整合切入
語感訓練是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伴隨著整個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心理年齡特點和教材,整合多種方法手段進行訓練、點撥,從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語感。
1.在反復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
誦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途徑,它能使誦讀者很快地進入語言文字所構建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意。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xiàn)。朗讀把書面的文字語言轉換為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是通過眼、口、耳、心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朗讀“以聲傳情”,指導學生在朗讀時邊讀邊想象,把朗讀和想象結合起來,能激起鮮明的內心視像和情感體驗。那些感情色彩強烈的文字,通過朗讀,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有助于語感的培養(yǎng)。誦讀通過“目視、口誦、耳聽、心思”,多方面立體化感知文章,使文中之意皆出我口,文中之情皆出我心。通過反復的誦讀訓練,體會領悟文中的感情,加上適當?shù)恼Z氣語調,就能產生較好的語感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齊讀、吟讀、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演讀、聽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語感訓練。課堂上,教師要認真進行范讀或放課文朗誦錄音,并引導學生平時多聽廣播、電視播音、優(yōu)秀的朗誦錄音,讓學生在聽讀中仔細品味語氣、語調、語音和節(jié)奏,有意識地模仿并嘗試朗誦練習,逐漸地提高朗讀的技巧。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進而熟讀成誦,形成語感積累。
另外,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質兼美的課文和語段需要進行背誦,學生背誦的文章多了,可以積累不少好詞、佳句、名篇,在運用時隨時提取,信口拈來,不但對語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生活體驗中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豐富的生活體驗。每個人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獲得某種體驗,才能去掌握語言所標示的東西及其背后潛藏的思想與情感。沒有生活經驗,文字只是枯燥的概念。葉圣陶指出:“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當把生活經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單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越見深切”。葉老的話表明了兩個要點:一是平時要有生活經驗,這種生活經驗是閱讀的準備。二是在閱讀時多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如“幽靜”一詞,單從字典中查出“優(yōu)雅安靜”是不能產生語感的,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去過的一些幽靜的地方,如人煙稀少的山林、無人的小路、月下的小河邊等,就會感受到“幽靜”的情味。語言源于生活,生活是最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是最佳的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而且可隨時、隨地、無償?shù)厥褂?。學生身在生活中,但“不識廬山真面目”,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認識生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生活中有豐富的真實的語言,帶著學生去觀察,去聆聽,去欣賞,甚至就是在青山綠水間走一遭,也會得到語言“感受”,受到“熏陶”,形成“語感”。
3.在揣摩比較中訓練語感
揣摩比較,是學習語言,增強語感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fā)現(xiàn)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培養(yǎng)語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比較、咀嚼,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領悟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意義。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些詞語雖然并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不難理解,但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這時,教師可通過減一減、換一換、調一調、加一加等形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推敲、揣摩語言運用的準確精妙,挖掘其蘊含的意義,從而有所感悟。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叢這些荷葉中冒出來?!币粋€“冒”字,可以引導學生“換一換”,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品味,在比較中辨析出優(yōu)劣來,在比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荷花充滿生命張力的模樣。
4.在感悟聯(lián)想中提升語感
我們感知描寫性的語言文字,除了準確、迅速地在腦子里呈現(xiàn)有關的表象外,更重要的是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象。因為好的作品都會給讀者留有廣闊的思考空間和補白天地,讀者只有調動起自己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才能達到個性化的解讀。教師應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容相應的情景,并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想象,可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使教材上的語言文字化作有聲有色的畫面,從而強化學生的感受。那些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內隱性知識,往往隱藏在語言現(xiàn)象的背后,蘊含在讀寫聽說的言語實踐中,要靠學生自己去感悟,去體驗。
總之,語感作為言語能力的核心,是語文傳意現(xiàn)象的運用,學生閱讀、寫作、表達能力的提高往往伴隨著語感水平的增強。語感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歷練、內化,需要師生雙方的密切合作,既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更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習得。
【作者單位:無錫市錢橋中心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