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新時期深化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探究
——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為例
李曉宇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而深化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則是新形勢下貫徹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亦是全面深化教育領域改革的重要驅動力。然而由于種種現(xiàn)實原因,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一直面臨著一些共性問題和新的要求。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實證研究等方法,力求推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進而初步構建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體系,從而真正發(fā)揮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育作用。
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早在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中,很多思想家就曾對“知行合一”的思想做過闡述。先秦時代,《左傳·昭公十年》就提出了“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的見解。到了兩宋時期,知行的關系得到了充分的闡述,其中朱熹的觀點比較具有代表性。他提出“愚謂知而未能行,乃未能得之于己,豈特未能用而已乎?然此所謂知者,亦非真知也。真知則未有不能行者。且曰運用此誠,亦非知誠者之語。蓋誠則無為而成,初不煩運用矣?!盵1]也就是說,在朱熹看來,無法付諸實踐的知識,對自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2005年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特別強調(diào):“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2]然而,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和困惑。因此,本文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程為例,探討進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改革方案,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進而達到提高思政課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規(guī)范科學的教學大綱、實行方案和健全的評價體系,因而大大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首先,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得實踐教學的方向性不明確。也正因如此,思政教師個人對實踐教學的課程時間安排、教學內(nèi)容設計和教學形式選擇上的自主性、隨意性較大,這也影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其次,從實踐教學內(nèi)容上來看,當前很多高校在開展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時,大部分院校只是參考或者直接使用上級設定的教育內(nèi)容,內(nèi)容的選擇上往往過分強調(diào)了國家和社會在思政課實踐教學內(nèi)容中所占有的比重,而對于大學生自身的理想設定、發(fā)展方向,以及學生在個性、能力等差異化的因素方面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nèi)容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這些問題的存在也不利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最后,科學配套的教學考核機制,是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持續(xù)健康開展的有力支撐。然而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考核機制和清晰、規(guī)范的評價標準,主觀隨意性較大,不能真正起到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作用。
(二)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單一,減弱了實踐教學本應具有的活力和生機。所謂實踐教學,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活動。它通常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一種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以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3]。它能夠更好地讓師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增進了解,增強互動,進而更好地發(fā)揮實踐教學本應具有的活力和生機。然而以《綱要》課為例,現(xiàn)實的《綱要》課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大部分院校無外乎采用到革命英雄紀念館、博物館或紅色景區(qū)參觀,然后提交觀后感的方式。這類教學實踐活動,雖然開展起來相對方便,但學生還是只能在其中扮演參與者,并不能作為“組織者”“設計者”參與到其中,因此體驗感不是很強,也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足,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制約了其有效地開展。在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普遍重視的是大學生的就業(yè)情況,以及理工類學科的建設,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程度稍顯不夠,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就更顯不足,這在根本上制約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發(fā)展。與此同時,經(jīng)費保障和實踐基地建設等學校的扶持力度,也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完成。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shù)高校的思政課專項經(jīng)費并沒有達到建設標準的要求[4],思政課又在高校課程設置中就處于邊緣化的尷尬地位,加之實踐教學工作也沒有納入思政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量中,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思政課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的熱情與積極性。此外,絕大部分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也不是很穩(wěn)定,缺乏正規(guī)管理,尚未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也影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的持續(xù)有效開展。
(一)嚴格落實實踐教學的課時和學分,將其納入思政課課程體系?,F(xiàn)階段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之所以難以持續(xù)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則是學分和課時難以得到保障。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文件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求,結合每門思政課的課程性質(zhì)和特點,筆者認為:按照國家規(guī)定,在保證現(xiàn)有的五門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學時和學分的前提下,可以將思政課劃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即將實踐教學作為獨立的一門課程單獨設課,將學分設定為2—3學分,課時在16—20學時,列入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整個實踐教學活動貫穿于大一、大二年級,為期兩年時間。即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結合思政課理論授課學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在相關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相應實踐活動方式,自覺完成規(guī)定的思政課實踐學分。
(二)制定和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活動指南
實踐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是保證實踐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學規(guī)范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更是保證實踐教學達到良好效果的前提。把思政課實踐教學部分單獨設立課程之后,思政課任課教師應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特點,配合思政課理論教學的課程內(nèi)容,精心設計實踐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南,然后按照大綱和指南,規(guī)范有序地組織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教學活動。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課程,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的內(nèi)容可以整合為以下幾個主題:1.道德和法制教育2.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4.國史和國情教育5.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選讀。下面以筆者講授的《綱要》課實踐教學內(nèi)容為例,具體進行說明。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主要講述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大約170多年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國情。該門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進行艱苦探索、頑強奮斗的歷程及其經(jīng)驗教訓,充分認識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從而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自覺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和使命。結合《綱要》課的教材體系,將其實踐教學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
上篇: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前夜(1840—1919)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分為兩條主線,一是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近代中國的主要反侵略斗爭及失敗的原因,深刻認識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特點及中國人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二是通過實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近代中國四次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中篇: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1919—1949)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huán)境,認識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是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真正理解無產(chǎn)階級領導下的人民共和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下篇: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1949—2015)這一時期的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進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體會到“只有社會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道理,堅定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5]。根據(jù)以上實踐教學內(nèi)容的劃分,我們可以主要采用以下實踐教學方式:1.愛國主義社會實踐基地參觀學習。參加學校各級團委組織開展的假期愛國主義社會實踐基地的相關活動,達到規(guī)定要求,經(jīng)院級團委考核合格,可以開具相關證明2.經(jīng)典著作閱讀。學生自愿結合,成立“經(jīng)典著作閱讀興趣小組”,結合課程學習,閱讀教師指定的相關參考書目至少10本,并撰寫一篇相關論文,經(jīng)過指導教師評閱合格,可獲得相應學分;論文如果被公開發(fā)表,可再獲得0.5學分。3.影視作品欣賞。結合課程學習,自行觀看不少于10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題材的影視片,并撰寫觀后感,經(jīng)指導教師評閱合格,可獲得相應學分。4.情景劇編演與制作。任課教師從課程中選擇適合該項目的知識點,列出情景劇表演主題。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自由組合,自主完成主題選定、劇本編寫、劇目編排表演、錄制和后期制作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可以通過匯報演出的形式,將思政課情景劇進行展示匯報。該項活動可以由各級團委進行組織開展,一經(jīng)認定考核合格后,可以給相關學生開具證明,取得該項學分。參加匯報演出的團隊可以酌情加分。5.素質(zhì)拓展活動。參加相關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并獲獎;參加校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或技能比賽。這部分內(nèi)容以班級為單位向輔導員遞交相關證書復印件,一經(jīng)核實,獲得相應學分。6.志愿者服務。參加不少于5次,共計10小時的各類社會公益勞動或志愿者服務,并撰寫心得體會,經(jīng)院級團委考核合格,可以獲得相應學分[6]。
(三)考評機制
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指導工作隊伍,主要成員為各級團委書記、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各成員通力配合,完成好對學生實踐教學部分的考評。同時,印制《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記錄手冊》(簡稱《手冊》),將學生所選擇實踐方式、時間、地點、內(nèi)容進行記錄,并附相關活動證明或證書,按照相應學分記錄。在學生剛上大一時,就將《手冊》發(fā)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和要求,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配合相關老師積極完成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
(四)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獎勵機制,調(diào)動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獎勵機制,加強獎勵力度,讓每位思政課任課教師和大學生認識到,參加實踐教學活動是每個人的自身的職責所在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要,同時更能帶來額外的獎勵回報。例如,就任課教師而言,可以將實踐教學工作較為突出的教師,在學校年終考核、晉職晉級和評獎評優(yōu)的評價體系中,酌情加分。還可以在校內(nèi)和省內(nèi)試行評選一些思政課實踐教學名師,鼓勵其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將學生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情況作為思政課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指標,并作為獲得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zhì)訓練學分的重要依據(jù),對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在評優(yōu)、入黨、就業(yè)推薦等方面優(yōu)先考慮[7]??傊Mㄟ^建立健全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獎勵機制,調(diào)動師生參加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吸引力。 `
[1]《朱熹集》第七卷[M].
[2]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Z].
[3]柳禮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41).
[4]關于全省高校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情況的通報 [EB/OL].(2011-9-13).http://www.jxedu.gov.cn/zw gk/zw ggjx.
[5]龔桂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
[6]佘遠富.“1+X”自助式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探究[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15(11).
[7]楊學龍,艾麗芳.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J].宜春學院學報,2014(11).
Abstract:Focusing on Colleg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work, Xi Jin-ping emphasiz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create new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Deepen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eform is a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exposition of Xi Jin-ping as a drive to education reform.And for practical reasons,there have been problems with new requirement in colleg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teaching.This paper, based on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promotes the standard of college practice teaching by tentatively constructing a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s the role in elite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Deepening College Morality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the New Times——A Case Study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LI Xiao-yu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China)
G641
A
1008-2395(2017)04-0086-04
2016-05-06
李曉宇(1981-),女,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