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邵川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任邵川
(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人體解剖學其實就是一門研究人體器官形態(tài)結構、相關功能以及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醫(yī)學課程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分析探討了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以期更好的實現(xiàn)人體解剖學教學效果。
人體解剖學; 教學方法; 探索; 實踐
第二課堂教學是第一課堂教學工作的補充與延續(xù),憑借著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與動手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方式,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1]。鑒于此,要想強化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還需要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于本科生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第二課堂活動。比如:在教研室走廊兩側墻壁上的櫥窗內定期向學生展示人體器官的典型標本,配以顯微照片加以文字說明,讓學生及時的掌握該學科的進展情況。在每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合理的分為一組,一般一組為兩名學生,使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己動手制作標本,并且定期進行標本展示會,依據(jù)學生制作的標本展開相應的評分、計分,納入考試成績。另一方面,由于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這就需要對其開展相應的課外興趣小組,舉辦一些學生能夠力所能及的課外翻譯以及課外科研活動等,以期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再比如:還可以按照實際的教學進度出版相應主題的黑板報,展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切記要確保形式的新穎性,以期受到學生的歡迎。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生和老師一同參與的活動。在體現(xiàn)老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教、學兩者的關系,幫助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思維活動中,同時獲取知識。鑒于此,這就需要老師有效的構建優(yōu)良的課堂氣氛,幫助師生處于平等、合作、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教學活動。老師需要和學生展開情感交流,老師與學生互相尊重,讓學生打心里認可老師的教導,同時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充分掌握到學生實際吸納知識的程度,促進之后教學工作中的評價與補充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實現(xiàn)教、學兩者的協(xié)調性,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另一方面,人體解剖學也需要和其他學科一樣,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切忌學生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強調啟發(fā)式教學。在講課時合理有效的把握機會,多講述“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針對教材的概要就是緒論之一內容,需要在教學中對本章節(jié)的基本規(guī)律特征與概念進行重點的闡述。在學生充分認識、掌握規(guī)律特征與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內容,同時強化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第一步:老師在按照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展開教學時,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進行有機的結合,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第二步:需要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能夠將問題融入思考與討論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同時對于問題的設計,需要確保是嚴格依舊教學大綱的要求而設計出來的,把握層層深入、由易到難的設計規(guī)律,吸引學生努力去探索、思考。第三步:需要通過老師對問題展開解釋、總結,將課程難點、重點最大化進行突出。
人體解剖其實就是一門形態(tài)學科,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確保在傳授理論知識之余,還需要最大程度上做到生動、形象,讓學生難理解的復雜結構變得易記、易懂[2]。鑒于此,在解剖學教學工作中,適當?shù)膽媚P?、標本、掛圖等教具展開直觀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應用電教手段,主要涉及了錄像、幻燈、電影、投影方式,合理的制作“ Powerpoint”向學生展開多媒體教學活動,該類方式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形式更為生動活潑,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相應的強化教學效果。在實際的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我校老師一直沿用電化教學方式,大力應用現(xiàn)有的視聽設備資源,促進解剖學知識由之前的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實現(xiàn)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化小為大的效果?,F(xiàn)如今,教學手段真正不斷的發(fā)展,尤其是針對科學技術教學手段而言,80年代以來,一部分西方國家的解剖學教學中已經廣泛的應用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將將教學內容與圖片、視頻、文字、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手段有機的結合于一起,讓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由皮膚到骨骼層層進行剝離,能夠隨機地通過不同層面、不同方位進行反復觀察,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集中為一體,具備形象、生動、簡單化的優(yōu)勢,大力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強化教學質量、學習效果,將老師與技術員的勞動強度最大程度進行結合,獲得了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
4.1 研究性實驗教學的設計 一般情況下,研究性實驗教學融入了較強的目的性,也就是進一步強化學生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鑒于此,具備高度的研究性。在實際實施研究性實驗教學工作中,課題的設計就是中心主題,需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問題中,使學生最大程度上將學生最大的潛能思考問題進行充分的發(fā)揮[3]。在具體的課題的設計中需要強調兩個方面的問題,即: 第一步:充分考慮到課題研究現(xiàn)實可能性與可行性,將實際研究時間與其他資源因素最大程度進行考慮,使設計內容難度適中,確保在預期時間內學生也能實現(xiàn)令人滿意的成果;第二步:就是需要按照課程具體內容,將學生的興趣與確定研究課題進行結合。
4.2 研究性實驗教學的展開 在實際的研究性實驗教學工作中,學生就是教學的主體,在研究性實驗教學高層中,老師可以把藥品、儀器設備、實驗室與試劑向學生全方位進行開放,而老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自己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設計實驗研究方案,接著展開實驗,撰寫論文。研究性實驗教學,幫助學生首次系統(tǒng)的接受科學研究訓練,學生在親身體驗和學習的基礎上,可以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實現(xiàn)提高學生獨立研究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特別處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針對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方法而言,也在不斷的更新,提升教學多元化幫助老師、學生的同步學習。在理論上靈活的應用各類方法,將直觀法作為主要的手段,將其他的教學方法進行輔助,有效進行歸納,列舉得當?shù)睦?,條理清晰的展開總結。
[1] 周暢,張潔,李國營,等.藥學專業(yè)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08,30(2):147-149.
[2]戴景興,楊會營,鐘光明,等.新形勢下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J].解剖學研究,2013(3):232-234.
[3]郭蓮娣,李佳川,仇麗穎.藥學專業(yè)《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6(3):180-181.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6.095
2095—9559(2017)06—3610—02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