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民國時期華校國語文(華語文)教師的幾個來源
        ——以東南亞華校國語文教師為例

        2017-03-12 09:57:00
        關鍵詞:華校南洋華文

        于 錦 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語言文化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4)

        民國時期華校國語文(華語文)教師的幾個來源
        ——以東南亞華校國語文教師為例

        于 錦 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語言文化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4)

        民國時期華文教育大發(fā)展需要大量的國語文教師。從中國南來東南亞的作家有一部分人擔任了國語文教師;以暨南大學為代表的教育機構為華校培養(yǎng)了大量的國語文教師;來自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革命者由于革命失敗而亡命東南亞教書為生;還有一些人因為名人舉薦、親友相攜等原因自愿到東南亞擔任國語文教師。

        民國;國語文;教師;來源

        民國時期是海外華文教育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國語文(華語文)*民國時期的華校隸屬中國,當時的華語文又稱為國語文,所以本文中“華語文”和“國語文”意思相同。教師在該階段對傳播中華語言文化厥功至偉。該時期的國語文教師甚為缺乏,但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基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探討他們的來源可以為我們解決當代漢語國際傳播中的教師短缺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南來作家與國語文教師

        在翻檢史料的過程中我們的直覺是,民國時期的華文教師有很多是由中國南來的作家充任的。為了進行一定的量化研究,我們選擇了《南來作家研究資料》,研究了其中中國南來新馬(也有少量的東南亞其他國家)的作家充任教師的情況。之所以選擇此書作為研究樣本是因為“東南亞特別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著為數(shù)眾多的先期華人移民,華文在海外也得以保留和進一步的發(fā)展,再加上新加坡具有良好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因此大批華人南下來到此地?!?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南來作家研究資料[M].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3:3-383.學界有一種說法不無道理,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之前,新加坡是東南亞(南洋)的文化教育中心。

        (一)充任教師的數(shù)量

        經過查檢,我們得知,書中313個中國南來作家有81人在東南亞(主要是新馬)當過國語文教師,占25.88%,1/4略強。他們是:王秀南 韋暈 溫玉 李文彪 吳得先 吳德耀

        吳繼耀 蕭村 蕭勁華 邢致中 杏影 許云樵 絮絮 楊嘉 楊騷 許建吾 楊樾 姚楠 姚紫 一夢 汪開竟 以今 陳春德(云里風) 張曙生 鄭子瑜 芝青 王恢 張濟川 汪金丁 鐵抗

        譚云 孫孺 蘇宗文 任宇農 邱新民 邱菽園 聶紺弩 楊宗珍 瑪戈 馬宗薌 馬寧 盧濤 柳北岸 劉延陵 劉伯奎 凌叔華 林連玉 梁披云

        李鐵民 李汝琳 李冰人 許清昌(老蕾) 姜凌 金禮生 黃堯 黃潤岳 胡一聲 洪絲絲 陳君山郭史翼 高云覽 劉瑜(弗特)方修 方北方 杜運燮

        杜門 東方月 杜邊 陳秋舫 陳清華 沉櫓常夫

        葛國勝(曹兮)趙蔚文(白塔)符紅雨(白路)謝耀輝 巴人 馬琳(艾驪) 艾蕪 老舍*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南來作家研究資料[M].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3:3-383.

        (二)充任教師的種類

        這些充任教師的作家絕大部分是中小學教師,少部分是大學華文教師。如:作家老舍1929年在從歐洲回國的途中,在新加坡的華僑中學擔任教師,并以新加坡生活作為題材撰寫一部童話小說《小坡的生日》;作家聶紺弩1922年19歲時來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任運懷義學擔任教員; 旅居英國的著名作家和畫家凌叔華1956-1960年在南洋大學教書,教授中國近代文學史、語法、修辭等課程*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南來作家研究資料[M].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3:3-383.。

        (三)南下的時間和原因

        根據(jù)《南來作家研究資料》,南下的作家集中于下面三個時間段:

        1.中國內戰(zhàn)時期(1920-1930)

        如:方北方 洪絲絲 胡一聲 老舍 楊騷 李鐵民 林連玉 柳北岸 譚云山

        2.日本侵華時期(1931-1945)

        如:陳清華 東方月 杜邊 杜門 方修 高云覽老蕾 李冰人 劉延陵 瑪戈 任宇農 鐵抗

        汪金丁 韋暈 李文彪 吳得先 絮絮 鄭子瑜

        芝青 張曙生 巴人 許云樵

        3.日本投降到新馬獨立(1945-1957)

        如:常夫 沉櫓 杜運燮 弗特 黃堯 李汝琳

        凌叔華 劉伯奎 蘇宗文 王秀南 蕭村 蕭勁華

        邢致中 杏影 楊樾 姚紫*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南來作家研究資料[M].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3:3-383.

        從上面的分期看,上述作家南來的原因大致和躲避中國的戰(zhàn)亂有關:中國內戰(zhàn)時期、日本侵華時期和國共內戰(zhàn)時期,如:馬來西亞華校華文教師兼作家任宇農年輕時由于是熱血青年又生性剛直,在湖南醴陵女子師范從教時在文字上開罪了一位教育官員,被令從此不得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加上當時中國政局動蕩,便想另謀出路?!?王慷鼎.文采風流的華文老師[A].陳榮照.檳城鐘靈中學校史論集[C].新加坡:鐘靈中學校友會,2007:146.于是便在先到檳城的同鄉(xiāng)勸說下,于1937年到達檳城,先是辦刊不成,后從事教育。但又有些特例,如老舍1929年來新加坡就是因為他從歐洲回國,其費用僅夠買到從歐洲到新加坡的船票;艾蕪南來“一方面以抗婚為外在原因,一方面又以‘勞工神圣’的思潮為契機”*許燕轉.艾蕪的東南亞海外經驗與創(chuàng)作[EB/OL].(2013-03-05)[2012-05-06].http:∥www.docin.com/p-608316002.html.,開始了流浪式的6年海外生活;作家學者汪開竟其父兄都是馬來西亞鐘靈中學的教師,他在華校任國文教師與其家庭影響不無關系。即使都是因為戰(zhàn)亂來東南亞,各人的情況也都有所不同,如王任叔1941年到南洋是為了協(xié)助胡愈之在華僑中進行文化宣傳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傳記作家芝青1939年底,隨丈夫馮列山受南洋富商胡文虎先生聘請到新加坡編刊《總匯報》。

        (四)南來作家任教師的特點

        1.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文學事業(yè)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如:20世紀30年代馬來亞最重要的戲劇家杜邊當過教師、校長。其創(chuàng)作在二戰(zhàn)間達到高峰,反映了馬來亞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爭。在文學研究方面,如:方修,1939年南來巴生港口,1946年在新加坡?lián)涡W教師。方修是最先從事馬華文學史料研究的人物,同時也是本地人寫本地文學史的第一人,其重要貢獻是開創(chuàng)了馬華文學研究,并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堅強的毅力,最終編選了《馬華新文學大系》這一鴻篇巨制。歐清池博士指出:“我們可以把方修成為新馬華文文學民族魂的拓荒者,因為他的新馬華文文學著作,最全面地呈現(xiàn)了新馬漢族的思想與靈魂?!?張曦娜.文學盛會向文學史家方修敬禮[EB/OL].(2009-05-17)[2012-05-06].http:∥tieba.baidu.com/p/579621694.

        2.長短不一的從教經歷

        南來作家充任華文教師,從教時間或長或短,最短的幾個月,如:老舍1929年在新加坡華僑中學教書只有5個月。很多南來作家都是短時間做一段教師,得以溫飽,然后再干別的;最長的幾十年甚至終生,如:王秀南1949年南來后,在印尼和新馬教課,創(chuàng)辦多家華?;驌涡iL,悉心服務教育界39年,終于成為新馬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王秀南一生的教育論著甚豐,有十多部,如:《教育學科教學法綜論》《東南亞教育史大綱》等。一夢(林明心)1927年南來馬來亞,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邱新民是資深的教育家,從事教育從中超過50年,歷任中學教師、主任、校長和大專講師。他是新加坡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和學者。治學嚴謹,頗多創(chuàng)見,在東南亞文化界具有一定影響。

        3.促進了華文文學的發(fā)展

        大部分南來作家充任的教師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文學才能,幫助其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如:優(yōu)秀的華文教育家和協(xié)作人茀特(劉瑜)1948年南來,先后執(zhí)教于新加坡的中正中學分校、新民中學。長期在教育界工作,長于教育作品創(chuàng)作,在引導學生進行華文創(chuàng)作方面做了大量孜孜不倦的工作,曾編輯學生作品《心花集》達7集之多,培育出多位華文作家。新加坡作家劉筆農評論說,“茀特不但勤于寫作,而且在她教書生涯的課堂內外都抓緊所有機會把文學寫作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只要是學生感興趣,她必定傾心相授,從而使文學愛好者可以逐漸地掌握創(chuàng)作的方法和技巧。而在和她的交往與練習中,學生們也增強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信心?!?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南來作家研究資料[Z].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和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3:75.今天活躍在新加坡本地文壇上的一些寫作人,包括謝克、陳凡、黃應良和劉筆農等都是茀特當年的文藝學生。所以,所以她也享有人們贈給她的一個閃光名譽——文學老師。

        4.很多人成為著名學者

        其中有的長于研究中華文化,如:吳得先,20世紀20年代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1939年南來新加坡,曾任平儀中學校長和南洋女中、華僑中學、中華女中等學府的教員。他具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廣泛涉獵中華傳統(tǒng)文學和藝術,精于書法,曾創(chuàng)作多部楷帖和行帖作品,其篆刻純熟老練,勃勃流暢。長于古琴彈奏,新加坡廣播電臺曾邀他演奏并講解。他還對印拓、對聯(lián)、匾額等研究有素。有多部學術著述傳世,在新馬和中國學術界有一定影響。有的長于東南亞研究,如:許云樵,1931年南來新加坡,后轉入馬來亞柔佛州新山任教。他被人們譽為“東南亞研究泰斗和一代學人”。除史學研究之外,許云樵也長于散文、文學評論、小說、詩歌、雜文、戲劇及翻譯等多種文學體裁的寫作。

        5.不少人干過新聞出版

        81個由南來作家充任的教師中,有38人在當教師前后還從事過新聞出版工作,占教師總數(shù)的46.91%,近乎一半。先干教師后干新聞出版的較多,如:杰出泰華報人、著名新聞記者和作家吳繼耀,南來后先在印尼教書,后轉往曼谷,任《華僑日報》總編輯。1939年來新加坡?lián)巍缎侵奕請蟆吠馇谟浾?,?zhàn)后返回曼谷并任《東南日報》總編輯。也有南來的作家先從事新聞出版,后教書,如:著名作家、文藝叢書編輯人李汝琳20世紀40年代中期南來,先是在印度加爾各答擔任《中國周報》和《中國日報》的主編,后來到新加坡的華僑中學、新加坡師范學院和南洋大學任教。

        二、國內教育機構為華校培養(yǎng)教師

        因為民國時期東南亞華社自己在本地培養(yǎng)教師的條件和能力有限,所以那個時期的中國大陸,主要是政府承辦了很多為東南亞華校培養(yǎng)教師的事情。從華校所設課程來看,國內所培養(yǎng)的華校教師擔任國語文課程的應該占最大比例。

        (一)暨南大學的貢獻

        1.培養(yǎng)師資是育人重點之一

        盡管暨南大學后來發(fā)展成了一所以培養(yǎng)華僑子弟為主的綜合大學,但在開始階段卻是將為南洋培養(yǎng)教育和商業(yè)人才作為兩大重點,《暨南學校章程》:“本校以召集華僑子弟已在南洋受有初步之教育者,授以適應于南洋需要之知識技能,并發(fā)達其愛國思想,俾畢業(yè)后從事于華僑教育或實業(yè),冀其事業(yè)之改良與發(fā)達為宗旨。”*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0-11.進入民國時期后,暨南恢復時首先設置師范、商業(yè)兩科?!敖衲涎蠼虇T大都來自內地。為教員者茍不明所在地情形,或不諳所在地語言,則教材安能適切,學生家庭又安能聯(lián)絡,故培養(yǎng)適當之教員,自是南洋教育一大問題。”*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3-14.民國建立后,1918年9月9日,暨南學校開學,師范科、商業(yè)科、補習科及小學正式上課。僑生70人,內地生40人,其中師范科49人,占44.55%。師范科分成兩個部,一部招收具有小學畢業(yè)程度的學生,學習三年畢業(yè),由于報考師范科的部分學生已有中學畢業(yè)的程度。為了迅速培養(yǎng)華僑師資,師范科又另設了一個二部,中學畢業(yè)生在師范二部學習一年,即派往南洋任教。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師范科學生免交學、膳費,但“師范學生應在南洋華僑所設高等小學或國民學校服務,其服務年期定為五年,但修業(yè)期限增加時,服務年期比例增加。”*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4.1927年鄭洪年校長,提出要將暨南學校擴充為一所完善大學,辦法之一是,“暨南學校為輔助華僑歸國完成大學教育起見,更應將舊有之中學部極力刷新,力求充實,期與大學部程度銜接,其中尤應注意師范一科,以期為南洋造就師資及教育機關辦事人才”*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30.。

        2.優(yōu)待師范僑生

        (1)凡曾在該校中學部畢業(yè),在南洋服務2年以上的華僑學生、1926年度畢業(yè)的師范科學生愿入教育學系者,學、膳費全免。

        (2)優(yōu)待南洋小學教員:凡在南洋各埠充當小學教師,愿回國來求學者,經該地學校證明,得免入學考試*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35.。

        3.增加師范生的其他措施

        (1)設立女子部

        1922年《國立暨南學校女子部簡章》開辦女子部的宗旨:“本部招收華僑女子及國內有志海外教育事業(yè)者,授以適應于南洋家庭需要之智識技能,以冀普及教育、改進社會與家庭為目的。”*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7.照《女子部宣言》,女子部準備先辦師范科,以應南僑教育急需,并辦補習科。當年初秋,女子部在南京成賢街開學,設師范和補習科各一級。開設的課程有:公民須知、教育、國文、英文、算學、家事、手工、圖畫、音樂、體操等。1923年夏天,女子部搬進南京薛家巷校舍,增設中學,招收初中一年級學生,并續(xù)招師范一級。1925年,增設高中一年級。

        (2)開辦僑民師資訓練班

        為提高海外僑民學校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受國民政府教育部委托而創(chuàng)辦的僑民師資訓練班,由暨南大學海外文化事業(yè)部主辦,1936年6月開始招生,派俞君適赴南洋各地接洽招生事宜。學額40人,不分性別,年齡在20~36歲,中等學校畢業(yè),并在僑校服務1年以上者方可報名。1937年6月畢業(yè)。

        (3)兼招內地生

        暨南學校的學生以南洋僑生為主,也招收內地有志于南洋華教的學生。1918年5月暨南學校變通章程,并呈報教育部:“凡國內高等小學畢業(yè),其父兄或保護人現(xiàn)在南洋經營商業(yè)者,又師范科華僑學生有缺額,而國內學生有赴南洋為教師之志愿,且具有相當資格者,均得適用入學手續(xù),準予入學試驗?!?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2.如,司徒贊,1918年秋,得知剛剛恢復的暨南學校辦師范科,因華僑學生有缺額,決定招收部分“有赴南洋為教師之志愿,且具有相當資格”的國內生,到南京應考,由于他國學基礎較好,又刻苦用功,以品學兼優(yōu)而受師范科主任姜琦的青睞,1919年他作為師范科首屆畢業(yè)生,由學校推薦到南洋任教。

        4.師范生的數(shù)量

        清末的暨南學堂1907年開辦,最后兩批僑生1910年來校,當時在校學生有240人,這當中有不少人后來成為南洋工商業(yè)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據(jù)《暨南校史》統(tǒng)計,文理商教法五大學院1924~1937年合計畢業(yè)本科生1 698人,1938~1948年合計畢業(yè)1 888人*暨南大學校史編寫組.暨南校史:1906-1996[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86:116.。這其中肯定有很大一批人到東南亞華校充任了華語文教師。至于暨南建校到新中國建立后停辦,幾十年培養(yǎng)的中學生、小學生、短期生肯定也有不少人赴南洋從教,但至今未見相關統(tǒng)計數(shù)字。

        (二)其他專門學校的師資培養(yǎng)

        1.僑民師范學校

        第一國立僑民師范學校,1941年開辦,1949年停辦,招生13批,600人,畢業(yè)519人;第二國立僑民師范學校,1942年開辦,1949年停辦,畢業(yè)學生12屆,千余人。

        2.國立華僑中學

        在云南建立的國立華僑中學第一校1940年開辦也有四五百人,第二校于1941年在重慶開辦,到1944年有600人,大部分為僑生。

        上述4所學校的部分畢業(yè)生到東南亞各國華校任教。

        3.國內私立僑校

        國內私立僑校比較著名的是,陳嘉庚先生出資興辦的集美師范學校。該校1918年3月10日開學到1936年停辦,畢業(yè)生1 076人,其中的海外僑生師范畢業(yè)后回到東南亞各國,擔任當?shù)厝A僑創(chuàng)辦的小學教師,貢獻很大。如師范五組林連玉(采居)畢業(yè)后赴吉隆坡,任教尊孔中學,還擔任吉隆坡華校教師公會主席和連任八屆全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總會主席,為當?shù)厝A文教育竭盡心力,深受星馬華校教育界教師、華僑界人士的擁戴。因此,教育部對集美師范學校的肯定是:“查該校創(chuàng)辦多年,著有相當成績,具所造就之師資尚適合閩南及南洋各地之需要”*陳少斌.陳嘉庚與集美師范學校[EB/OL].(2008-10-27)[2010-10-05].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492862/.。其他如:廣州私立華僑大學 1938年開辦,1949年停辦。與華語文教學有關的是中國文學和教育等專業(yè)。廣州私立嶺南學校僑生組,1907開始招收僑生班,1927年僑生占該校學生的1/7*陳少斌.陳嘉庚與集美師范學校[EB/OL].(2008-10-27)[2010-10-05].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492862/.。

        (三)國內大學服務僑民教育

        除暨南大學外,民國時期的很多國內大學也都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為華僑社會培養(yǎng)人才,所招收的學生有些人畢業(yè)后就擔任了包括華語文教師在內的華校教師。

        1.政府要求國內大學受理僑民教育

        暨南大學是國內最早進行華文教育的學校,這早已為世人所知。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學府也為華僑回國就學提供了比較優(yōu)越的條件。民國政府先是要求廣州、廈門、天津、南京、北京、上海等華僑來往比較多的城市的大學開展華文教育。到第一次華僑教育會議時又提出:顧升學之地過少常令多人望洋,此后國內各大學必須一律開放,國內各大學內應有適合僑胞之課程,以引起來歸之興趣。僑胞之所感困難者,大都在本國言語之不通及本國文字程度之低淺,各大學茍能與以便利,為之開特班以資補習,為之設所需要者而授之,則來者自日多,而其學成者則又能扶祖國文化以遠播海外,于吾民族精神之發(fā)展,關系至重大也*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986.。

        2.國內高校盡力辦好僑民教育

        國內高校也的確按照教育部的規(guī)定,盡力做好華僑學生在國內就學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漢語文化的補習工作。例如,《教育部公報》第八年第五期指令第五百五十四號“十年三月十八日,令北京大學 呈一件送附設華僑國文補習科草案及課程單,請核示由”。該命令的原呈中,北京大學將附設華僑國文補習科的類型、機構、經費、膳宿、每學期的課程設置乃至圖書的使用都安排得相當周詳*教育部.教育部公報第八年第五期[Z].北京:教育部,1921:24-27.。

        三、南洋教師中的革命者

        華文教育史研究權威之一的鄭良樹先生指出:“華校涉及政黨,恐怕是華族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新式教育的興辦和清朝末年在本區(qū)活動的?;庶h及革命黨很有關系,一些學校還是他們所創(chuàng)辦的,比如,新加坡的中華女校及南洋女中等,為數(shù)頗多,一些學校還充斥著與政黨有關的教師,比如新加坡端蒙學堂早期十幾位教師中,就有八位是維新派人物?!?鄭良樹.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fā)展史:第二分冊[M].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教師總會,2003:22.馬來西亞培風學?!俺鮿?chuàng)時,曾聞當時有革命黨人,為專制政府所不容,只身出走海外者,華僑各學校董事,咸視為奇貨可居。輒厚幣而爭聘之?!?培風學校.培風特刊十二周年紀念號[Z].馬六甲:培風學校,1925:325.在此我們重點臚列國民黨和共產黨涉足南洋華校的一些材料,以此觀察南洋革命者充任華校教師的情況。

        (一)國民黨人在華校擔任教師

        從1914年到1919年是中華革命黨最鼎盛活躍的時期。根據(jù)國民黨史料的記載這個時期新馬中華革命黨一共有31個分部及16個支部。國民黨將勢力伸入華校應該是第二次革命失敗的1913年,那一年,袁世凱解散國會,誅鋤異己。因此國民黨同志紛紛亡命南洋,新加坡及馬來亞半島的華校立刻成為他們糊口謀生的托命場所。以新加坡為例,中華革命黨新加坡第二分部于“民國二年”就曾處理過這樣的事務:二次革命之失敗,該部極量設法收容由國內南來之同志,由邢慧觀、黃義華、崔霸東、邢愛群、陳子賢、付兆光同志,組織三民公司及救國團。嗣后,又設立華僑工讀夜校于報社內,還安插進他們創(chuàng)辦的學校,繼續(xù)宣傳革命思想。他們接濟過的海南同志有陳島滄 陳德平 吳伯 洪星南等人*鄭良樹.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fā)展史:第二分冊[M].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教師總會,2003:24.。例如,馬來西亞百年老校——尊孔中學,建校伊始,就有一群追隨“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同盟會會員執(zhí)教,國文教師羅仲霍是黃花崗72烈士之一。同盟會會員張繼、田桐、陶成章、蘇曼殊到南洋僑校擔任教師,傳播民主革命思想,增強華僑民族意識,使之更樂意捐助辦學經費并送子女入學。新加坡中興公司主人張誠忠,受荷印邦加、勿里洞各埠華僑之托,代為聘請教員創(chuàng)辦華校,張繼忠和新加坡中國同盟會負責人陳楚南商議后,通過香港馮自由,代在國內介紹了一些同盟會員或文化人到荷印各地任職。1905年前后,先后應聘去的人有張繼、田桐、易本義、李柱中、時功璧、陳方度、董鴻祎、王嘉 、沈鈞業(yè)、魏蘭等20多人。后來曾任國民黨參議院議長的張繼、老同盟會會員田桐、浙江都督陶成章、文學家蘇曼殊都曾在泗水、惹班等地任教,宣傳中國文化和民主自由思想*陳國華.先驅者的腳印——海外華人教育三百年[M].加拿大:Royal Kingsway Inc.1992:72.。

        (二)共產黨人在華校擔任教師

        雖然民國時期國共兩黨成員到南洋華校任職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但南洋華校是國共兩黨競相爭奪的陣地,這確是事實。湖南共產黨新民學會組織了一批人到南洋教學。1920年9月7日馬來亞《益群報》報道:“湘人之南洋教育運動,教員聯(lián)袂赴南洋。湘近年來有南洋教育運動之發(fā)起,先后來者二十余人,今又有蕭君業(yè)同及李思安女士往新加坡,黃泳、任培智二女士往吉隆坡,均赴彼地教員之約。(昨日)南洋通訊社假楚怡小學開歡送會,到這王季范、方竹雅、彭璜、易禮容、毛澤東等十余人。”曾任全國僑聯(lián)主席的華僑教育家張國基就是其中的代表。張先生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1919年加入毛澤東等創(chuàng)立的新民學會。1920年,為了提高海外華僑的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宣傳國內的新文化運動,受新民學會派遣,遠渡重洋,前往新加坡道南學校教書,并兼任華僑中學及南洋女中的教學工作,重點教授國語文,從此開始了他的海外教學生涯。1922年離開新加坡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任北加浪岸中華學校校長5年。1927年1月回國,并由毛澤東、周以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1日參加了南昌起義,任中央獨立第一師師長。起義失敗后,1929年再度出洋任教,先后在印尼雅加達的廣仁學校和八華學校任校長。1939年7月,他與5位同事創(chuàng)辦雅加達中華中學,帶領全校師生披荊斬棘建校,以優(yōu)異的師資和純樸的校風馳名。

        (三)左派教師因政治活動被打壓

        1.20世紀20年代

        英國殖民當局發(fā)布《1920年教育條例》規(guī)定:學校必須注冊,不論現(xiàn)有學校,或新設學校,均須依照本條例中各條件注冊;不照以上注冊者皆當作不法學校論。不法學校之處罰:(1)凡在不法學校任職者,即視為違反本條例,經審訊判決有罪后,可罰款至500元;(2)凡學校經監(jiān)學或副監(jiān)學或查學員起訴,并得有不法證據(jù)后,府官得有權將該校封閉,或頒行其他相當命令*鄭良樹.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fā)展史:第二分冊[M].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教師總會,2003:35.。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任何學校都必須注冊,任何人在未注冊的學校充擔任何職務,無論是義務的或受薪的,皆屬違法;申請人必須同時申報學校包括教員情況的全部資料,這些規(guī)定都不同程度地對左派的華語文教師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然而,從上述法律通過到1925年還是比較平靜的,進入1925年情形就變了。至此,國民黨的重組完成了,北伐戰(zhàn)爭即將開始,上海的工人大罷工和廣州的沙基慘案激起了民眾的愛國情緒。很多華校想要模仿檳城的方式,有意減少招生數(shù)量,以避免殖民地政府的檢查和控制。這一年修正的教育法首先用來懲罰那些的未經注冊而仍然上課的教師。同時要求教師在注冊時提供更多的信息。這些變化使那些制造麻煩而又稱為教師的人注冊更加困難。1925年底有兩所華校被宣布非法。1926年2月5所學校的師生以南洋新加坡華僑各界聯(lián)合會的名義舉行會議。該組織是親國民黨,進行反帝宣傳。這樣的學校當然不能被注冊。此事造成5所學校后來被關閉。1926年共有5所學校被宣布非法,19個教師的從業(yè)執(zhí)照被吊銷。教育法被用來防止不受歡迎的教師重新開設學?;蚪虒W。為了避免來自華校的可感知的威脅,海峽殖民地當局1927年又宣布5所華校非法。1928年,13所華校被宣布非法,9所在新加坡,1所在馬六甲,3所在檳城。這一年在馬來聯(lián)邦4所華校不被注冊,兩所學校被認定非法*LEE TING HUI. Chinese schools in british Malaya: policies and politics[M].Singapore:South Seas Society, 2006:72-82.。

        2.20世紀50年代前后

        自1948年英殖民當局實施緊急法令,進行殘酷的殖民戰(zhàn)爭以來,屢次出動大批警察和偵探包圍華校,進行大搜查、大逮捕。如1952年12月殖民當局逮捕了馬來西亞華校尊孔中學的兩位老師和六位學生。教師之一饒小園是當年廣受學生喜愛的國文老師,是尊孔中學高一和高二的班主任、華文和歷史老師。其學生回憶說他“博覽群書,涉獵文、史、哲及經政領域,是飽學之士,且才華橫溢,他講解清楚,視野廣闊,高屋建瓴,從容不迫,繪形繪聲,妙辭如珠。”*李業(yè)霖.猶記當年風吹湖上萍——回憶難以忘懷的饒小園老師[C]∥李方鈞.百年尊孔人與事.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2007:208.另一位教師侯聰生195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罢f得一口流利的標準普通話,教學態(tài)度認真,靈活,常自編教材,上課時和林連玉一樣,歡迎學生自由發(fā)問,有問必答。口才很好,語音清晰。學問和知識很淵博。其演講詞淺易,說來猶如清風拂過水面,自然成文?!?楊隱僑口述,楊柏志整理.憶尊孔校友侯聰生老師:故人無恙乎?[C]∥李方鈞.百年尊孔人與事.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2007:212-213.上述兩位教師因為秘密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向學生宣傳進步思想而遭逮捕,饒小園被關押了兩個月,侯聰生一去不返,后來被當局驅逐出境。陳君冷,原名歐陽建平,1936到1938年先在馬來西亞尊孔中學任教務主任兼講授國文、歷史和地理,后又受梁披云校長聘請到棉蘭蘇東中學任教務主任。因開展抗日救國活動被荷蘭殖民政府驅逐。1939年回到吉隆坡,在文良港中華中學任教務主任和國文教員,又積極從事抗日愛國活動,組織師生上街宣傳、演講,組織義賣、義演等,1940年被英國殖民當局吊銷教員執(zhí)照,驅逐出境*杜志昌.兩位班主任——悼陳君冷老師[C]∥李方鈞.百年尊孔人與事.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2007:96.。

        3.教育界人士的警覺

        華校中的政黨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專業(yè)人士對此有清醒的認識,1948年教育家鄭安倫充任新加坡華僑中學校長,“第一次李先生*李先生是指李光前,時任華僑中學董事長。約我見面時,所談的主要是學校和政黨的問題。彼此都認為教育是一種神圣的事業(yè),凡獻身教育工作者,絕對不能同時作政黨的活動。學校為教育的中心,假如有政黨參與的話,難免成為政治斗爭的場所,這樣就無法完成神圣教育的任務?!?鄭安倫.半世紀回眸[C]∥華中90周年校慶紀念特刊.新加坡:華僑中學,2009:84.

        四、自愿遠赴南洋從教

        和上面幾類赴南洋從事華文教育的人士不同,很多到南洋從事華文教育的人士都是通過親友介紹,自愿到華校工作謀生。

        (一)教育界名人的舉薦

        延聘教員是南洋各埠辦學的一大困難,舉薦合格教員就成為當時中國教育界名流熱心為之的一件大事。江蘇教育會會長黃炎培曾多次下南洋各國研究教育問題,對南洋各屬之華僑教育詳為考察,深知華僑教育關鍵是缺乏有愛國心又具真才實學、思想開明之教師。黃炎培回國即受陳嘉庚等南洋僑領委托于江浙30多所大中學校(主要是中學)延聘華校教師。1918年7月6日新加坡中華中學第二次董事會議議決:“延聘校長,不拘省界,務取品學兼優(yōu),確有經驗才干,足為僑生表率者,方可擔就重任,但此等資格,誠不易遇,應由陳總理面托上海教育會長黃炎培先生,審慎訪聘,茍得其人,則遴選教員,尤所慣熟,可以連帶負責,而無所難矣”。1918年11月29日,陳總理接上海黃炎培先生電話,告以代為聘定校長,同年12月18日所舉行的第五次董事會議記錄中,又有有關聘請校長、教員事項的記載:“校長涂開輿先生,系湖南人,教員李幼泉先生,系安徽人,已于本月七日抵,另有三教員,下期船可續(xù)到,其英文教員,議由本坡選聘,須有師范證書者為合格?!?邢濟眾.華僑中學創(chuàng)辦的經過[Z]∥華僑中學.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創(chuàng)校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新加坡:華僑中學,1979:193.1918年以黃炎培個人名義或暨南學校名義介紹到南洋擔任中小學校校長及男女教員者,就不下30余人,如暨南學校的學監(jiān)涂開輿和補習科主任許克誠就分別被聘任為新加坡和檳城的華僑中學校長。由于當時南洋各地只有小學而已,中學校長教師非得到中國延聘不可。再者,當時南洋教育系中國教育之一環(huán),所以南洋設立中學請中國教育當局代為物色師資,是理所當然的事。

        (二)鄉(xiāng)誼親屬的提攜

        南洋的華文教師很多有鄉(xiāng)誼和親屬關系。南通人李春鳴受黃炎培舉薦,于1918年12月應聘赴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任國文教師,最后到雅加達中華中學擔任校長。該校早期的教師就有7人是南通人,他們是李春鳴、李善基、徐天從、孫守吾、李北昌、李南昌、李道蓀。李善基、徐天從、孫守吾和該校校長李善基除了鄉(xiāng)誼之外還有什么關系不得而知,但李北昌、李南昌是李春鳴的兒子,李道蓀是李春鳴的女兒。據(jù)李春鳴的外孫女蔡信慧的記述,李春鳴的第二、第三、第四代共有28人在中國和印尼也當了教師*許燕轉.艾蕪的東南亞海外經驗與創(chuàng)作[EB/OL].(2013-03-05)[2012-07-08].http:∥www.docin.com/p-608316002.html.。宜興縣教師黃冠群攜妻赴馬來亞應聘任芙蓉中華學校校長。其后,該縣和橋鎮(zhèn)教師吳雪村、阮春仙夫婦也于民國21年(1932)聯(lián)袂去馬來亞,在柔佛地區(qū)的三合鎮(zhèn)開創(chuàng)了當?shù)氐谝凰A僑子弟學校,夫妻倆分別任學校校長和音樂教師。類此,該縣以鄉(xiāng)土、親屬關系,相互提攜、引薦,相繼赴東南亞各地從事華僑教育文化工作的知識分子有數(shù)十名之多。與很多華校中閩粵籍教師居多的情況相反,爪哇北加浪岸中華學校的14個教員中湖南人就有9個,而且9人中有4個是湖南第一師范畢業(yè),這種狀況很可能與時任校長的張國基有關,因為張本人就是湖南第一師范畢業(yè)的湖南人*印尼爪哇北加浪岸中華學校二十周年紀念冊[Z].1925:34.。

        (三)窮途末路而出洋

        無可否認在南來東南亞華校從事教育的中國人當中,的確有一些因為能力不強、品行不端而在國內討不到生活的人。他們跑到東南亞,利用華校缺少教師的機會,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而謀得教師的職位。

        〔責任編輯:李寶貴;實習編輯:李輝〕

        Several Chinese teacher sources in Chinese schools in republic period——A case of Chinese teachers in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schools

        Yu Jin’en

        (SchoolofLanguagesandCultures,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

        In republic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needed a great number of Chinese teachers. Some writers from China to Southeast Asia became Chinese teacher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represented by Jinan University had trained many Chinese teachers. Revolutionaries of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de a living by teaching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revolution. Others volunteered to be Chinese teachers in Southeast Asia because of recommendation from celebrities and encouragement from relatives.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teachers; sources

        10.16216/j.cnki.lsxbwk.201701148

        2015-12-05

        于錦恩(1962- ),男,河北黃驊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語言規(guī)劃和漢語國際傳播研究。

        H195

        A

        1000-1751(2017)01-0148-08

        *民國時期的“國語”“國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改稱為“普通話”。

        猜你喜歡
        華校南洋華文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16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華人時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28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袖的赤子情
        華人時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8:54
        柬埔寨華校文化教學調查研究
        戲劇之家(2020年8期)2020-04-08 01:26:01
        民國時期華校國語文考試研究
        華文教育中的漢字文化教育
        菲律賓華文教育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泰北華校小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報告——以清萊府光明華僑公學為例
        華文智慧教學探索
        民國南洋華僑文獻出版熱及“南洋”觀辨析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女同| 日韩av东京社区男人的天堂| 美女人妻中出日本人妻| 无码专区一ⅴa亚洲v天堂| 久久久中日ab精品综合|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激情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饥渴人妻欲求不满|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久久久窝窝午夜精品|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器| 国内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久久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视主播| 国产一品二品三区在线观看|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极品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欧美亚洲另类 丝袜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在线视频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区|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高颜值女主播在线| 亚洲精品黑牛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片211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免费精品视频| 色偷偷久久久精品亚洲| 欧美熟妇色ⅹxxx欧美妇|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