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偉
從字理角度進行科學識寫教學
◎張秀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中,都明確提出了識字寫字的要求,其目標就是要讓學生盡快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字和識字寫字方法,能按書寫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chǔ),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我們一直在研討科學識寫,識寫教學的方法是否科學,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教學的效果??茖W化教學,才能真正提高識寫教育的成效。
多年來,面對6~8歲的小學生,我們普遍認為他們年齡小,認知水平低,為求“寓教于樂”,常用趣味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這固然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但過于關(guān)注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學性,反而造成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低效率,主要表現(xiàn)為:
(一)重字形,輕理據(jù)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下,教師通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用各種看似形象有趣的識字寫字方法來分析字形,記住字形。這樣識字寫字就造成了字的“形”與“音”“義”的分離,違背了漢字的系統(tǒng)規(guī)律,給小學生許多錯誤的漢字知識,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誤以為學問無非就是隨便聯(lián)想。
(二)重字音,輕字義
教學中,許多教師對生字的讀音傾注了很大的氣力,采用教師范讀、學生個人讀、小組讀、開火車讀、賽讀等多種活潑的形式來教學生正確讀準字音,而較少涉及字義。涉及字義的部分,或隨文解釋,或輕描淡寫一帶而過。音、義分離,實際上影響了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三)重個體,輕系統(tǒng)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生字大多是隨文出現(xiàn)的,將認字與閱讀結(jié)合在一起,增加了識字寫字的趣味性;但分散識字寫字不能按一定的構(gòu)字系統(tǒng)編排,使識字寫字教學處于相對散亂的狀態(tài)。
如何進行科學的漢字教學呢?關(guān)鍵在“科學”二字。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漢字本身的科學,二是教學方法的科學。對前者,教師應掌握漢字以形表意的本質(zhì);對后者,教師要采用適合漢字特點的教學方法。
(一)了解并運用字理識字法
漢字體系有兩個特點;一是每個漢字都有其最初的造字理據(jù),即為什么用這個“形”表示這個“義”;二是每個漢字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和其他相關(guān)的漢字建成不同的系統(tǒng)。所以,科學的漢字教學,既要把握單字的理據(jù),也要把握該字所連帶的系統(tǒng)。
字理識字法是根據(jù)漢字組合構(gòu)成和演變規(guī)律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字理識字法主張教象形字和指事字等獨體字時運用“溯源—對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體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樣演變來的;教會意字和形聲字等合體字時運用“分解—溯源—組合”的模式,先將其分解成幾個意義單位,再找它本來的意義或表示的讀音,最后了解其組合起來表示的新的意義和讀音。同時,字理識字教學還可按生字和課型的實際,靈活運用歸類、循環(huán)、猜認、聽讀、基本字帶字等多種教學方法,方便學生形象地識記生字。
課標規(guī)定小學生識記的3000個常用字中,大部分漢字是有理據(jù)的,充分利用漢字的理據(jù)性、系統(tǒng)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科學分析漢字理據(jù)是漢字教學科學化的關(guān)鍵。漢字學家蘇培成教授說:“從識字寫字教學說,有理據(jù)的字容易學習,所以應當盡量利用漢字自身的理據(jù)因素,幫助學生掌握漢字?!钡F(xiàn)代漢字中許多字已經(jīng)看不出理據(jù)了,“為了增加漢字的理據(jù)性,常用的辦法就是追溯字源。”“追溯字源”就是展示字的古文字形,使學生看后豁然明白該字的形音義關(guān)系,并因其形象性強而產(chǎn)生極大的識字寫字興趣。比如教“子”字,展示金文,學生立即看出是小孩伸雙臂要人抱之形。這樣進行溯源分析,識記該字就容易多了。
(二)兼收并蓄多種識寫方法
漢字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教學理論都無法完全解決漢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復雜的漢字形音義關(guān)系和字詞關(guān)系。因此,兼容并蓄各種教學方法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最為科學的識字寫字教學方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比如,將“溯源分析法”與“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結(jié)合。當給學生講清楚了“辶”是走在路上之意后,用“辶”分別與熟字“元”“斤”“不”構(gòu)字來識記新字,就可降低識字寫字難度,使學生在理解和溫故的基礎(chǔ)上掌握新字。
還可以通過對若干音同而義形不同的字的比較,使學生理解生字的形義。如教學“燕、艷、咽、焰、硯”等同音字時,可對“燕”字重點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對照“燕”字比較,就不難理解楷體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頭部,中間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體,分開列在口字兩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點即是燕子的尾巴。顯而易見,這個“燕”字,與表示多種顏色的“艷”、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絕不會混淆。這種比較明理,當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于洪分校)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