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強(河南師范大學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
□田靜強(河南師范大學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排球運動是一項技術性和功能性較強的專項運動,對參與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如果不能熟練掌握并且運用相關的技能,很容易在運動的過程中產生運動損傷。如今,排球已經作為一項教學內容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學生對于排球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限,加之缺乏安全意識,所以在大學生群體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幾率相對較大。本文就主要針對當前高校排球教學中容易產生的運動損傷的表現進行簡單論述,并且分析產生運動損傷原因,最后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期減少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從而提高大學生排球學習的效率。
高校體育排球教學運動損傷
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日漸豐富,越來越多體育項目被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排球運動也是其中一項,而且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很多學生都熱衷于參加排球學習和訓練。排球運動對學生的上肢、腰部、背部的肌肉力量都較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保證肌肉力量與技術要求相匹配,就難免會造成學生肢體損傷,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對于教學活動的健康開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正確認識運動損傷并且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1.1、手指損傷
學生在參與排球運動的過程中涉及到接發(fā)球、傳球等動作,但是由于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所以在接觸到排球時很容易導致指尖肌肉的拉傷或者手指的插傷,這是排球運動中較為常見的損傷表現。
1.2、肩部肌肉和要肌肉拉傷
學生在進行扣球練習時,需要發(fā)揮肩部肌肉的力量,如果掌握不好力度需要突然發(fā)力,就會影響肩部肌肉的伸展性,造成肩部肌肉的拉傷。腰部肌肉的拉傷也同樣是在排球對攻練習時突然發(fā)力或者作出躬身動作而導致肌肉的急劇收縮。另外,有的學生不注重準備活動,在沒有進行充分熱身的情況下就開始排球運動,也會由于肌肉收到突發(fā)的牽引力量而造成拉傷。
1.3、膝關節(jié)韌帶拉傷
在排球教學中發(fā)生膝關節(jié)韌帶拉傷的幾率也相對較大,因為排球運動本身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對抗性,學生在接發(fā)球的過程中如果跳躍的力度過大或者上下肢力量沒有協(xié)調,就容易造成膝關節(jié)韌帶的拉傷。
1.4、踝關節(jié)損傷
在高校排球教學中,踝關節(jié)的拉傷也很容易出現,排球運動中需要經常跳躍接發(fā)球,在腳落地的瞬間如果不能很好的調整力度、無法掌握落地強度,就容易造成踝關節(jié)的扭傷。學生發(fā)生踝關節(jié)扭傷以后會造成局部的腫脹與疼痛,而且需要很長時間的休養(yǎng)才能恢復。
2.1、缺乏安全防護意識
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教師大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術和戰(zhàn)術的培養(yǎng),因此在學生技能學習方面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多,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比如在訓練時,在排球場地經常會有多個排球循環(huán)進行接發(fā)球、扣球的訓練,但是教師只注意學生的技術練習,卻很少指導學生將散落在球場的排球放到指定的位置,使得排球在場地上隨意滾動,卻很少能就容易被絆倒或者猜到滾動的排球造成運動損傷。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急于學習排球技能,所以也缺乏對運動安全的重視,自己在進行排球訓練時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2.2、排球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
排球運動的技術性很強,而且技術種類十分豐富,包括發(fā)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等,每一項技術都有嚴格的技術規(guī)范要求,而且在運動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賽場上的變化隨時轉變不同的技術動作,這時對于技術動作規(guī)范性的掌握程度就顯得很重要。大學生接觸排球運動的時間不長,他們往往都沒有很好的掌握排球技術動作規(guī)范,所以在參與排球運動時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比如攔網過程中造成手指挫傷、扣球過程中手指骨折、扣球落地時踝關節(jié)扭傷等等,這些都是由于學生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而造成的運動損傷。另外,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的技術掌握能力過于自信,認為已經掌握了排球運動的基本功,便急于上場參加實訓,這時如果對方的發(fā)球和進攻較為急速或者多變,就容易使學生浮現緊張、恐懼等不良的情緒,這時就會對學生的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產生影響,可能會造成動作的變形,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2.3、學生排球專項身體素質較差
專業(yè)的排球運動員都需要具備較強的專項身體素質,包括肌肉力量、速度、耐力、機體柔韌性等,這些專項素質的養(yǎng)成是排球技戰(zhàn)術運用的基礎,只有具備較強的專項身體素質才能保證各項技術的靈活運用。教師在開展排球教學活動時通常會注重學生基礎的身體素質訓練,強化學生的體魄,但是卻很少關注學生的專項身體素質,沒有認識到專項身體素質對于學生排球技術掌握能力之間的密切關系,在這種訓練模式下,學生往往可以掌握一些基礎的技術動作要領,但是對于一些高層次的排球技術則無法適應,在參與排球運動時無法滿足運動中步伐和打法的多變性,所以不能很好的掌握自身的技術動作規(guī)范性,容易引起運動損傷。
2.4、忽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
從當前高校排球教學活動的開展來看,準備活動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現有的準備活動只是知道學生做一些準備活動,并沒有專門針對排球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制定詳細的準備活動計劃,學生通過簡單的準備活動也無法充分調動神經系統(tǒng)和其他器官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投入強度較大的排球運動,進行接發(fā)球、扣球等高強度的專項練習,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另外,有的教師設計的準備活動內容較多,學生在完成準備活動時已經耗費了很多體力,錯過了準備活動的最佳作用實際,也會使學生在參與運動時缺乏規(guī)范性,造成動作變形,引發(fā)運動損傷。
2.5、運動后缺乏積極的放松
放松訓練與準備活動同樣都是進行機體放松的運動,通過運動后的合理放松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疲勞、恢復體力。排球運動的強度較大,在運動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體力,造成身體疲勞,所以在運動后進行放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運動后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放松,學生長時間進行高負荷訓練卻沒有及時得到放松,容易在運動中造成損傷。
3.1、加強安全防護意識教育
加強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是預防運動損傷的基礎和保證,只有學生認識到運動損傷的危害性及其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才能真正認識到運動損傷預防的重要性。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認知程度有限,也沒有完全了解排球運動中可能造成的運動室損傷,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的安全意識培訓,并且將運動損傷貫穿于整個教學和訓練過程中。同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在參與運動中可能會造成的運動損傷,消除學生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比如,在日常訓練時要準確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包括起跳、移動、扣球等,掌握手指、手腕、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不同部位的發(fā)力原理和主義事項,在運動中嚴格遵守技術規(guī)范,減少預防損傷的發(fā)生。
3.2、規(guī)范排球技術動作
排球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主要誘因,因此必須要重視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減少動作不到位、動作變形等問題的發(fā)生。在平時的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加強排球技術動作訓練的強化,只有讓學生掌握全面的、系統(tǒng)的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才能在參與排球運動的過程中靈活運動,應對場上多變的情況,才能達到最好的也疼狀態(tài)。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排球技術動作規(guī)范性的訓練時,要了解學生的技術基礎,循序漸進,切勿操之過急,才能逐漸增強學生的技能,當學生的技術規(guī)范性不斷增強,預防運動損傷的能力也會增強。
3.3、科學組織學生身體專項素質的訓練
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合理安排訓練的時間、內容、強度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的訓練。每個學生的排球技術基礎不同,對排球技術的學習和掌握能力不同,而且由于自身的身體素質而決定的身體器官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教師必須要掌握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全方位加強學生基礎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彈跳力、移動速度、爆發(fā)力、平衡能力、耐受力、柔韌性等方面的專項素質,將引起運動損傷的不利因素減到最少,降低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幾率。
3.4、重視準備活動的作用
準備活動是正式運動的前奏,合理的準備節(jié)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身體預熱,提高肌肉溫度,可以增強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在開展排球教學時,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準備活動,教師在了解學生身體狀況的同時,根據教學的內容要求,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準備活動,將準備活動與正式訓練內容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人體的生理結構特點,掌握最佳的肌肉運動時機,使肌肉、韌帶等組織達到一定溫度時,增強肌肉和韌帶的延展性,激發(fā)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這時再進行正式的排球技術訓練,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5、科學合理地安排各種運動恢復
學生在參與排球訓練之后,身體處在疲勞狀態(tài),如果不能及時幫助學生緩解疲勞、進行肌肉拉伸,就會導致肌肉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tài),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對日后的學習和訓練造成影響,所以要注重運動后的恢復訓練。教師需要根據訓練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訓練強度,設計合理的運動恢復計劃,而且要講運動恢復貫穿到整個訓練過程中,比如中場休息時進行呼吸調節(jié)或者通過暫停、判罰等環(huán)節(jié)緩解疲勞。在訓練或者比賽之后,則可以進行適當的拉伸、按摩,并且配合營養(yǎng)補充等手段完成體能的恢復,幫助學生調整身體狀態(tài),達到最佳,預防運動損傷。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排球運動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排球運動的參與熱情都在不斷增長,所以需要重視排球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對此,要正確認識排球運動損傷的表現與原因,并且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提高學生的訓練成果,才能促進高校排球教學的有效開展。
[1]申亞寧.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36).
[2]石俊梅.如何有效預防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動損傷[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
[3]司璞.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22).
[4]王健,常波,安大慶.高校排球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安順學院學報,2015(06).
[5]曹智.高校排球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成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5(17).
G804
:A
:1006-8902-(2017)-1-LXY
田靜強(1989-),男,漢,河南鄢陵人,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14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