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超,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和文化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一、什么是家風?
讓我先從一個小故事講起。
北宋有個官員派他的兒子去蘇州接一船麥子。他的兒子很年輕,只有十幾歲。麥船返回時,兒子在丹陽見到了一個熟人,兒子問他為何停留在此,熟人回答說自己的親人去世了,沒有錢運送靈柩回家。兒子聽了,便自作主張將一船麥子全送給了這個熟人,讓他作回鄉(xiāng)的費用。
兒子只身回到家中,因為送掉了一船麥子,不好向父親交代,在父親身旁站立良久,始終未敢提起此事。父親問兒子:“你這次到蘇州有沒有碰到新老朋友?”兒子回答說:“我看到一個熟人因為親人的喪事,耽擱在丹陽,沒有錢運送靈柩回鄉(xiāng)?!备赣H立刻對兒子說道:“為什么不把這船麥子送給他呢?”兒子聽父親說完,心里一陣輕松,回答道:“我已經送給他了。”
這說明這對父子對事情的看法和處理事情的風格是相同的,這就是家風。這家的家風就是急人之難、施行仁義。這個故事里的父親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兒子是范純仁,后來成了北宋的宰相。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風是一個家庭呈現(xiàn)出來的整體風貌和思想境界。它往往通過家族中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通過立功立德建立深遠的影響,再經過世代子孫的遵循和實踐得以形成。
需要強調的是,家風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精神風貌,而是一個家庭中至少兩代人的精神特征。因為一個人形不成“家”的概念,只有兩輩人才能稱其為“家”。家風強調的是代際傳承。
二、家風建設的傳統(tǒng)資源
大家知道,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家族制度非常興盛發(fā)達。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勢必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家風,積累下豐富的家風資源。
1.傳統(tǒng)家風的流傳形式
一是文字材料。傳統(tǒng)家風一般通過家規(guī)、家訓、家法、家書、族約等方式保存下來。周公的《誡子伯禽》、諸葛亮的《誡子書》、司馬光《訓儉示康》等家書都清晰地展示了他們的家風。這些家風既是作者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xiàn),也反映了他們對后代子弟的倫理要求。大家對我剛剛列舉的家書可能不一定熟悉,但有三句教導子弟的名言大家一定聽說過。一句是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句是諸葛亮《誡外甥書》中的“志當存高遠”,還有一句是《朱子家訓》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蓖ㄟ^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捨覀兛梢愿Q看到古代一些優(yōu)秀家風的內容。
二是個人行為。那些能夠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物通過個人實踐和人格魅力來展示和表現(xiàn)家風。楊震、楊秉、楊賜、楊彪祖孫四代都以自己的正直忠誠展現(xiàn)家風;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代都以自己忠義的人格和為國盡忠的作為體現(xiàn)了家風;顏之推、顏游秦、顏師古、顏真卿、顏詡都保持了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在數(shù)百年間展示了家風的綿長。
2.傳統(tǒng)家風的內容
傳統(tǒng)家風是傳統(tǒng)社會價值觀的展示和表現(xiàn)。不同家庭對事物的認識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家風。中國傳統(tǒng)家風的內容主要包括孝順、忠誠、廉潔、禮節(jié)、儉樸、勤奮、和睦、敦厚、仁愛、公義十項內容。在此我僅舉孝順、忠誠和仁愛的例子說明一下。
孝順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其基本內容是敬愛父母、順從父母。中國歷來把孝順作為人最基本的道德,因此,絕大部分家風都以此作為基本倫理規(guī)范。
在浙江浦江縣,從宋至明有一個合族而居三百三十年的鄭氏義門。合族同居的始祖鄭綺就是著名的孝子。他母親患有風攣,癱瘓在床。他“抱持以就便溲三十余載”,從未有半句煩言。一年大旱,溪水干涸,他母親卻想喝溪水。鄭綺在溪邊“挖數(shù)仞仍不得泉”,急得他號啕大哭了三天三夜,終于感動上蒼,地下突然涌出了甘泉。這就是“孝感泉”的來歷。
忠誠指一個人對待事情言行一致、負責認真的態(tài)度。對于國家,更應如此。顏氏家族中的顏杲卿、顏真卿是堂兄弟,他們二人就很好地詮釋了“忠誠”二字。
在安史之亂中,顏杲卿起兵反抗叛軍。雖然經過艱苦的奮戰(zhàn),顏杲卿還是失敗了。安祿山軍首先抓到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想借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后來,顏杲卿被叛軍抓到,安祿山見了杲卿,當面斥責他說:“從前是我上奏提升了你的官職,任用你代理常山太守,而現(xiàn)在你竟然對抗我?”杲卿怒目而視道:“我家世代信守忠義,即使得你奏請升官,難道就應該跟著你反叛嗎?你的富貴是天子給的,天子不曾負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安祿山命人把顏杲卿縛于橋柱上,顏杲卿罵不絕口,敵人鉤斷了他的舌頭,說:“看你還能罵嗎?”顏杲卿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死去,時年六十五歲。
顏真卿是唐朝的太師,他被奸臣盧杞陷害去見叛軍。叛軍首領李希烈想稱帝,由于顏真卿的赫赫聲名,打算用他為宰相。他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兵抵抗,后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jié),怎么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后來果然被叛軍殺害了。
在國家危難面前,顏氏家族數(shù)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顏氏忠誠家風的表現(xiàn)。
仁愛指的是寬容和慈愛,可以是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也可以是對待天下眾生。北宋年間遭遇蝗災旱災,長江、淮河一帶最為厲害。范仲淹上書皇帝派使臣去視察慰問,皇帝不同意。范仲淹說:“如果皇宮中半天不吃飯,結果如何?”皇帝于是讓范仲淹安撫江淮一帶。范仲淹到了災區(qū)開倉賑濟百姓,并禁止百姓的迷信活動。這反映了范仲淹對百姓的仁愛之心。后來他的兒子范純仁也曾做類似的事。范純仁出任慶州知州。當時秦中一帶正遭饑荒,他自行決定打開常平倉放糧賑濟災民。下屬官員請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復,范純仁說:“等到有批復時就來不及了,我會獨自承擔這個責任?!?/p>
范氏父子千百年來受人愛戴,這與他們愛護百姓是分不開的。
以上這些家風的內容都是傳統(tǒng)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現(xiàn)代社會仍然有很多積極的意義。
3.傳統(tǒng)家風的特征
第一,注重心性修養(yǎng)。幾乎在大部分家訓、家書、族規(guī)中都能看到對心性修養(yǎng)的要求。蔡邕在《女誡》中表達得非常形象:“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修飾,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咸知飾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丑;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丑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澤發(fā)則思其心之順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币苍S正是由于對修心的重視,他培養(yǎng)出了兩個杰出的女兒,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
第二,以儒為主,釋道為輔。從總體上看,傳統(tǒng)家風的思想以儒為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道家和佛教的內容也慢慢在家風中得到了體現(xiàn)。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憋@然其中有道家的思想。高攀龍在《家訓》中說:“少殺生命最可養(yǎng)心,最可惜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物但不能言耳,不知刀俎之間,何等苦惱。我卻以日用口福,人事應酬,略不為彼思量,豈復有仁心乎?供客勿多肴品,兼用素菜,切切為生命算計,稍可省者便省之。省殺一命,于吾心服無限安處,積此仁心慈念,自有無限妙處?!焙翢o疑問,作為儒生的高攀龍信仰中也有佛教、道教的因素,并且他努力把這種信念傳給子孫。
第三,感化和強制并重。中國傳統(tǒng)家風的傳承和維護有許多機制,感化是一個主要的方式,有時也要依靠強制的手段。司馬光在《居家雜儀》中說:“凡為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群子弟及家眾。”這是依靠長輩的品行修養(yǎng)來感化子弟。但因為一些年輕子弟的自制能力有限,適當強制也是必要的。韓琦在《戒子侄詩》中說;“有一廢吾言,汝行則臣虜,宗族正其罪,聲伐可鳴鼓。宗族不繩之,鬼得而誅汝。”《包拯家訓》也說:“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毙枰f明的是,有的家族還有打罵甚至用刑的暴力族規(guī),這在今天看來是錯誤的。
三、當代家風建設
如何建設當代家風?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此,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1.改造運用傳統(tǒng)家風資源
對于傳統(tǒng)家風資源首先要進行分析,辨清其中的精華和糟粕、過時的部分和尚有價值的部分。上面列出的孝順、忠誠、禮節(jié)等,這些傳統(tǒng)資源中也包含了許多落后成分。從司馬光的家訓來看,其家風就有這樣的特點,他在《居家雜儀》中說如果兒媳不聽教誨婆婆可以鞭打,又說如果父母不喜歡兒媳婦,即使兒子和她感情好,也要把她休掉。王夫之的《傳家十四訓》中同樣包括一些偏頗的內容,比如“勿作贅婿”“勿作胥吏”“勿與胥吏為婚姻”“勿習拳勇”等。即使在當時,這些家風也未必能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同。
在分析的基礎上,對于傳統(tǒng)家風資源中過時的部分要進行剔除和拋棄,對于有價值的部分要進行轉化運用。這些運用可以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是國家層面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一是個人家風的建構工作。在這兩個方面,我們都可以從傳統(tǒng)優(yōu)秀家風中得到豐富多彩的材料。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借助傳統(tǒng)資源開展的說服教育工作往往更有效率。在家風建構工作中,傳統(tǒng)資源就有很多真切實用的內容略加調整便可拿來使用。
2.建設當代家風要把握的原則
當代家風要符合現(xiàn)代家庭的特點。由于家庭關系的簡化,當代家風也應該具備簡明扼要的特點,有針對性,體現(xiàn)時代的特征。對此,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當代家風建設要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持一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非常豐富,在家風建設中最為重要的是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遵循公正、民主、和諧、自由、平等、法治、誠信等價值觀,并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踐。
第二,長輩表率和約束并重。當代家風的作用機制有必要深入研究。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一方面長輩要通過自己的修養(yǎng)給晚輩樹立正面的形象,通過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感化晚輩。另一方面對年輕人要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因為他們的理性能力和知識水平畢竟有限,適當?shù)募s束仍然是必要的。華裔“虎媽”蔡美兒教育女兒的辦法可能有些過分,但其女兒的出色表現(xiàn)也證明了其方法是有可取之處的。
第三,關注名人的家風建設。在當代信息傳播條件下,名人的家風往往影響巨大,具有垂范社會的客觀效應。因此,對于他們的家風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很必要的。對于他們來說,家風建設的關鍵是用什么樣的價值觀指導自己和子弟的行為。對于這個問題,前面所舉的古人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樹立了榜樣。
第四,充分借鑒普通人家的良好家風。普通人家的良好家風往往具有感人的樸實力量,包含著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挖掘這些財富并加強宣傳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罢\信老爹”吳乃宜的故事非常感人。在2006年臺風“桑美”的襲擊下,其四個兒子中的三個失去了生命??墒沁@兄弟四人因買船欠債60多萬元。一些債權人看到吳家的狀況,都紛紛不再追究債務。但77歲的吳乃宜承諾“人走賬不滅”,4年多來,他編漁網(wǎng)賣錢,每天只喝稀飯飽肚。就這樣,全家勒緊腰帶終于將債務慢慢還清。而類似的“今生不欠來生債”的例子在全國還有很多。這就是普通人的誠信家風。
作為社會風氣最為基礎的層面,家風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建構優(yōu)良家風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風氣的好轉。近年來許多地方的家風建設取得了不少成就,對于當?shù)厣鐣L氣的改善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而借鑒和改造運用傳統(tǒng)家風資源,是一個很值得總結和推廣的方式方法。因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厚的土壤,可以更好地為社會所接受,進而發(fā)揮改善社會風氣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 詩
讀者熱線:010-62027829
欄目投稿信箱:zgdy_jiang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