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推行研究
        ——從《民事證據(jù)解釋(征求意見稿)》第五節(jié)解析

        2017-03-10 18:44:49金英淑
        關鍵詞:保證書訴訟法陳述

        金英淑

        (中央財經(jīng)大學,北京 100081)

        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推行研究
        ——從《民事證據(jù)解釋(征求意見稿)》第五節(jié)解析

        金英淑

        (中央財經(jīng)大學,北京 100081)

        在我國,當事人陳述作為法定證據(jù)種類之一而存在。然而,由于立法上未得到充分的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當事人虛假陳述,嚴重影響訴訟的進行。自《民事訴訟法》將誠實信用原則規(guī)定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開始,真實陳述義務作為其重要內容,重新開始受到重視,并通過《民訴法司法解釋》及《民事證據(jù)解釋(征求意見稿)》(正文中簡稱(征求意見稿))得到了具體化。然而如何解決真實義務與辯論原則及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之間的沖突并防止重新回到職權主義將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案例及《征求意見稿》提出的方案進行評價與總結將是重要的導向。

        當事人陳述;真實陳述義務;虛假陳述

        一、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概述

        (一)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界定

        在我國民事訴訟中,屢屢發(fā)生由于故意虛假陳述等情形而嚴重影響訴訟秩序與司法權威的情況。比如某人民法院2013-2015年的調研報告中顯示,盡管純粹的虛假訴訟較少,但是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涉及到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案件占40%~50%,嚴重的虛假陳述約占10%。*王玲.論當事人真實義務在我國的確立——基于規(guī)制民事訴訟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第194-195頁。在此過程中,重新強調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在誠實守信的背景下進行訴訟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此,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中推行“真實陳述義務”具有其必要性。

        所謂當事人真實陳述的義務,主要是指當事人在接受法院詢問過程中的真實義務,而非泛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所有言詞、書面陳述的真實義務。*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J].法律科學,2016年第1期,第166頁。而在當事人作出的陳述當中,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就其通常的含義而言,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僅就與本案案情有關的事實(或稱案件事實)所做的陳述,*王亞新.陳杭平.論作為證據(jù)的當事人陳述[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99頁。即只有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陳述才能作為證據(jù)接受法院的審核。

        在民事訴訟中推行“真實陳述義務”符合民事訴訟的目的要求。真實陳述義務通過促進當事人陳述案件的真實情況,避免虛假陳述誤導法庭作出錯誤裁判,法院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決,使社會秩序迅速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符合民事訴訟保護當事人私權、解決糾紛及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也能夠保障民事訴訟程序正常運行,符合程序保障的目的。

        (二)現(xiàn)階段我國推行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可行性分析

        1.真實陳述義務與辯論原則之間的協(xié)調*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J].法律科學,2016年第1期,第163頁。

        辯論原則作為民事訴訟特有的一項基本原則,也為多數(shù)國家認可的為出于民事訴訟的客觀規(guī)律和有利于實現(xiàn)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一種原則規(guī)范。即在辯論原則下,法院限于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中的主張及訴訟標的的范圍內作出裁判,包括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線索。*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5頁。真實陳述義務可能會對辯論原則形成一定的沖擊與破壞,在辯論原則已經(jīng)成為我國民事訴訟法毋庸置疑的一項基本原則的背景下,真實陳述義務如果要得以實行,必須要對于辯論原則作出一定的妥協(xié),對于真實陳述義務設定一定的限制和約束,從而使其在辯論原則允許的范圍內作出規(guī)定。德國作為較早規(guī)定真實義務的國家,也對于真實義務作出了一定的限制,盡可能將真實義務限制在辯論原則的范圍內,使二者在對立與協(xié)調中達到平衡。因此,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因違反真實陳述義務承擔不利后果的現(xiàn)象也不常見。即應當使真實義務發(fā)揮修正與補充辯論主義的效果,這符合修正辯論主義的思想,使“受限制的”真實義務成為改良古典辯論主義弊端時為當事人設定的一項義務,而不是對辯論主義的限制。

        2.真實主義與職權主義之間的關系*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J].法律科學,2016年第1期,第164頁。

        真實主義要求當事人作出真實、準確的陳述。在民訴法司法解釋中引入詢問當事人制度時,未對法官決定是否詢問及詢問何種內容進行限制性的規(guī)定。因此,法官在通過詢問當事人獲取“當事人陳述”時,法官具有不受限制的自由裁量權,法官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判斷行使詢問權。如此,可能會導致訴訟程序由法官占據(jù)主導地位,重新將我國訴訟模式拉回“職權主義”,訴訟結果由法官是否詢問及詢問內容而受到重要影響。因此,如果要在我國推行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必須對具體程序進行必要的限制,避免法官成為整個訴訟的主導者或者權力濫用者。

        3.真實陳述義務與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之間的協(xié)調

        在民事訴訟過程中,法院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范或標準,在當事人之間進行證明責任的分配。根據(jù)分配的內容要在其無法提出證據(jù)證明相應事實真?zhèn)螘r,應當承擔一定的不利后果。真實陳述義務的內容不僅包括當事人不能主張其認為不真實的內容,也包括對于明知真實或者認為真實的對方當事人的主張不能提出爭執(zhí)。在對方當事人不能對于自己的主張?zhí)峁┳銐虻淖C據(jù)予以證明時,根據(jù)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應當由舉證義務人承擔不利后果。而真實陳述義務則通過要求非舉證義務人“被迫自認”,反過來由非舉證義務人承擔不利后果,對于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造成沖擊。因此,在推行真實陳述義務的過程中,必須以遵守證明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為前提,在此范圍內予以實行。

        二、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立法情況

        (一)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的相關立法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發(fā)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證據(jù)規(guī)定》)及《民事訴訟法》中,均未對“當事人陳述”予以足夠的重視。而對其證明力,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jù),才能對當事人陳述進行審核,從而確定其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而作為當事人拒絕陳述的后果,在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jù)證據(jù)認定案件事實。

        (二)誠實信用原則成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2012年,在修改的《民事訴訟法》中,首次將“誠實信用原則”規(guī)定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作為誠實信用原則的組成部分及內在要求,真實陳述義務也成為了法院裁判過程中的一項重要標準,在司法實踐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如在“宋××與敦化市××配貨站、敦化市翰章鄉(xiāng)××采石場運輸合同糾紛案”*參見(2016)吉24民終271號。的二審判決中,即載明“當事人在陳述制度中應當確立真實陳述義務,對訴訟程序、對法庭以及對方當事人應當誠實信用,真實義務是誠信原則的內在要求,上訴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因此對于其主張的運費總額無法予以確認?!?/p>

        (三)真實陳述義務由原則逐漸呈現(xiàn)規(guī)則化的趨勢

        1.有關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

        首先,規(guī)定了“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制度。即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依職權決定對當事人進行詢問,將此作為證據(jù)予以適用。而為了保證其實施,進一步規(guī)定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拒絕到庭、拒絕接受詢問,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jù)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其次,規(guī)定了進行具結及其后果。即在詢問當事人之前,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簽署保證書,而對于拒絕簽署保證書的當事人,進一步規(guī)定其應當承擔“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jù)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的后果。

        司法解釋通過強調真實性保障對于激活當事人陳述作為證據(jù)的證明價值具有突破性的意義。但是,一方面,并未對其具體程序及適用規(guī)則進行具體化的規(guī)定,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在詢問當事人制度的啟動、具結及其后果、保證當事人陳述可靠性等方面仍然有一定的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

        2.《征求意見稿》帶來的變化

        《征求意見稿》中,專設一節(jié)對當事人陳述進行了規(guī)范。一方面,從形式上對當事人陳述作為證據(jù)予以了充分的重視;另一方面,通過四個條文,從實質上豐富了相關的內容,對于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也進行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相較于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的規(guī)定有以下幾方面的修改:

        其一,增加規(guī)定除法院依職權的啟動方式外,詢問當事人制度亦可通過一方當事人申請而啟動。

        其二,規(guī)定法院可通過正式程序傳喚當事人到庭接受詢問。即向當事人送達正式的通知書,并載明當事人到場陳述的時間、地點、拒不到場或者拒絕具結、陳述的后果等內容。該規(guī)定類似于傳喚證人的程序,體現(xiàn)出將當事人陳述趨同于證人的趨勢。

        其三,對于當事人具結及后果,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guī)定。首先,《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原本規(guī)定法院詢問當事人之前,可以要求當事人簽署保證書。而在《征求意見稿》中,將“可以”修改為“責令”,并要求當事人當庭朗讀保證書內容。其次,將當事人范圍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拓寬為“當事人”,并僅對“無理由”拒絕到場、拒絕簽署或朗讀保證書或者拒絕接受詢問的當事人才規(guī)定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再次,對于拒絕到場、拒絕簽署或朗讀保證書或者拒絕接受詢問的當事人的后果更為嚴苛。即在《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對于上述行為僅規(guī)定待證事實無其他證據(jù)證明的,法院對其主張不予認定;而在《征求意見稿》中則規(guī)定,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不利于當事人的推定。

        其四,明確了對“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規(guī)定。為了貫徹誠實信用原則,通過法律文件規(guī)定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不僅作為促進當事人作出真實陳述的宣誓性規(guī)定,也能夠從道義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五,增加了對“故意作虛假陳述”的制裁措施?!墩髑笠庖姼濉肥状螌斒氯斯室庾魈摷訇愂龅男袨闅w于與“偽造、毀滅重要證據(jù),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行為”相當?shù)男袨?,對于足以影響裁判結果的,規(guī)定處以罰款、拘留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六,規(guī)定對當事人的詢問應當準用詢問證人的規(guī)定。在我國,長期以來一直都將“當事人陳述”與“證人證言”進行區(qū)分,而在《征求意見稿》中,不僅增加規(guī)定對當事人的詢問應當準用詢問證人的規(guī)定,還在“當事人的陳述”一節(jié)中對傳喚當事人到庭、當事人具結、后果及真實陳述義務進行規(guī)定,均與詢問證人的規(guī)定趨同。

        三、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在辯論原則范圍內推行之路徑*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J].法律科學,2016年第1期,第167頁。

        (一)應限于真實、完整陳述的義務

        廣義的真實義務既包括當事人應作出真實、準確的陳述,也包括要求當事人應當就其知曉的訴或抗辯的基礎事實關系作出完全的陳述。而一般情況下,大陸法系對當事人的真實義務并不包括“完全義務”,即持狹義的真實義務觀點。

        在我國判決中,普遍認為只能要求當事人不得對其明知不真實或者認為不真實的事實作出主張,也不得對明知真實或者認為真實的對方當事人的主張予以爭執(zhí),即并不包括當事人應當對不利于自己的所有事實主動作出陳述。舉其一例,在“上海永明印務有限公司與張A追索勞動報酬糾紛案件”*(2011)滬二中民三(民)終字第1431號。的判決中,對于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的范圍主要包括“故意虛假陳述”或者“明知對方主張的事實真實而不予認可”。因此,當事人無需將自己所知的事實完全呈現(xiàn)出來,也無需發(fā)揮積極成就法官形成心證,只需消極地避免妨礙法官形成正確的心證即可。

        (二)應限于主觀性義務

        當事人陳述是當事人將外部的事實通過主觀的加工和轉換而得出的,是客觀事實在主觀認識上的映射,不是客觀事實本身。與客觀事實不符可能是當事人主觀認識判斷錯誤,并不應認定為當事人主觀上進行虛假陳述。*徐昕.民事訴訟中的真實與謊言——關于當事人的真實陳述義務[N].人民法院報,2002年04月08日(第B01版)。

        真實陳述義務在與辯論原則的范圍內,應當將其適用的范圍限定為主觀性義務,當事人只要不提出明知不真實或者認為不真實的主張,并對于明知真實或認為真實的對方當事人的主張?zhí)岢鲛q駁即可,即真實義務的“有限說”。如果按照真實義務的無限說,要求當事人對每一件事情進行詳盡的調查而確保其陳述百分之百的客觀準確性,即未免過于苛刻,增加當事人訴訟成本與負擔。將真實陳述義務限定在主觀性義務范圍內,注重當事人陳述的“善意”與“誠信”,即僅限制當事人有意的不真實。如在英美法系國家中,便規(guī)定僅對當事人“多次的”“明顯故意”實施的“虛假陳述”才作為制裁的對象。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也堅持將其限定在“主觀性義務”的范圍之內。如在“昆明市××送變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李××承攬合同糾紛案”*(2014)晉法民初字第920號。中,判決認為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僅包括主觀性義務。

        四、對真實陳述義務的完善建議

        (一)引入詢問當事人制度

        1.引入詢問當事人制度作為界定標準有利于緩和與辯論主義的沖突*王亞新,陳杭平.論作為證據(jù)的當事人陳述[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在我國,不管是從立法上還是在司法實踐中,一直以來均未能規(guī)定一項特定程序對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予以明確的界定。引入詢問當事人制度,并將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規(guī)范當事人陳述這一證據(jù)的取得過程,并在此范圍內適用真實陳述義務,能夠提高該證據(jù)的證據(jù)價值。

        一方面,正如德日等國家在民事訴訟中采取的“辯論整體的意旨”,我國也未明確界定作為證據(jù)的當事人陳述,將辯論內容整體作為法官形成自由心證的依據(jù)。但是由于處分原則與辯論主義的實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辯論的內容,且自由辯論的內容必須經(jīng)過其他證據(jù)的支持,才能夠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jù)。而詢問當事人制度中,當事人拒絕陳述的情況下,遭受一定的不利益,有利于推行真實陳述義務。

        另一方面,在我國民事訴訟中,不委托代理人而由當事人本人參加訴訟的情形較為普遍。從提出觀點、意見及表明態(tài)度等一般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亦由當事人本人作出,因此,設定詢問當事人制度這一程序顯得尤為必要。

        2.存在的疑問及完善建議

        盡管在《民訴司法解釋》已經(jīng)規(guī)定了詢問當事人制度,但是實踐中轉變當事人及法官的觀念并科學地予以運用,則需要較為具體的程序規(guī)定?!墩髑笠庖姼濉穼υ撝贫冗M行了一定的具體化,但是對于其具體辨別方法等方面仍然較為模糊,需要進一步細化以推動司法實踐中能夠較好地運用。

        在接下來的立法過程中,應當對法院詢問當事人的條件和范圍予以明確的規(guī)定,將其限制在辯論原則的范圍之內,使法官只能在當事人已經(jīng)提出的事實主張及證據(jù)范圍內進行詢問。

        (二)推行懲罰性措施的可行性

        1.當事人宣誓或具結制度的合理性

        大陸法系對于當事人陳述,普遍通過宣誓或具結等方法來保證其真實可靠性,但是各個國家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因此而發(fā)揮著不同的效果?!睹袷略V訟法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可以要求當事人簽署保證書,對其真實陳述義務進行保證?!墩髑笠庖姼濉芬彩珍浟撕炇鸨WC書的規(guī)定,并對將“可以”簽署的規(guī)定修改為“責令”當事人簽署保證書。

        筆者認為《征求意見稿》對宣誓與具結制度的規(guī)定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一,能夠作為當事人證據(jù)意義上陳述的分界節(jié)點。即將宣誓或者具結作為詢問當事人的前置程序,為一種宣告當事人即將進入證據(jù)意義上的陳述的恰當?shù)男问交騼x式。其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醒當事人應當作出真實陳述。當事人本質上帶有趨利避害的屬性,而通過宣誓或者具結出于對道德良心的承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當事人作出真實陳述的作用。其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當事人陳述”作為證據(jù)的證明力。法官在采用當事人陳述的過程中,基于其利益傾向性的特點,難免會非常謹慎并有很大的顧慮。經(jīng)過宣誓或者具結這一程序,能夠為法院采用當事人證據(jù)提供可靠的理由,有利于激活當事人陳述這一證據(jù)類型。

        然而,筆者對于《征求意見稿》中所謂“責令”當事人簽署保證書的規(guī)定持有一定的保留態(tài)度,具體理由于“對于拒絕出庭、拒絕陳述及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利后果”部分詳述。

        2.“拒絕出庭、拒絕陳述及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利后果的合理性

        從表面上看,對“拒絕出庭、拒絕陳述及拒絕簽署保證書”規(guī)定不利后果對“真實陳述義務”并沒有任何促進作用,但其實可以避免當事人為了不承擔違背真實義務的不利后果而選擇拒絕出庭、拒絕陳述或拒絕簽署保證書,從而造成既未能獲得當事人真實陳述,也導致當事人未充分參與訴訟而難以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的結果。

        對于“拒絕出庭、拒絕陳述及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利后果,在《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沒有其他證據(jù)證明時不得認定事實。即僅僅是放棄了其“提供當事人陳述這一證據(jù)的機會,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而在《征求意見稿》中則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案件情況,判斷待證事實的真?zhèn)?,而在待證事實無其他證據(jù)證明時,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不利于該當事人的推定。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fā)揮提高當事人陳述真實性的作用。

        但是,筆者對于此項規(guī)定持有保留態(tài)度,認為此項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辯論原則的范疇,認為《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更具合理性。具體來說:對于“拒絕出庭、拒絕陳述”事項。詢問當事人制度作為當事人提出“當事人陳述”這一證據(jù)類型的特殊程序,主要意義在于為當事人提供了作出證據(jù)意義上的當事人陳述的平臺,從而證明其所主張的事實。根據(jù)處分原則,是否提出證據(jù)應當是當事人的自由,即是否出庭及接受詢問應當是當事人的一項權利而非義務。*李浩.當事人陳述:比較、借鑒與重構[J].現(xiàn)代法學,2005年第3期,第52頁。而作為拒絕出庭或拒絕陳述只能是其放棄提供“當事人陳述”而證明其主張的權利,作為其不利后果應當限于承擔無法證明其主張的事實的后果。此外,盡管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在理念、原則及制度設計上均存在不同,但是在刑事訴訟中推行“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同時,卻在民事訴訟中對于拒絕陳述的當事人要求其承擔不利后果,筆者認為不盡合理。

        3.對虛假陳述行為的制裁措施的合理性

        (1)《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之合理性

        在《民訴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當事人所簽署的保證書中應當載明“如有虛假陳述愿意接受處罰”的內容,然而并沒有單獨規(guī)定具體應當承擔的責任,司法實踐中僅以“誠實信用原則”或者“擾亂訴訟秩序”的規(guī)定予以制裁。在《征求意見稿》中,則對于當事人故意作出虛假陳述且足以影響裁判結果的情形規(guī)定了具體的制裁措施,以作為當事人履行真實陳述義務的保障。

        一方面,對于簽署過保證書的當事人進行詢問,為了提高其可信度,從而將其作為本案的證據(jù)使用,是出于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考慮。而簽署保證書僅僅能夠從道德上對當事人進行約束,而對于做出虛假陳述的當事人規(guī)定制裁措施,能夠加強對當事人的約束,有利于提高其可信度。從另一方面來看,正如上文所述,應當對于采取制裁措施的范圍進行明確的限制,應當將采取制裁措施的關注點放在注重當事人陳述的“善意”與“誠信”,即僅限制當事人有意的不真實。正如在英美法系國家中,規(guī)定僅對當事人“多次的”“明顯故意”實施的“虛假陳述”才作為制裁的對象。在《征求意見稿》中,就對此進行了“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陳述且足以影響裁判結果的”限定,即其一是當事人作出了虛假陳述;其二為當事人是“故意”作出虛假陳述的;其三是當事人的虛假陳述“足以影響裁判結果”,更具有合理性。

        (2)應統(tǒng)一規(guī)范虛假陳述判斷標準

        一方面,在民事訴訟中,采用的是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只要占據(jù)優(yōu)勢證據(jù),法院即可按照上述標準認定事實。因此,民事訴訟裁判中的結果未必就是案件真實情況,因此與裁判結果相悖的陳述也不能絕對化的將其歸為虛假陳述。在民訴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對虛假陳述的當事人進行處罰的規(guī)定,很可能由于難以絕對化地確認案件真實情況,造成因證據(jù)劣勢而敗訴的當事人由于未能證明其陳述為真實而額外接受處罰,造成雙重打擊。

        另一方面,對于“虛假陳述”的判斷標準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也沒有權威的觀點,法官需要通過自由裁量權來進行判斷,進而需要法官為了通過其他證據(jù)來推翻該虛假證據(jù)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并進行額外的調查。因此,在實務中法官一般也怠于規(guī)制虛假陳述。其次,民事訴訟法中沒有對“虛假陳述”制裁的完全相對應的規(guī)定,而在民訴司法解釋中,則對于違反保證書的虛假陳述行為未規(guī)定相應的法律后果,導致法官往往僅作出“該主張無事實根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的判決,而僅針對少數(shù)嚴重的虛假陳述,才會適用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規(guī)定,對當事人施以罰款。*王玲.論當事人真實義務在我國的確立——基于規(guī)制民事訴訟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第195頁。

        五、結語

        自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證據(jù)規(guī)定》)以來,我國并未出現(xiàn)過替代該司法解釋的新規(guī)定,而是在繼續(xù)沿用《證據(jù)規(guī)定》的基礎上,僅僅在《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及《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發(fā)布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完善。《征求意見稿》的發(fā)布,表明了將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及需求對《證據(jù)規(guī)定》進行較為全面的完善。其中,自《民事訴訟法》將誠實信用原則規(guī)定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開始,真實陳述義務作為其重要內容,重新開始受到重視,并通過《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及《征求意見稿》得到了具體化。但是,真實陳述義務對于辯論原則及證明責任分配規(guī)則形成一定的沖擊,甚至可能會將我國民事訴訟重新拉回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其推行的可行性受到了質疑。然而,在我國民事訴訟中屢屢發(fā)生故意虛假陳述等情形的情況下,重新強調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此,應當在辯論原則與證明責任分配規(guī)則的范圍內,對于真實陳述義務的適用范圍進行嚴格的限定,制定出與辯論原則相協(xié)調的可行的具體方案,而《征求意見稿》則是在此階段完善該規(guī)定的重要一環(huán)。

        [1]張衛(wèi)平.民事訴訟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郭華.證據(jù)法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江偉,傅郁林.民事訴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紀格非.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真實陳述義務之重構[J].法律科學,2016(01).

        [5]王玲.論當事人真實義務在我國的確立——基于規(guī)制民事訴訟當事人虛假陳述的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16(03).

        [6]李浩.當事人陳述:比較、借鑒與重構[J].現(xiàn)代法學,2005(03).

        [7]王亞新,陳杭平.論作為證據(jù)的當事人陳述[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6(06).

        [8]尚彩云,阮志勇.當事人陳述制度之反思與重構——以我國民訴證據(jù)立法為視角[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3).

        [9]王福華.當事人陳述的制度化處理[J].當代法學,2004(02).

        [10]陳文曲.當事人陳述證據(jù)價值之思考——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為視角[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11]翁曉斌,宋小海.論民事訴訟當事人陳述的功能[J].現(xiàn)代法學,2007(06).

        [12]陳文曲.我國當事人陳述制度化——以法律商談為視角[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13]宋小海.論當事人陳述在案情查明中的作用——以民事訴訟為范疇[J].浙江社會科學,2009(11).

        [14]何文燕,劉波.我國當事人陳述制度之檢討與重構——兼評民訴法<修改建議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第十七章[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02).

        【責任編輯:柴瑋】

        Studyontheimplementationoftheobligationoftruestatementoftheparty——AnalysisoftheFifthSectionfromtheInterpretationofCivilEvidence(DraftforSolicitingOpinions)

        JinYingshu

        (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In China,the statement of the party is one of the types of legal evidence.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adequate provisions in the legislation,there are often false statements of the parties in judicial practices,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ceedings.Since 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credit is stipulated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ivil procedural law in the “Civil Procedure Law”,the obligation of the true statement as its important conten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and has been materialized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Civil Evidence (Draft for Soliciting Opinion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Draft”).However,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real obligation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debat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and prevent returning to the authority will b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It will be important guidance to evaluate and summarize through the cases and the programs in the “Draft”.

        statement of the party;obligation of true statement;false statement

        金英淑(1993—),女(朝鮮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央財經(jīng)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學研究。

        2017-08-10

        D915.2

        A

        1009-1416(2017)05-087-07

        法學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保證書訴訟法陳述
        虛假陳述重大性
        暑期安全保證書
        大眾科學(2022年7期)2022-08-19 03:51:22
        陳述劉
        心聲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蘇東坡·和陳述古拒霜花》
        中華詩詞(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也論我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
        淺論民事證據(jù)中的虛假自認
        法制與社會(2017年6期)2017-03-11 06:38:25
        合同繼續(xù)履行判決實現(xiàn)障礙之解決——兼論2015《民事訴訟法解釋》“一事不再理”之適用
        我的保證書挽救別人婚姻
        我娃寫給他媽的保證書
        詩潮(2014年4期)2014-11-15 02:24:16
        新訴訟法的實施帶給法務會計的影響
        會計之友(2014年15期)2014-06-16 22:23:50
        日本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蜜桃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四川老熟妇乱子xx性bbw|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日本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亚洲日韩AV无码美腿丝袜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黑牛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对白露脸打电话系列|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国内自拍偷拍亚洲天堂|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好爽要高潮了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臀| 亚洲女同性恋第二区av| 日本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少妇被猛烈进入到喷白浆|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青青草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蜜桃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麻婆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久|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谁演的|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 国产麻豆放荡av激情演绎|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 男女猛烈拍拍拍无挡视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久久久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