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qū)紫云路北街,有一家沒掛招牌的包子鋪,看上去不起眼卻遠近聞名。市民們來吃早餐,全部自己算賬、自助找零,而店主經(jīng)營包子鋪14年來,不僅沒發(fā)現(xiàn)一張假鈔,也沒發(fā)現(xiàn)少收錢。因此,如今大家都把這家店稱作“自助包子鋪”,也叫“誠信包子鋪”。
2016年12月12日一大早,包子鋪就紅紅火火地開張了。門口的案臺上放著一個紅色小塑料桶,這便是簡易的“自助收銀機”。小紅桶里面有百元大鈔,還有很多混雜在一起的1元、5元等面額的零錢,不時有前來吃早餐的食客向桶內(nèi)投錢。
“錢自己算,丟桶里就行。”包子鋪店主陳冬林一邊忙活,一邊招呼顧客。小小包子鋪,每天能賣出大約200屜小籠包,再加上蒸餃、餛飩、甜酒沖蛋等,大約有一兩千塊錢的現(xiàn)金流。這些鈔票在小紅桶里進出,卻算出了一筆“明白賬”和“誠信賬”。
“自助包子鋪”是一家夫妻店。1998年,陳冬林、蔣細云夫婦從相鄰的永州市來衡陽打工,學了手藝便從2002年開始經(jīng)營包子鋪,一干就是14年。蔣細云說,因為店里生意太忙了,確實沒時間收錢,讓顧客自己找零,不僅干凈衛(wèi)生,還可以少請工人。來買包子的大多是回頭客,大家也都習慣了。起初他們確實擔心錢會出錯,但10多年來,不僅沒收過假鈔,而且收到的錢基本沒出啥差錯。有的顧客一時忘了帶錢,第二天也會記得把錢補上。
銳評:其實老板與顧客之間的相互信任本應該是社會上的常態(tài),但“自助包子鋪”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贊譽,恰恰反映了當今社會的誠信缺失問題。因為其稀有、珍貴,我們才會如此重視、感動。這也該給社會敲響警鐘,喚起人們內(nèi)心的誠信意識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