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黎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的啟蒙教育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語文課程標準》為我們指出了方向,使課改更具可操作性然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揭示了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引起廣大語文教學者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改問題;措施
一、小學語文課改中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代替灌輸
在十幾年課改的摸索實踐中,“填鴨式”的“滿堂灌”已逐漸消退,然而課堂上又出現(xiàn)一種典型的“滿堂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問題“滿天飛”,或問對錯,或填空,或自問自答,有時候是一問緊接著一問,窮追不舍,零零碎碎的問題使原本有機整體的文本也被問得支離破碎。我們不禁要問:“填鴨式”與“滿堂問”的區(qū)別何在?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皾M堂問”的教學,其實質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預設好結論,然后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猜測,并以事先預設好的答案為最終目標,以此鎖定學生的思維,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我們很難說這與新課標中的于都對話的理念相一致吧。
(二)過分強調自主性,導致放任自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廣泛的可能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為孩子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鞍颜n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許多教師經(jīng)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洗心革面”付諸實踐,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象:所謂的“精講多練”,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由學生自己說了算。學生口若懸河、海闊天空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張揚個性。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的虛設情境里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自悟,整堂課學生沸沸揚揚,天馬行空。然而,一堂課后學生們收獲了什么?這種教學方式無疑讓學生、教師和學生家長都大失所望。
(三)課堂上的轟轟烈烈,內容上的清湯寡水
新課標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于“教參”上的標準答案,也不必受考試內容的束縛,天地間任我行,自然就多了一份灑脫。課堂形式也隨之豐富多彩: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蜂擁而至,讓語文課堂生機盎然、姹紫嫣紅,真可謂空前高漲??墒菍W生是否能有所收獲,這是值得廣大教師進行嚴肅的思考。我們在參加語文教學交流的活動時,??匆娊處焸兩焚M苦心來精心設計活動,使課堂上生龍活虎、熱熱鬧鬧,卻有一些教師在不經(jīng)意間就脫離了文本,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fā)、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結果導致課堂上的轟轟烈烈,內容上的清湯寡水。
(四)教師訓練方式存在不足
在語文課堂上,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會找到語文最主要的訓練基礎點,但是往往可惜的是訓練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不是多么的恰當、科學。特定形式上,老師都不停地向學生傾吐語文知識,而學生卻光知道聽課,從而就缺少了師生間的交際、互動,就比如說“識字”這個教學課題,老師在教學生識新字時,不單單簡單地教他們這個字怎么讀,還要交給他們一般的學習手段,從而達到學生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主要目的,而且對于學習的重要詞匯,不僅要使學生深入理解這個詞匯的意思,還要讓他們知道這個詞應該怎么用,用在哪里。
以下重點論述一下怎樣解決小學語文課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解決小學語文課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措施
(一)注重與學生家長的交流
目前大部分教師可以做到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但是,這種聯(lián)系不能流于形式,應當注意及時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現(xiàn)如今科技發(fā)達,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途徑多種多樣,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教師必須保證可以及時的溝通,在學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教師應在家長的配合下及時獲得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對學生進行反饋,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深入課改,師生共同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yè)的“評價者”,更重要的是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信息的重組者。她認為:只有通過教師對學生“活”起來的“動”的重組,才能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生成的創(chuàng)生,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師生積極、有效、高質量的多項互動。事實上,教學中如果教師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這些既定的內容上,而更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在變動不已的課堂中發(fā)現(xiàn)、判斷、整合信息,并自覺地尊重、理解、接納和充分利用這些“生成性資源”,就必然能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促進高質量的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 課堂中一定要堅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各個擊破。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小學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若是放大他們自主性,很容易就導致課堂上學生亂哄哄的參與活動中,然而在課堂結束后腦子里空空如也,也享受了過程。
(三)多樣并合乎情理的評價學生
在課堂上有的教師常說“你真棒”、“很好”、“不錯”,多次進行重復,開始學生感到新鮮,積極情緒比較高,可時間長了,便會麻木不理,課堂氣氛慢慢消沉,最后導致啟而不發(fā)。如果多次使用變化的語言,又恰如其分,課堂氣氛會一浪高過一浪,學生學習輕松坦率,教師也如順水行舟。 不同的學生課堂展示有區(qū)別,這就要求使用符合其身份的評價語言,讓他們心態(tài)平和,且不要戴高帽子,用那些過頭的評價語言。特別是對后進生的評價,要肯定他們的進步之處,逢時點燃他們脆弱之花,讓他們體驗到“我能行”,老師并沒放棄我,處處關注著我。即使同一個學生在一堂課上的表現(xiàn)也會呈波折形,隨時捕捉相應的激勵性、感發(fā)性語言進行評價,他們就會層次更深地展現(xiàn)自我。這樣,所有的學生才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四)適當在課堂當中開展小組學習
在課堂當中開展小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暢通渠道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小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組學習前,教師引發(fā)問題情境,啟動交往活動;小組學習時,教師深入一個小組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交流或巡視于各小組之間,仔細觀察,及時表揚善于運用交流方式的小組,從而提高小組學習的交流功能;小組學習結束后,教師展示結果,組織評講,及時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任務,有獨立自覺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參與面,充分發(fā)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xié)作功能。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褌€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fā)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文本變?yōu)樾袆?,從理論走向實踐;當我們幸運地成為新課程的一名實驗者,真切地走進新課程時,我們必須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地重構心靈中的教育殿堂。
參考文獻:
[1]杜謙.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6(4):89-89.
[2]高貴忠,任京民.20年來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反思與抉擇[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01)
[3]黃潔.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研究[J].新課程·小學,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