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崇化中學 李秋文
第二語言教學本質上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針對閱讀教學而言,這種交際能力可以理解成對讀物的解碼能力,即閱讀能力。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是由他的知識系統(tǒng)和閱讀技巧構成的。知識系統(tǒng)指的是閱讀者頭腦中儲存的目的語的語言知識。閱讀技巧指的是閱讀中一些猜詞、預測、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這是可以在教學中培養(yǎng)的。閱讀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依靠學生課后大量的閱讀,課文閱讀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范例,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閱讀是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還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大課外閱讀。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同時也要探索和總結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或技巧。
詞匯量是檢驗語言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詞匯量不足會影響言語信息的交際。
語法知識在整個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復雜定語、復雜狀語、關聯(lián)結構等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所謂非視覺信息則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起潛在作用的、由大腦所提供的信息。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非視覺信息的作用不可忽視。非視覺信息越豐富,閱讀難度越小,理解的就越快越到位。
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過程。大腦對信息的接收是通過一些關鍵性的詞語連貫起來進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語段大意的,而那種逐字逐句理解的閱讀方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做法,不但會大大地減緩閱讀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困難。學生中常有這種情況,把一個詞組分拆開來,每個詞意思都懂,但一旦把這些詞組組裝起來,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缺乏篇章結構的概念。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一篇文章讀完,學生能夠講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節(jié),但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讀者傳達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生卻一無所知。
閱讀教學策略如下。
新疆生的閱讀教學不同于內地生,在課堂上必須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1.把教學內容引入生活
由于不同民族之間風俗習慣和思想情感、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的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內高班學生往往對所學課文的深層含義難以把握。如何根據(jù)新疆學生特點把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引人課堂,引人他們平時的生活和談論的話題中,構建學生豐富而又深厚的文化精神層面,這正是內高班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如果忽視了這種差異,一味地強調漢語的作用和語種特點,一味地灌輸漢語的語法知識,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后只會傷害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削弱其學習漢語的興趣,也極易造成學生對漢語學習的厭煩情緒。
2.對文言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厝∩?/p>
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佳作,但對于沒有什么古漢語基礎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就非常困難。語言教學不能忽視教學對象的基本特點。少數(shù)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是利用漢語這一工具來學習現(xiàn)代科學知識,而現(xiàn)代科學知識是不需要用古文來介紹的。對內高班的學生來說,文言文的教學更要因材施教,對于課本內容適當取舍,教學重點放在語言的交流與運用上,做到事半功倍。
3.淺文深教、難文淺教、長文短教
1)淺文深教
對于文字淺近、無閱讀障礙、思想意蘊學生比較熟悉的文章,立足賞析,通過分析鑒賞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謀篇布局等方式通過品味去深教。因為淺文的內容很好理解,這樣對于內高班的學生,就可以適當?shù)淖屍湓诟行哉J識的基礎上加強理性分析,淺文的深教有利于他們的消化理解,讓學生充分認識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體的表達技巧。探究這樣的文章好在哪,為什么好。
2)難文淺教
難文有時是篇幅長、文字多的現(xiàn)代文;有時是用語生僻、文字深奧的文言文;有時是內容艱深的短課文;有時是霧里看花的詩歌。這樣的文章,對于內高班的學生,立足看懂。通過學生自讀和老師點撥,學生能夠明白寫了什么即可,不用逐字句去分析。
3)長文短教
所謂長文,是篇幅長、文字多、內容復雜的課文。長文有著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有占用課時多、容易引起學生厭倦、信息繁冗、教學上難以處理等弱勢。對于漢語功底比較薄弱的內高班學生,往往是看了后面,忘記了前面講什么。因此長文可以立足以一兩個問題的探討,帶動全篇的教學。
1.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內高班的學生詞匯量的貧乏、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語感不強,閱讀速度過慢等問題都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而得到填充。通過反復的課外閱讀訓練,將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獨立的閱讀能力。這種獨立閱讀能力可以說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2.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
內高班的學生過的都是住校生活,他們在課下時間上比較充裕,所以多彩的課外閱讀可以充實他們的可以時間。那么如何讓課外閱讀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呢?那就必須為內高班的學生提供正確的閱讀指導,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是注重學生的興趣化閱讀。
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同時要鼓勵學生拋棄狹隘的“興趣”觀念,有意識地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來開拓自己的視野。當然開卷有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老師也應當給予足夠的尊重。
二是強調教師的指導性閱讀。
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針對性的指導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如何選擇書目,又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還要指導他們養(yǎng)成專注、質疑、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
三是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
很多教師一味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卻忽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流于形式,沒有達到課外閱讀的真正目的。
首先要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包括一個學期的閱讀數(shù)量和篇目,每天定時定量的閱讀數(shù)目等。并且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設立圖書管理員,讓學生自己建立課外閱讀檔案,包括閱讀的具體起止時間,閱讀的篇目,閱讀過程中的點滴發(fā)現(xiàn)、感受、評價、困惑等。其次,通過系列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讓他們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