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鰲頭鎮(zhèn)橋頭小學 李建池
小學英語教學階段學生英語故事閱讀技能是重要的訓練項目。英語故事閱讀教學不是發(fā)生在某一學段的教學行為和教學任務,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來看,當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時,就開始了他們的故事閱讀經(jīng)歷。在不同的學段,故事閱讀教學所占的比例不同。在小學階段,我們主要的任務是使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能在直觀媒體的幫助下聽懂、讀懂英語故事或借助英語辭典讀懂英語故事,能用較標準的語音語調朗讀英語小故事。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故事閱讀能力呢?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提高小學生的故事閱讀能力必須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采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借助圖片、圖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使他們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故事閱讀能力。以下,我就小學生英語故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談談個人的一點見解和做法。
英語故事內容反映大量的英語知識,外國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涉及地理、歷史和天文等方面的知識。教師應通過圖片、錄像的講解,讓學生熟悉“異國風情”,這對學生英語故事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當學生在聆聽和閱讀故事時,肯定會遇到一些沒有學過或學過但不熟悉的詞匯和語法,但學生為了獲知故事內容,他們會集中精力通過對整個故事和外國風俗習慣的理解,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細節(jié),會盡力去推斷和猜測,這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據(jù)語境猜詞的能力。這對故事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學生在課前借助英漢詞典初步看懂英語配圖小故事,能為其獨立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課前,教師必須要教會學生使用英漢詞典,讓在預習時遇到新單詞課通過英漢詞典查新單詞的意思,能在課前借助英語詞典初步看懂配圖小故事,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教會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對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故事閱讀的初步能力起促進作用。也為他們的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盎然。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學習本能,講好故事,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最佳手段。小時候我們都喜歡聽人講故事,而在聽講故事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的學習是相通的,教師在向學生講故事的時候,首先,故事必須具備有趣而明顯的情節(jié)。第二,故事中必須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或懸念,即設疑,以及怎樣解決問題或釋疑。第三,好故事的標準作為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故事,必須經(jīng)過精心的挑選或改編,判斷一個英語故事是適合于課堂教學,一般可以用下面的標準進行衡量:一是否能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二是問題及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和興趣;三是故事的難度和長度是否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四是重點詞匯和句子是否能夠自然地穿插其中或反復出現(xiàn),以幫助學生自然習得;五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參與此中。如果我們教師能把英語故事講好,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小學生學習英語,大都存在一種獵奇心理,他們對新事物、新知識開始表現(xiàn)出很濃厚的興趣。然而,他們年齡特點,又決定這種興趣存在的短暫性。因此,如果對課文內容單純地反復進行認讀、,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借助生動有趣的多種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有效媒體,直觀媒體、表演、活動等都是有效形式。直觀媒體的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連續(xù)有效的意象,而且直觀媒體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能從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心靈產(chǎn)生共鳴的情感體驗,能從故事幽默風趣的言語中得到開心的一笑,能從故事的寓意里活的感悟和引發(fā)思考,最后使學習英語效率大大增加。
目標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其能讀懂簡單的英語配圖小故事及能用較標準的語音語調朗讀故事。由于流利地朗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同時又是讀懂故事的基礎,因此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在閱讀課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在課前借助音標讀準新單詞、讀通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模仿錄音材料的語音語調朗讀、小組讀、個別讀、互評朗讀等,引導學生用較標準的語音語調進行朗讀。這是閱讀教學興趣培養(yǎng)的先導環(huán)節(jié)。
在故事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既幫助其理解故事,更主要的是能使學生體會英語故事的豐富多彩,這是閱讀教學興趣培養(yǎng)的補充環(huán)節(jié)。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合適的故事內容及角色,然后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共同協(xié)助,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學生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處于一種和諧、歡愉、合作和亢奮的環(huán)境氣氛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學生在表演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鼓勵學生自己改編故事,學生可以設計不同的故事結局,并把故事結局表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盡情發(fā)揮,盡情創(chuàng)造,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故事閱讀能力得到了加強。
總而言之,小學生有著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注意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的年齡特點。而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以往在英語教學中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只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有求知欲,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求知欲,學習熱情大減,從而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英語在故事閱讀的教學中運用正確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