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利鵬
(哈爾濱市呼蘭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哈爾濱 150500)
?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喬利鵬
(哈爾濱市呼蘭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哈爾濱 150500)
教師在向高中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既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知識性和專業(yè)性,同時又要關注閱讀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和文學性,從更加全面、科學的角度,審視閱讀教學,改進閱讀教學問題,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水平以及文學修養(yǎng)。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常見的現(xiàn)象是,部分高中學生看不懂一般的語體文,往往是年級越高的高中生,獨立閱讀理解能力越低。通常高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能是標簽式短語的理解,絲毫沒有能力用自己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擺脫高中傳統(tǒng)閱讀理論知識和固定思維模式,是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教師語文閱讀教學無中心
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會出現(xiàn)脫離課程標準,撇開高中語文教材的文本,從而導致出現(xiàn)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無中心的問題。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常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
1.2 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亟待改變
學生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側重應試方面的學習,如對閱讀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表明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為基礎,教學目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高中生在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中要糾正學習中的被動性,要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首先,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導入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采取積極有效的閱讀課堂導入策略,能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實現(xiàn)高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更多的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很少在閱讀教學展開之前向學生進行課堂導入,而是直接向學生進行閱讀內容的布置和閱讀知識的講解。這種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對于閱讀學習內容的初步掌握和了解,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學習精力較為渙散,難以真正跟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體會。
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好奇心和求知欲,將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注意力吸引到教師所要講解的閱讀內容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和挖掘。同時,突出閱讀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指明方向,避免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繼而提升語文閱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和水平。
其次,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閱讀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和思想因素,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能力和感知水平,突破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和教學框架,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常常局限于對于閱讀問題答案的搜索等方面,而很少從閱讀文本的整體和本身出發(fā),細致而全面的探究其中蘊含的深厚情感,發(fā)掘其中隱含的審美價值和人生哲理,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無法真正的理解閱讀文本,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
針對這種教學狀況,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將閱讀文本看作一個獨立的教學個體,從閱讀文本的語言文字出發(fā),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式的挖掘和探究,使學生從閱讀文本的語言美逐漸過渡到對于閱讀文本思想情感的分析和感悟,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感知和體會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趣味。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之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實際出發(fā),在引導學生進行教材閱讀內容學習的同時,擴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和范疇,將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學生進行閱讀的內容和文本,引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之中,開闊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使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內容,發(fā)現(xiàn)閱讀中存在的樂趣和魅力,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見解,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引起交流和溝通,從而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和溝通之中,進行語文閱讀的發(fā)散性思考和創(chuàng)新性思考,在不同閱讀思維的碰撞和交匯之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閱讀內容和自身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語文閱讀質量。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弱點,表現(xiàn)為:內容少、學習效果差、教學費勁。從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看,關鍵是教師在閱讀理解的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是閱讀理解學習的主體,忽視學生對語文文本的主動自主學習與閱讀。針對此情況,教師應及時轉變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法。
3.1 閱讀認知
針對學生的閱讀認識能力,教師首先要講解常用的字、詞語、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識。作為高中生,在語文閱讀中已經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礙,之所以讀不懂文章是因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師說》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師、傳、道”等文言常用實詞;同時鞏固常用虛詞“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學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義的差異,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教師應該側重積累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與其有關聯(lián)的各種知識。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十分重要。
3.2 閱讀理解
教師針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實現(xiàn)知識的由淺入深的遞進。例如,在《裝在袋子里的人》課堂教學中,針對這篇外國小說翻譯而來的文學作品,在理解作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注意別理科夫形象的現(xiàn)代意義與世界意義,二是注意小說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技巧,如象征性表現(xiàn)手法、人物性格夸張性的刻畫和小說的框架結構。面對較多的信息,教師應給學生指引出閱讀的切入點,以利于高中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3 閱讀鑒賞
閱讀鑒賞是學生閱讀能力中較高一級的能力,它強調對閱讀內容的辨析與體驗或者是感受,涵蓋對閱讀內容的思想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的鑒賞。具體到高中閱讀課堂教學中,閱讀鑒賞表現(xiàn)為對閱讀內容題旨的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對閱讀內容的語言、結構的表現(xiàn)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形”,領悟蘊含于“形”中的“神”,并初步體驗文章中“形”和“神”的辯證關系。
3.4 閱讀表達
閱讀表達能力是對閱讀理解效果的檢測。針對高中生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內容用自己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其實,閱讀內容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內容寫出,即書面表達,或者利用語言的形式輸出,即口頭表達,是加工語言信息和形成記憶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之前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性地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是擅長的表達方式表達出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1] 萬云飛.淺談多元化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6,(03):56-57.
[2] 孫永強.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3,(11):18-21.
[3] 郁苗.讓課堂變成學生展示智能的博物館——淺談借助多元智能理論促進語文閱讀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6,(01):90-92.
[4] 周亞芹.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5] 陳雪芹.多元智能理論背景下的職業(yè)中專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
Study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QIAO Li-peng
(Harbin Teachers′ Advanced Studies School of Hulan District, Harbin 150500, China)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ity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and literary nature of reading itself from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so as to improve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arning level an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High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novation; Research
2017-01-11
喬利鵬(1974-),男,本科,一級教師。
G633
B
1674-8646(2017)05-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