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化州市平定鎮(zhèn)紅欖小學 黃志歡
古語云:“人心齊,泰山移。”俗話又說:“孤軍奮戰(zhàn),其力有限,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由此可見團隊合作的精神是多么強大??!當今社會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競爭日趨緊張激烈,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使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huán)境極其復雜。我們可以看到個體之間的競爭是有限的,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更多的是群體和團體之間的比較和較量,這又依賴于群體內部與外部的協(xié)調和配合,這種協(xié)調和配合需要個體之間有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團隊合作氛圍,巧設教學活動,注重學以致用,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下面談談我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且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也最容易產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因此,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教師必須堅持民主教學,在課堂中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要把自己當作與學生是平等的一員,加強師生交流,獲得學生的信任。教學中,教態(tài)應親切自然,尊重學生的意見,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地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敢于發(fā)言。其次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看到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為每一位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不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樹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的觀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主地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還應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注重在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就應該引導學生首先學會傾聽別人的說話。剛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在同桌間進行討論。比如在教學一篇新課文時,我就經常讓同桌的兩個同學一起學習。先由一個同學拼讀課文,另一個同學進行聆聽,假如那個同學讀錯了,可以幫助他糾正。讀好后再由另一個同學讀,第一個同學幫助他糾正。經過這樣的反復多次訓練后,就可以擴大到小組。我把全班的同學分成四人一個小組。讀書的時候就讓他們在小組內朗讀。討論問題時,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后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當學生養(yǎng)成了會傾聽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后,我就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新教材中,有許多口語交際練習。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打電話練習,書上要求一個同學要向另一個同學表達生日祝福,這就需要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當學生完成這個練習后,我還鼓勵學生說另外的內容,可以在電話里談自己的學習體會,或者和好朋友交流感情等。只要他們想說、敢說、能說,他們就可以獲得“獎勵”。這樣學生就紛紛搶著進行說話。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學生光會說話還不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還一直引導學生敢于提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敢提問題也是課堂討論成功的前提。每教完一篇新的課文后,我就經常讓學生提問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想知道點什么?”例如教完了《窮人》后,有的學生就問:“老師,我想知道桑娜一家以后會怎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聽了以后,紛紛加入了討論,有的說會窮困,有的說會寫幸福……于是,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續(xù)寫,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定的深度,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進行爭論,當然這種爭論是在團隊合作的友好氛圍中進行的,教師始終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而課堂的討論活而有序。
小學生是最喜歡活動的。作為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組織一些有效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如在教口語練習《悄悄話》時,我就讓學生自己組織這個活動。由小組長想好一句話,請他進行小組的傳話練習。比一比哪個小組傳話的速度最快。在傳話過程中,小組內出現了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好局面。完成這個練習后,我又讓小組討論:在傳話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許多同學紛紛表示:在傳話時,要想傳得又快又準,一定要互相配合好,不然會將傳的話傳錯,這樣就會影響自己小組的成績。學生討論的氣氛熱烈而融洽,課堂效果事半功倍。通過設計這樣的教學活動,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運用已學教材中的知識解決新學課文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偏低,閱歷不足,知識面不廣,能力有限,獨立解決問題往往不能盡如人意。然而,如果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大家根據各自的特長,分頭準備,協(xié)作辦事,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以作文《家鄉(xiāng)巨變》為例,教師組織學生分頭走訪村民。了解家鄉(xiāng)幾十年來的變化情況;查閱資料,掌握家鄉(xiāng)巨變的有關數據和典型事例,并到實地進行考察,弄清家鄉(xiāng)巨變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原因。然后組織全體學生一起整理材料,去粗取精,謀篇布局,編寫提綱,斟字酌句,潤飾成篇,達到大家資源共享。最后學生寫出了一篇篇文從意順、內容詳實的好文章。更值得驚喜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學生們不但愿意主動與他人合作,而且越來越懂得了為什么要與他人合作以及怎樣與他人合作,逐步掌握了一系列與他人合作的基本方法。
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新世紀青少年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提倡合作之下的競爭,有利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在合作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穩(wěn)步前進,并在前進中提高自己學習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成熟的心理,從而減輕“怕別人超過自己”“總想考第一”的心理壓力,使每個學生心理功能健康發(fā)展,從生理和心理素質上適應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