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寧縣大逕小學 李迎春
筆者有著26年的小學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在班級管理上,特別是學生教育問題上有著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在學困生教育方面。學困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文將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學困生的特點、以及如何針對其形成原因和表現(xiàn)的特點進行教育轉化作了一些分析和探究,就此談談自己在這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體會。
“學困生”是指在班級中經(jīng)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xiàn)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其形成的根源復雜,就好像一個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絲”,絕不是輕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對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轉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長期探索的課題。
教育工作不僅是我們老師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幼苗需要太陽的照耀才能茁壯成長;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才能健康成長;學生也需要教師的關懷才能順利成長;后進生更需要各個教師的關心指引才能正常成長。成為教師,特別是站在課改前沿的人民教師,更應當義不容辭地去引導、教育好班級中的學困生,是的他們在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學困生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影響?,F(xiàn)代家庭獨生子女多,有的父母只是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有的孩子養(yǎng)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習慣,一旦要求不能滿足,很多孩子就有可能干壞事。有的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劣跡或犯了錯誤時,態(tài)度簡單粗暴、非打即罵,使孩子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立、逆反心理。有的家庭則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對子女的教育義務,致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同時,父母的不良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作為一名教師,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就是通過家校交流。家校交流必須借助于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家訪,也可以是家長學校、家長會或信訪等,其中每一種形式的家校交流都有它獨特的運作模式和作用。家訪和信訪是學校主動介入家庭教育的交流方式,家長學校和家長會則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交流方式。這兩類交流方式既是互補關系,也是互動關系,因而二者不可偏廢。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交換意見、為家長提供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的方式。通過家訪,班主任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并和家長共同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教育。家訪既增強了班主任的高度責任感,有利于教師深入實際,了解社會,密切學校與家庭的關系。
家訪對學困生的教育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學困生產(chǎn)生的很大一個因素來自家庭,而家長又不予以重視,或者是家長處于一種不知情的狀況。通過家訪促進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與交流,首先是彼此了解情況,然后是針對學困生的具體問題商議對策,共同解決問題。
學困生形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學校的影響,許多學校只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德育的傾向,重視對尖子生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對“學困生”和“雙差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所以首先應該是學校在學困生問題上予以高度的重視,注重對學困生的培養(yǎng),引導學困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在學校開展多項活動,使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所體現(xiàn),善于發(fā)掘學困生的潛質和其他能力,努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困生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一大因素就是教師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得不到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就會引起學困生的心理不平衡,而長此以往,就會使學困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對老師的信任,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解決學困生問題,首先要辯證地看待學困生。全面正確地看待學困生是教育工作的起點。學困生的缺點和不足是顯而易見的,但學困生身上也有金子般的閃光點,教師就應該更好的去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容易被忽視、掩蓋的可貴之處,開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精神寶藏。比如,學困生自尊心強,渴望得到信任,重視友誼講感情,生活知識較多,實踐能力強,精力充沛,興趣廣泛等。有全面正確地認識學困生,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還要給學困生多一份真情實愛。學困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一般較重,他們更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信任和理解。
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這些學生的心理,找出每一名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辦法,有針對性的地做好教育轉化工作。
學困生形成的社會原因——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當今改革開放的時代,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隨著潮流在不斷變革,思想意識也在不斷更新,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消極因素,使部分學生受到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讀書無用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之努力成長為新世紀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少年。學困生之所以“學困”,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奮斗目標,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因此,要在學困生中以張海迪、徐虎、比爾·蓋茨為榜樣,談理想,講信念,幫助他們胸懷崇高理想,樹立遠大目標。
轉化學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tǒng)工作。轉化學困生需要一個過程,要懷抱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地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wǎng)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轉化學困生的經(jīng)驗千條萬條,核心就是多給學困生關愛,讓愛的陽光溫暖學困生的心靈,讓愛的陽光溫暖學困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學困生的成長。概括我的體會是:玉璞需要雕琢,鐵杵可磨針;澆樹要澆根,育人需育心;轉化學困生,全靠予關心;認真實行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的教育體系,一定能推進學困生的素質教育,使學困生問題得到完善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