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春玉
摘要:科學小實驗是引起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最佳途徑,他們在小實驗中“玩中學,學中玩”,很好的體現(xiàn)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的“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導幼兒進行科學小實驗呢?本文以大班幼兒為例,從興趣的激發(fā)、內(nèi)容的選擇、過程的組織與指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為廣大幼兒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開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7-0246-02
科學小實驗是一種融操作性、思考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活動,能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大班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樂于嘗試、操作、探索,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發(fā)展,這為開展科學小實驗奠定了基礎。
一、激發(fā)興趣,喚起幼兒情感
興趣始于好奇,好奇可產(chǎn)生求知欲。在科學小實驗中,教師應抓住幼兒天性好奇、好問的特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知識。平時,我經(jīng)常告訴幼兒: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科學。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fā)明了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許多東西。許多科學家從小就對科學產(chǎn)生了興趣,如外國的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中國古代的蔡倫、畢昇、張衡等,他們很愛動腦筋做各種實驗,所以長大后就成了大發(fā)明家。同時,我在班級墻壁上精心繪制了一些科學小實驗圖畫,向幼兒講解淺顯的科學知識。我還經(jīng)常舉行小型科學討論會,由教師扮演科學家,對幼兒提出的許多“為什么”進行演示、解答,從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循序漸進,合理選擇內(nèi)容
大班幼兒由于知識經(jīng)驗還較貧乏,思維具體形象,而且實驗內(nèi)容的難易、熟悉與陌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確定科學小實驗的內(nèi)容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于是,我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經(jīng)驗較密切相關的實驗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的一般發(fā)展狀態(tài),按難易劃分,以保證科學小實驗循序漸進地進行。開始時,選些內(nèi)容較簡單的實驗,全班幼兒一起玩,能力差的幼兒可模仿能力強的幼兒,教師也便于指導。于是,我先選一些能發(fā)展幼兒感知、觀察、比較能力的小實驗——如:認識“水的特性”、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鹽和糖能溶于水”等;然后再選擇分析、比較、概括難度較大的小實驗——如:“雨的形成”、“哪支蠟燭先滅”、“摩擦起電”等。當幼兒玩過一些小實驗,有了一定基礎后,我便組織他們分組實驗,讓他們自由選擇實驗內(nèi)容,誘導他們仔細觀察,耐心探索小實驗,堅定“玩”的信心。如玩“硬幣浮水”的實驗,讓幼兒將硬幣一個一個輕輕地平放在水面上,連續(xù)放幾個,然后觀察硬幣會不會沉下去。幾個硬幣有沒有互相靠攏?用手碰一下硬幣,硬幣會怎樣?這時,幼兒在實驗中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硬幣浮在水面,并相互靠攏;第二種情況是硬幣下沉,并四處分散。針對第二種情況,教師應鼓勵幼兒多次重復實驗,克服困難,并強調(diào)操作動作應輕輕地平放,這樣水面張力就不會破壞,硬幣就不會沉下去了。
三、多種形式,精心組織活動
大班幼兒掌握的有關科學方面的具體知識不多,小手也因發(fā)育與鍛煉不足很難做精確的細活。因此,組織幼兒“玩”科學小實驗時應靈活應用小組、集中、隨機學習的形式:對內(nèi)容較簡單且易操作的小實驗,可采取分組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幼兒間的互動作用,讓幼兒自己在操作中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再根據(jù)幼兒的發(fā)現(xiàn)教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幫助解決問題。如在“米湯變色”的小實驗中,讓幼兒分組操作,先用手指蘸白色的米湯在紙上作畫,再用裝有碘酒的噴霧器輕輕地朝紙上噴,觀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師則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引導幼兒說出實驗結(jié)果,闡明實驗現(xiàn)象的原理。如白色的米湯變成蘭色的原因是米湯里的淀粉與碘酒碰到一起時發(fā)生的變化,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對于內(nèi)容較深奧、實驗的操作過程較復雜的小實驗,教師則可采用集中活動的形式,用正確的示范和講解,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來了解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理和操作過程,幼兒再根據(jù)實驗的正確程序進行集體操作。
四、啟發(fā)誘導,耐心指導實驗
首先,教師應巧用啟發(fā)性語言。讓幼兒探索并不是說不要給孩子一點啟發(fā)、指導,而要做到“冷眼不旁觀”,以“引導者”身份介入活動,用啟發(fā)性的暗示或提示去指導幼兒的實驗活動,以激勵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如實驗“睡蓮花開”,開始時大部分幼兒都忙于把做好的四種不同紙質(zhì)(粉畫紙、蠟光紙、牛皮紙、縐紋紙)的紙花放入水中,而沒有注意去對比這四朵花開放的不同順序。這時,我就用驚奇的口氣提醒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哪朵花搶先開?哪朵花遲遲不開?”幼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饒有興趣地把四朵花同時放入水中,然后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它們開放的順序,最后爭先恐后地向老師匯報自己的實驗結(jié)果:縐紋紙做的花第一個開,因為它吸水性強,吸水的速度就快;牛皮紙做的花最后開放,因為它吸水性差,吸水的速度就慢。
其次,教師要善于激趣、激疑、激情,點燃幼兒閃爍、跳躍的求知欲火。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他們在學科學中具有較大的直觀性和活動性。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在實驗中設置小小的障礙更能激發(fā)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如一次玩“鳥飛到紙上”的實驗,我有意識地把鏡面離小鳥模型遠一點,且兩者不對準,小鳥就飛不到紙上。這時我就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驗去發(fā)現(xiàn)原來鏡面對準小鳥模型且靠近一些,紙上就會出現(xiàn)小鳥了。同時,幼兒一邊操作還會一邊驚奇地發(fā)現(xiàn),如果鏡面離遠一些且對準小鳥模型,小鳥仍會“飛”到白紙上,只是翻了一個身。這一小小的障礙,無疑大大地增加了幼兒探索的興趣并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五、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供實驗條件
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活動,教師應從時間安排、材料準備、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等方面入手,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
首先,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進行實驗。知識印象的形成并不是在短時間內(nèi)能完成的,這需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對一個年齡小、認識水平有限的孩子,這個過程所需時間更長。有的小實驗雖然難度不大,操作簡便,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出結(jié)論。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并要求他們在這較長的時間里反復仔細觀察,耐心等待,遇到困難時要動腦筋,學會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堅持成功地完成一個小實驗。如實驗“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蝴蝶小時候是怎樣的?”、“種子發(fā)芽需要什么?”,這些實驗都需要幼兒通過長時間的比較觀察后才能得出結(jié)論。
其次,適時更新、充實、豐富實驗材料。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對事物的興趣缺乏持久性。實驗材料的貧乏、陳舊都會不同程度地直接影響實驗效果。所以適時更新、充實實驗材料很有必要。當教師帶來了新的實驗材料,孩子們往往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并積極地參與活動。
最后,師幼共創(chuàng)“科學實驗區(qū)”。當幼兒對小實驗有了濃厚興趣后,教師可組織幼兒共創(chuàng)科學實驗區(qū),為幼兒創(chuàng)設經(jīng)常性開放科學小實驗的環(huán)境,讓幼兒有經(jīng)常動手的機會。教師可發(fā)動幼兒收集用過的泡沫、小磁鐵、肥皂小片等,把這些材料有計劃地投放到科學實驗區(qū),讓幼兒根據(jù)掌握的科學原理制作自己想象中的小玩具。如,選用一個大紐扣,在相對應的紐扣孔眼中,穿過一根牢固的線,然后再把線頭打個結(jié)。把紐扣向同一方向旋繞幾圈,使兩股線絞在一起,然后把線拉緊,這時紐扣就像奇趣的飛輪一樣反復地飛轉(zhuǎn)……由于幼兒對自己親手參與制作的科學小玩具興趣特別高,他們也就容易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活動中不斷獲得有關科學方面的粗淺知識。
總之,科學小實驗的開展,能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并讓幼兒在不斷探索中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到興奮和滿足,豐富了科學知識,愉悅了幼兒身心,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牢記《指南》中提出的“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讓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張暖暖.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對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5).
[2]孫艷霞.淺談幼兒科學探究學習[J].學周刊,2013,(26).
Abstract:Scientific raising children for scientific experiment is to explore the best way to them in the small experiments play "in the" play school,to learn,good embodies the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guidelines") in the education idea of "based on children". So,how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children to conduc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army of young children,for example,from the interest of excitation,the choice of content,organization and guidance,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creation,etc,hope for the pre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with new ideas.
Key words:kindergarten taipans;scientific experiments;to carry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