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輝
【2017模擬試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公平與正義早已深入人心并遍地開花,但放眼望去,銀行的大客戶往往為VIP客戶,其在辦理業(yè)務時可以直接站在隊伍的前列;醫(yī)院設有VIP通道,其可以讓某些患者在看病、入院、取藥時一路暢通;售樓部將提前交款的客戶也定義為VIP客戶,這些VIP客戶可以優(yōu)先選房……
針對各行各業(yè)普遍存在的VIP制度,你有什么感想?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寫作指導】
本題是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考生需要完成的寫作任務十分明確,就是針對“VIP制度”發(fā)表看法,可大致有以下思路。
(1)贊同其是公平的。因為這些客戶多付了錢或提前付了錢或為本機構(gòu)做出了大貢獻,自然要節(jié)省點兒時間得到方便。雖然俗語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有些時候,錢的確可以買到一些時間。
(2)反對其是公平的。這些客戶僅僅因為多付了些錢或提前付了些錢等原因,就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站在隊伍的前列,這直接告訴人們,只要有了錢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享受便利,就有一種超越一般人的優(yōu)越感。
(3)辯證地看待公平。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VIP用戶擁有一定的特權(quán)符合商品交易的原則,這當然是公平的;但以這種形式在公共領域消費,顯然又造成了對其他人的不公平。
(4)VIP客戶與社會文明。一個社會的VIP客戶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既說明了這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很強,但同時也說明了這個社會的特權(quán)階層也很多;擁有VIP身份視情況運用之而不時時刻刻運用之,這不僅體現(xiàn)了VIP客戶本身的個人素養(yǎng),更折射出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素材鏈接】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列子
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康有為
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
——亞里士多德
同一的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
——莎士比亞
“申奧大使”李妮娜
在鳥巢辦奢華婚禮引熱議
2016年6月,國家體育場“鳥巢”迎來了它建設、運營以來的首場婚禮。有“雪上公主”之稱、中國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軍、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形象大使李妮娜在鳥巢內(nèi)舉辦了她的婚禮。
據(jù)鳥巢運營方介紹,李妮娜曾經(jīng)參加過四屆冬季奧運會,早在2013年她就曾在鳥巢參加過國際雪聯(lián)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北京站比賽,并在鳥巢大力推廣大眾冰雪健身活動,與奧運和鳥巢有著不解之緣。而其作為申冬奧形象大使,為了不耽誤冬奧申辦的進程,將原本計劃于去年舉辦的婚禮推遲至今,因此允許在鳥巢內(nèi)完婚以給予“補償”。
對于鳥巢運營方的“補償說”人們也不禁產(chǎn)生了很多疑惑:此次婚禮是商業(yè)性質(zhì)還是有著特殊背景?可以復制嗎?接下來,“鳥巢婚禮”會向普通民眾開放嗎?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在鳥巢內(nèi)部、跑道上辦婚禮?在鳥巢辦奢華婚禮是真的補償還是“特權(quán)”在起作用?
【素材解讀】
鳥巢是一個公共文化場所,其首要特征是公共性、開放性。不是說這里不可以舉辦婚禮,也不是說奧運遺產(chǎn)不可以持續(xù)運營,而是說這樣的事情必須有公開的規(guī)則,切忌將公共資源私相授受。李妮娜在鳥巢辦奢華婚禮引熱議,說到底,是人們對公共資源如何公平利用的質(zhì)疑,因為公共資源不是個別人予取予求的囊中物,任何超越規(guī)矩的行為,哪怕是包裹著漂亮的理由,依然是對社會公平的冒犯。
校長拒絕勸退“熊孩子”
據(jù)報道,南京一小學門口近日聚集了40多位家長,希望班上的一個“熊孩子”離開。這些家長所說的“熊孩子”是一名叫昊昊的男孩,他在學校經(jīng)常把同班同學打得頭破血流;上課的時候,還把同學的書撕掉,課堂上還隨意吵鬧、跳繩、跳舞;昊昊還在學校掀女同學的裙子,女同學回到家哭著鬧著說不想再去學校。
一名家長稱,昊昊已經(jīng)與這個班上多名同學“為敵”,昊昊的家長也與這個班級其他同學的家長關(guān)系惡化,如果學校不把昊昊調(diào)班,她堅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復課,她打算第二天與其他家長一起前往南京市教育局反映情況。面對家長們的請求,該校女校長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三度落淚拒絕了家長們的要求。
【素材解讀】
家長集體要求勸退“熊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暴露出了這些家長法律意識的淡薄,勸退了“熊孩子”,自家孩子的權(quán)益似乎得到了保障,但同時也剝奪了“熊孩子”受教育的權(quán)利,如果校長真的同意家長的請求,那么將會有許多“熊孩子”被勸退,那么我們只能讓這些“熊孩子”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應該為校長的拒絕點贊,因為其守住了教育的底線,保證了教育的公平。
江蘇大學話費調(diào)查
給偽貧困生“摘帽”
2016年5月6日,江蘇大學學生工作處正式公布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diào)查的大數(shù)據(jù)處理結(jié)果,因為話費過高,竟有21人被“摘帽行動”取消了貧困生資格,還有32人從家庭經(jīng)濟特殊困難降級為一般困難。該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吳立平稱,從2013年開始,江蘇大學嘗試每年以手機消費調(diào)查的方式,對貧困生進行資格再認定,考慮到畢業(yè)生處于找工作階段,調(diào)查對象面向非畢業(yè)班貧困生。對話費月平均消費在100—150元的同學,建議采取降級處理;對月平均消費超過150元的同學,則建議取消貧困生資格。
【素材解讀】
精準識別貧困生,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精準識別了,才能精準發(fā)力、精準幫扶。江蘇大學以手機消費調(diào)查的方式對在校貧困生進行資格再認定的做法給許多偽貧困生“摘帽”,從而擠掉了貧困生隊伍中的水分。擠掉了水分,就是擠掉了特權(quán),擠掉了欺騙,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