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教學完《唐雎不辱使命》,按照《教師教學用書》的標準答案,筆者和學生總結(jié)出了秦王的性格:秦王是一個陰險狡詐、色厲內(nèi)荏外強中干的殘暴者,是一個與唐雎相對照的反面人物。下課時,有位學生突然舉手提問:“老師,我覺得,秦王也有過人之處?!?/p>
當時離下課還有五分鐘的時間,筆者本來打算用這幾分鐘處理練習、總結(jié)課文的。聽學生有發(fā)現(xiàn),筆者忙請該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該學生說,秦王武功不弱,從歷史上他能擊殺荊軻就能看出來,但此時面對危險,秦王選擇了退讓,說明他明白“好漢不吃眼前虧”,沒必要為一個刺客而使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破滅。
筆者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畢竟歷史上的秦王嬴政統(tǒng)一了六國,絕對不是一個普通簡單的人。于是,筆者問同學們:“你們覺得秦王還有沒有其他特點?”
通過自主討論,學生們的觀點如下:
一、秦王是一個有戰(zhàn)略眼光的軍事家
因為以秦國的國力,“滅韓亡魏”都不在話下,何況是方圓五十里的安陵國?但戰(zhàn)爭畢竟要損失本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孫子兵法》中講,“上兵伐謀”,秦王想用謀略兵不血刃地占領(lǐng)安陵國,由此可見秦王有戰(zhàn)略眼光。
二、秦王是一個懂外交策略的外交家
當安陵國拒絕秦王的要求后,秦王沒有立刻出兵安陵國,雖然他有這個能力和愿望,但他還是親自以君王的身份接待了一個小國的使節(jié),并稱安陵君為“長者”,給足了安陵國面子,也給了唐雎臺階下。即便秦王被唐雎當面駁斥,很沒有面子,秦王也沒立刻說“我滅了你”,而是談?wù)摗疤熳又保竦靥嵝寻擦陣颓貒_戰(zhàn)的后果。也就是說,秦王自始至終都在用外交手段壓服安陵國,這也體現(xiàn)了《孫子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的軍事思想。
三、秦王是一個能冷靜睿智的政治家
唐雎突然拔劍,秦王猝不及防,沒能立刻站起來,瞬間處于弱勢,但秦王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以“先生坐,何至于此”的軟言相勸。秦王看起來軟弱,其實這也體現(xiàn)了秦王的冷靜睿智。唐雎斷然不會傷害秦王,因為如果他傷害到秦王,安陵國必然被大秦帝國的鐵蹄踏為平地,那唐雎就有“辱”使命了??墒侨绻赝醴磻?yīng)過于激烈,唐雎要挾無望,那他很有可能發(fā)動一次鋌而走險的自殺式恐怖襲擊。秦王明白,唐雎要的只是一個安陵國暫時不被吞并的保證,秦國要的是統(tǒng)一中國的路上少一塊絆腳石。待天下一統(tǒng),安陵國想不并入秦國也不可能了。所以,從秦王“長跪而謝之”的動作語言來看,秦王是一個冷靜睿智、能屈能伸的政治家。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wù),更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積極討論從課文文本中挖掘出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也對秦王的形象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作者單位: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學】
作文周刊(教師版)2016年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