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新
提高學生社會適應(yīng)力
□沈麗新
從孩子進入小學開始,他們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他們越來越多地與他人一起進行群體活動,他們不僅需要努力掌握大量知識,還要找到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班主任要盡力幫助學生發(fā)展并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yīng)力,讓他們漸漸從“自然人”順利過渡到能夠適應(yīng)現(xiàn)實的“社會人”。
“我很煩躁。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外面下著大雨,也許是英語作業(yè)沒寫完……反正我就是不開心!”有一天,我看到松(化名)的日記。我找到松,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平時成績也很好。我輕聲問:“我沒有布置英語作業(yè),你為什么雙休日總有寫不完的英語作業(yè)?”
他回答:“是‘放心班’的老師,她布置了很多英語作業(yè)?!蔽覇枺骸鞍职謰寢屢惨竽阃瓿伞判陌唷贾玫淖鳂I(yè)嗎?”他點點頭。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無暇接送孩子,孩子放學后只能去“放心班”等待家長。有的“放心班”在陪孩子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外,還會要求學生達到他們提出的學科知識目標,而這些目標往往要求偏高,有些父母卻要求孩子完成“放心班”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yè),這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有很大難度——過多的學習任務(wù)只能成為他們的學習壓力,而孩子們通常缺乏與老師溝通的勇氣和技巧。
這樣的孩子需要別人給他提供“腳手架”,即孩子在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老師或家長給予他成長的支持。俄國發(fā)展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腳手架不僅可以幫助兒童解決特定的問題,而且能夠促進兒童整體認知能力的發(fā)展?!?/p>
我把我的手機號寫在一張紙條上遞給松,說:“下次‘放心班’老師再讓你默音標,你就對她說:‘我的英語老師說不用默寫音標。’并且請她給我打電話,讓我來幫你向‘放心班’老師申請不默音標。”松如釋重負,小心翼翼地收好我的紙條。
在孩子的社會化過程中,他們需要各種“腳手架”,來幫助他們以適當?shù)姆绞剿伎己徒缍▽W習任務(wù)。班主任應(yīng)該為孩子提供適合其發(fā)展水平和行為塑造的各種“腳手架”,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wù)。在他們能夠獨立完成任務(wù)后,班主任及時拆除此處的“腳手架”。
每次我?guī)Ш⒆觽冊诓賵錾献鲇螒?,各個孩子的性格釋放得特別明顯。有的孩子能立刻與玩伴一起開心地玩;有的孩子到處溜達,哪都會上去湊熱鬧,如果被某些小團體拒絕了,也能沒心沒肺地繼續(xù)心情愉快;有的孩子不合群,但是也能自在地享受獨處。最令我心疼與擔憂的,是那些眼巴巴看著別人玩、心里很想去卻不敢主動加入任何團體的孩子。
雅(化名)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一年級剛開始上活動課,她總是眼巴巴站在那些團體的外圍,可憐兮兮地對我說:“老師,沒人跟我玩?!币婚_始,我會問她想跟誰玩,然后把她送到她想加入的小團體,并告訴那些孩子:“雅想跟你們一起玩。你們一起好好玩哦!”雅就會很投入地開始游戲。
時間長了,雅一直如此,而我也留意到,每次把雅送入一個個小團體去的時候,那些小團體中孩子們接受得很勉強。我突然意識到:我?guī)椭搜?,卻侵犯了其他孩子的權(quán)益。那些孩子在游戲時間有權(quán)利只和自己喜歡的小伙伴玩。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學前班及小學的同伴文化中,出現(xiàn)地位級別高或是核心團體現(xiàn)象。這些核心團體中的成員經(jīng)常一致對外,抵制新成員加入,越是成員固定的小團體,越是抵抗新成員的加入。
另外,我一次次的“幫助”,對雅來說可能只是縱容,只會讓她更加依賴我,而不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加入同伴間的游戲。長此以往,她與同學相處會更困難,更難于提高她的社會化程度。許多臨床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認為,兒童在同伴活動中受孤立,會對其情緒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我必須指導她學會交流。
于是,每次雅再對我說“沒人和我一起玩”,我不再把她送入任何一個小團體了,我只是一次次指導她:“你可以觀察一下,大家都在玩什么游戲,然后想想自己最喜歡哪個游戲,你就走過去說:‘我想和大家一起玩?!蛘吣憧梢灾鲃友埿∨笥押湍阋黄鹜婺阆矚g的游戲,你可以說:‘我們一起玩好嗎?’最好動作快一點,要不小朋友被別人拉走了?!边@當然是一個艱難的開始,雅常常鼓不起勇氣。她有時鼓起勇氣和發(fā)出邀請,卻又被同學們拒絕。每次被拒絕后,她就更加退縮,總是抹著眼淚回到我身邊。但我還是溫和地堅持,只繼續(xù)提供指導。
漸漸地,雅能夠在活動課上和小朋友們玩了,也漸漸了解并確立自己在不同團體中日漸成形的社交身份。在有的團體中,她是微不足道的小隊員;在有的團體中,她可以是領(lǐng)導者。這取決于她是否在活動課一開始就找到小朋友組成團隊。不管她的社交身份是什么,她都不再退縮而能夠正常參與了。
班上有三個可愛的小男孩,他們活潑開朗,無論是課間還是活動課,他們?nèi)齻€總是形影不離。但有趣的是,他們?nèi)齻€之間經(jīng)常鬧內(nèi)訌,幾乎天天要找老師“投訴”。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對世界的理解是通過與成人及其他兒童解決問題的互動而獲得的。當兒童與他人一起游戲和合作時,他們學到的是自己所處社會中重要的規(guī)則,同時,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有了認知上的進步?!蔽艺J為,我得指導這三個孩子如何與朋友相處。
我找這三個孩子,對他們說:“我一直認為你們是最好的好朋友?!彼麄冐砀吲d地點頭附和:“對!我們是最好的好朋友?!蔽依^續(xù)說:“但是我又覺得你們不像好朋友。好朋友是不會故意讓對方不高興的,好朋友是愿意原諒、包容對方的,好朋友也不會因為對方不是故意的行為去找老師告狀的?!?/p>
三個孩子聽得有些呆了。我再接再厲:“我請你們?nèi)齻€好好開個會,決定以后要不要當好朋友。如果還是要當好朋友,那彼此之間要包容?!彼麄?nèi)齻€認真開了會,最后表示要繼續(xù)當好朋友,并保證表現(xiàn)得像真正的朋友。
法國哲學家盧梭認為:“兒童是高尚的野蠻人?!奔春⒆訋е焐鞅媸欠堑哪芰暗赖赂谐錾5拇_,從那以后,也許這三個孩子意識到“好朋友”是有著與“普通同學”不一樣的相處尺度的時候,他們迅捷地認可并遵循了與朋友相處的規(guī)則,很少再投訴對方。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青劍湖學校)
編輯點評:
班主任在提高學生社會適應(yīng)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始終重視孩子們作為“人”的成長,著力引導并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yīng)力。得到這方面訓練的孩子與同伴的互動會更多,開展的談話也會更多,自尊水平也更高,而且他們會更容易被同伴接受。
(責任編輯 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