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凱
【摘要】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兼職崗位越來越多,大學生在課余從事兼職也日益普遍,但由于社會誠信缺失,政府監(jiān)管不力以及大學生自身維權意識較差造成大學生在兼職中屢屢被騙,本文從當前侵害大學生兼職權益的主要表現著手,分析學生權益受損原因,進而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兼職維權保護法律
發(fā)傳單80元/天、推薦產品每單8元提成、家教200元/小時,當前大學生校外兼職市場異常活躍,很多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從事兼職工作。大學生兼職工資發(fā)放多種多樣,有日結、周結、月結、完工結算等。日結的,大多數是促銷、發(fā)傳單等一次性工作。周結、月結,多數是掛靠在教育機構的兼職老師。完工結算的工作,多是跟著項目走,比如翻譯、信息采集員等,工資也相對較高。在火爆的大學生兼職市場背后,也有許多不法商人利用學生年輕、社會閱歷淺、法律意識不強等缺點侵害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一、當前侵害大學生兼職權益的主要表現
1、兼職結束再結錢。
“當前,大學生投訴最多的就是用人單位不支付工資或者降低工資標準,而用人單位的理由是,大學生上班時間開小差、不負責等。”大學生做兼職時,多數是與用人單位口頭約定工資。最終怎么發(fā),發(fā)多發(fā)少,主動權還是在用人單位手里。工資結算周期越長,結算時被扣錢、甚至不發(fā)錢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有些大學生兼職發(fā)傳單,每天100元,但最后兼職結束,卻只拿到一部分的錢,原因就是用人單位認為他們工作時偷懶,沒有按要求完成任務。
2、中介虛假信息騙錢
在大學生尋找兼職時,中介往往要求大學生必須先交中介費才能告訴招聘單位的聯系方式,中介費往往從50元起步,大部分在200元左右,有的甚至在幾百元。學生交完中介費到了用人單位才知道,用人單位根本沒有和中介合作,也就是中介空手套白狼。
3、加班、干苦活是鍛煉機會
有些兼職單位,要求兼職大學生要比所有人去得早、比所有人走得晚,什么事情都要搶在前頭干,工資還沒有保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用人單位接納全日制在校學生進行兼職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工資都有強制規(guī)定。
4、用人單位違法招錄用工
有些用工單位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發(fā)布虛假招聘廣告;扣押被錄用人員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以擔?;蛘咂渌x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以招用人員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或進行其他違法活動。隨意扣押大學生的身份證或學生證;以繳納保證金、押金等為由向大學生收取錢款。
5、因履行合同問題發(fā)生糾紛
大學生打工期間很少與用人單位簽訂書面協議,雙方之間多為口頭協議,且對于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資支付形式和標準等約定不明,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易產生糾紛。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克扣、拒付報酬。由于未簽訂書面協議或協議約定不明,用人單位不按約定時間或標準支付勞務報酬,以收取押金、未按約完成工作為由隨意克扣、拒付工資。用人單位在協議中約定的承諾未實現。如約定工資不低于政府規(guī)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完成一定工作時間或工作任務的給予獎金獎勵等。但實際中,用人單位的上述承諾并未兌現進而引發(fā)糾紛。
6、在打工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
大學生在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中受到傷害,由于打工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勞務合同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故在打工實習期間遭受的意外傷害不能被認定為工傷,不能通過工傷損害賠償解決,有時用工單位置之不理或者故意耍賴,但這并不意味著用人單位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二、大學生社會兼職權益受損的原因
1、社會缺乏誠信
雖然我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已近40年,但我國社會缺乏倫理規(guī)范的市場經濟游戲規(guī)則,一切向錢看的歪風邪氣使社會的不誠信變得異常突出。同時我國行政機關在市場監(jiān)管過程中存在責任不清、管理不力和懲罰不嚴的現象,讓侵害大學生權益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大學生校外兼職受到侵害也在所難免。
2、法制尚不完備
1995 年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zhí)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309 號文 ) 明確規(guī)定, 在校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儉學, 不視為就業(yè), 未建立勞動關系, 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將在校學生在外打工不視為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 因此, 在校大學生也就不受勞動法調整和保護。此外, 實踐中認為在校學生也不是2003年原勞動部頒布的《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中的勞動者。這就為用人單位利用這種法律缺位侵害大學生的利益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3、學生維權欠缺
作為勞動關系一方的大學生, 由于自身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社會知識, 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一是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識, 不能很好地識別陷阱和規(guī)避不利。二是對勞動合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他們對工作內容、時間、事后能否拿得到工錢等條款缺少足夠的重視, 很少與用人方進行討價還價。為以后勞動權益受侵害的發(fā)生埋下了隱患。三是沒有足夠的維權意識和知識。當發(fā)生權益受侵害時“自認倒霉”和“不知道怎么辦”的學生不在少數。即使知道怎么辦, 由于事先未能較好的收集和保留證據, 維權時空口無憑, 也不能與不法商人據理力爭, 導致大學生在處理糾紛時處于事實上的不利地位。
三、解決對策
1、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勞動合同法雖然經過修改,但是實際的執(zhí)行情況不容樂觀,社會上存在的勞動糾紛、用工欺詐、不符合勞動法要求的很多,但由于當前執(zhí)行力度不夠,造成了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還非常嚴重,因此司法部門加強對企業(yè)用工的監(jiān)督力度非常重要。
2、加強宣傳效果
因此學校應加強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的法律知識宣傳,開辦一些知識講座等形式,增強維權意識。在新生入學教育期間開展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主題班團會,讓學生認清社會現實,提高安全保護意識。同時學校保衛(wèi)處應將學生中發(fā)生的損害事件及時通報到學生中去。
3、提高保護意識
一些不正規(guī)或不合法的企業(yè)使用非常引人注目和虛假的條件來吸引大學生,涉世之初的大學生們往往經不起這樣的誘惑,沒有任何思考跟風一樣的去了,殊不知栽進了了這些企業(yè)設的圈套,特別是一些非法的,如傳銷之類的,不僅騙取了大學生的錢財,而且扭曲了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和安全教育會減少類似情況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姚敏.大學生打工現狀與法律維權狀況的思考[J].企業(yè)導報,2009(5)
[2]葉卿,李慶艷.大學生勤工助學活動遭受侵權情況調查及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3]張祖慶,李鐵梅.大學生兼職期間權益法律保護探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