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敏
摘 要 地理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一直處于不被重視的境地。地理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充滿著奇迷,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習地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和愛科學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對地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教學中。
關鍵詞 學生 教學 興趣
地理學科是六大自然學科之一,也是中學的基礎科目。然而一直以來地理都處于一個尷尬的位置“副科”!無法與其他科目相比。雖然2001年起,地理又被納入了高考科目,但仍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地理學科有著較強的綜合性,與現實社會的聯(lián)系密切,不論從哪個角度,學好地理對于學習其它科目都是很有幫助的。筆者曾對學生做過調查,70%的學生對地理學科還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上地理課非常積極,但文理科的分班,他們不得不舍棄地理,或者對地理又愛又恨,愛它的豐富多彩,恨它的難以理解,加上長期以來地理“副科”的心理,導致課余基本不花時間在地理上,所以地理學科的成績一直基低不上。
作為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該如何盡我們最大努力去嘗試改變它呢?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法提高課堂藝術,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好奇心強,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必修一》河流地貌這一節(jié)。教師提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學校附近的小河認真考察了一番,并指導他們用相機拍攝了相應的圖片。上課時,讓學生將拍攝的圖片一一展示出來,并對他們的所見所聞進行的描述,課堂的最后五分鐘再由他們對本節(jié)進行總結,效果非常理想!再如,我們可以在地理教學中恰當的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引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這樣的教學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1)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課堂中我們可以多設計一些課堂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不僅能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變成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舉行基礎知識競賽等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如果借助投影,活動投影片來制造模擬運動現象和過程,化抽象為形象,配之以精練的講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必修一》地形地貌這一塊讓學生看看生動的圖片,外力內力這一節(jié)讓學生看看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等,可以使學生的身心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興致勃勃,使地理課的教學變得有聲有色。充分利用形象、直觀的現景優(yōu)勢,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2)將生活融入地理課堂。學習鄉(xiāng)土地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本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我們無論生活在哪里,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間里面,都有自己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特征和氣候環(huán)境,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事例,盡量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來結合書本上內容講給學生,就會發(fā)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學習了地理知識又讓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3)課本知識的擴展,不斷充電自己。地理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是在我講地理小故事、小新聞或是包含地理知識的歌曲、電影等趣味性的內容時。但由于課時有限,這些內容在課上無法過多的闡述,使學生有種“不解渴”的感覺,還有學生對課上所提的問題理解不深,不能給以正確的回答,所以應該多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地理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揉合進去,在精不在多。有人說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活到老學到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們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也在不斷的更新,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各種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從容不迫的去給學生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和解答,也保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師良好的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不良的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在輕松、互助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好,在緊張、對抗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果就差。師生間情感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養(yǎng)師生間的真摯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