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萍
摘要:目的 對牙齦沖洗劑、生理鹽水在口腔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加以對比。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ICU患者76例,將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予以牙齦炎沖洗劑進行口腔護理,對照組則予以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對2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口腔感染率加以對比。結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口干改善總有效率為94.7%,相比于對照組的73.7%,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字2=6.333,P<0.05);觀察組患者口臭改善總有效率為92.1%,相比于對照組的68.4%,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字2=6.333,P<0.05);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口腔感染率分別為2.6%(1/38)與23.7%(9/3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370,P<0.05)。結論 相比于生理鹽水,牙齦炎沖洗劑可對口臭、口干進行有效防治,從而有效降低口腔感染的發(fā)生,提升患者口腔舒適度。
關鍵詞:生理鹽水;牙齦沖洗劑;口腔護理;應用效果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的主要途徑。通常情況下,正常人進食、吞咽咀嚼時口腔具有自凈功能,可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與繁殖加以有效預防[1]。但ICU患者多屬重癥或處于昏迷狀態(tài),正常進食頻率低,使得口腔自凈功能被弱化,進而致使口腔感染風險增加,形成潰瘍或引發(fā)嚴重真菌感染,導致患者痛苦幾率上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ICU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齡13~76歲,平均(46.1±5.7)歲。將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2組患者在年齡、口腔狀況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故可比。
1.2方法 護理前對入組患者口腔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針對焦慮緊張患者予以健康宣教與心理護理,取得其理解與配合。
1.2.1觀察組 該組患者予以牙齦炎沖洗劑實施口腔護理,即讓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取坐位或半臥位,將吸痰管同負壓裝置連接并打開,確保裝置保持通透[2]。而后將患者口腔中的痰液、粘液等吸干凈。讓患者張開口腔,以輸液管出水端對需沖洗部位進行沖洗,沖洗時應對出水量及沖洗壓力予以合理控制。同時,沖洗過程中以吸痰管將沖洗所產生的唾液、污水等吸凈,以避免沖洗液被吸入氣管造成患者嗆咳[3]?;颊呱舷卵例X處于咬合狀態(tài)時,沖洗由臼齒至門牙,對其牙齒外側面予以沖洗。而后患者上下牙齒保持張開,對其上下排牙齒內側面及咬合面、頰面進行清洗。最后,對其舌面、影鄂部及舌下進行清洗,至此口腔護理完成。
1.2.2對照組 該組患者予以生理鹽水進行口腔護理,護理方法與觀察組相同。2組患者口腔沖洗頻率均為2次/d,分別于早晚飯后30 min后實施。
1.3觀察標準 對2組患者口臭、口干發(fā)生情況及口腔感染率加以對比。
1.3.1口臭療效判斷標準 ①顯效:無口臭或10 cm外無味;②有效:患者口臭在45 cm外無味;③無效:患者口臭在1 cm外可聞見刺鼻性氣味。
1.3.2口干療效判斷標準 ①顯效:患者舌腭濕潤、上腭存在少量碎屑、舌面存在少量舌苔且口唇潤滑未見裂口;②有效:患者舌腭略微干燥、上腭存在一定碎屑、舌面存在一定舌苔且口唇干燥,可見少量痂皮或者裂口;③無效:不及有效標準。
1.3.3口腔感染判斷標準 患者牙齦與口腔黏膜有紅腫、糜爛、出血、潰瘍等現象。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表示并行?字2檢驗,P<0.05提示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口干改善情況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口干改善總有效率為94.7%(顯效23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相比于對照組的73.7%(顯效17例,有效11例,無效10例),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字2=6.333,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后口臭改善情況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口臭改善總有效率為92.1%,相比于對照組的68.4%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字2=6.333,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口腔感染率對比 本研究中,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口腔感染率分別為2.6%(1/38)與23.7%(9/3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370,P<0.05)。
3討論
口腔護理是確??谇磺鍧嵅㈩A防其發(fā)生感染的重要途徑。由于ICU患者多為重癥患者,其生理功能極易出現紊亂,難以正常進食、咀嚼,再加之患者可能行氣管插管、氧氣套管插管等使其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損,進而造成口腔自然屏障與自凈功能遭到破壞[4]。此外,ICU患者為避免出現全身性的炎癥感染而使用大量抗生素,從而使得機體內正常菌群失衡,原有的正常防御功能遭到破壞,為細菌的生長及大量繁殖提供可用條件。而大量菌體所分解的代謝產物若未進行及時有效清理便會使得患者出現口臭、口腔感染等相應并發(fā)癥。
對口腔進行有效護理可保持口腔內酸堿處于正常范圍,對細菌滋生加以有效抑制。牙齦炎沖洗劑其主要成分為甘草酸、茶多酚、DP300、甘油、維生素E、進口滲透劑與粘膜保護劑等。相比于生理鹽水,其對口腔內的酸堿度更為符合,再加之該藥物中的成分可將入侵口腔的病原微生物殺死,從而對細菌的滋生進行有效防止。其成分中,DP300可對口腔感染、口腔炎癥、口臭病菌產生作用,對口腔皮膚黏膜則無刺激作用[;茶多酚屬高效光譜抗生素,可促進口腔黏膜代謝作用的增強,確??谇火つさ耐暾?;甘草酸可促進機體免疫力的提高,促進內源性SOD水平的提升,將氧自由基消除,抵抗口腔潰瘍。牙齦炎沖洗劑既可有效減輕護理人員勞動強度,還可提高護理效果。本次試驗結果顯示,相比于生理鹽水,牙齦炎沖洗劑在緩解患者口干、口臭方面與口腔感染的防治方面均有顯著優(yōu)勢,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將牙齦炎沖洗劑在口腔護理中的應用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zhí)m葉.生理鹽水與牙齦炎沖洗劑在口腔護理中的效果比較[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11(1):337.
[2]王璐璐.生理鹽水與牙齦炎沖洗劑在口腔頜面外傷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效果對比[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1(1):89.
[3]程暉,吳雪華.不同口腔護理方法在頜間固定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1):108-109.
[4]趙益,彭巧君,周文華.不同護理方法預防經口氣管插管病人口腔感染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19):2325.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