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思
摘要:目的 對化療性口腔潰瘍的口腔護理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154例化療行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77例)與對照組(77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口腔潰瘍護理,以西吡氯胺含漱液進行定時漱口。觀察組患者在前者基礎上根據不同患者的口腔潰瘍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護理,配合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以及甲氰咪胍等對癥藥物,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疼痛人數5例(6.49%)、潰瘍發(fā)生人數6例(7.79%)以及影響進食人數4例(5.19%)均明顯少于對照組21例(27.27%)、25例(32.47%)、21例(27.27%),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西吡氯胺含漱液配合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以及甲氰咪胍等對癥藥物對化療性口腔潰瘍進行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化療行口腔潰瘍;口腔護理;護理方法;效果
化療(Chemotherapy)即化學藥物治療,通過利用化學藥物對癌癥患者進行治療,從而達到阻止癌細胞轉移、增殖并達到將其殺滅的目的,其作為一種全身性治療方法,與手術、放療共同構成了癌癥治療的三大方法。然而,由于化療藥物在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對患者機體可能造成一些損傷,進而引發(fā)一些不良反應發(fā)生?;熜钥谇粷兗囱翰』颊呓浕熀蟪霈F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化療過程中使用較多具有黏膜毒性的化學藥物,導致患者口腔黏膜屏障出現缺損,引起病毒、細菌以及真菌侵入患者體內,使得患者機體免疫能力、骨骼造血功能等方面出現缺陷,其中口腔感染在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其發(fā)生率達約66%[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154例化療行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4例,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4.56±6.79)歲。白血病患者58例,淋巴瘤患者96例。以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為依據,所有患者均符合常規(guī)化療要求,可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按照口腔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兩組,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化療后常規(guī)口腔潰瘍護理,指導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于進餐前后及睡前進行漱口(淡鹽水),并用軟毛刷進行刷牙,輔以西吡氯胺含漱液(4次/d)進行漱口,確?;颊卟僮鬟^程中保持無菌,告知患者家屬盡量少于患者接觸并佩戴口罩,醫(yī)護人員注意加強衛(wèi)生措施,避免出現感染。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根據不同患者的口腔潰瘍情況,以臨床腫瘤內科手冊作為分級依據[2],不同級別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護理:I級:患者口腔黏膜疼痛感、紅斑范圍較為輕微,引導患者注意經常性地飲水,保持足夠的纖維類蔬菜以及富含維生素水果的攝入量,同時配合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以及甲氰咪胍等對癥藥物。II級:患者口腔黏膜疼痛感、紅斑范圍較為嚴重,指導患者選擇半流質食物,口服甲氰咪胍等對癥藥物。III級:患者口腔黏膜形成大面積潰瘍,疼痛感強烈,選擇流食,2~3次/d將治療潰瘍藥物碾碎撒在潰瘍面上。IV級:患者口腔黏膜潰瘍大面積融合,出現片狀,無法進食,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輸液聯合口服藥物。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口腔護理效果進行觀察分析,對疼痛、潰瘍以及影響進食的病例數進行統(tǒng)計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根據評價指標性質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疼痛人數5例(6.49%)、潰瘍發(fā)生人數6例(7.79%)以及影響進食人數4例(5.19%)均明顯少于對照組21例(27.27%)、25例(32.47%)、21例(27.27%),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化療作為血液腫瘤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對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直接的影響作用與地位[3]??谇粷冏鳛榛熀蟪3霈F的并發(fā)癥之一,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化療進程以及治療時間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臨床研究中將細胞毒性藥物認為是化療性口腔潰瘍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由于其對患者口腔、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造成損傷,從而使得細胞自身的修復、再生功能受阻??谇火つて琳瞎δ茉诨瘜W藥物的影響下發(fā)生缺損,引起口腔唾液分泌量降低,進而使得患者口腔的滋潤、清潔作用下降,pH值降低,口腔衛(wèi)生嚴重受損,引發(fā)口腔潰瘍[4]。
本組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通過利用口服維生素C,并指導患者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水果,進而改善患者機體抗感染能力以及免疫功能。同時,采取甲氰咪胍(Cimetidine,Tagamet),即H2受體桔抗劑,發(fā)揮其抑制食物等造成的胃酸分泌量,在治療應激性潰瘍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疼痛人數5例(6.49%)、潰瘍發(fā)生人數6例(7.79%)以及影響進食人數4例(5.19%)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通過采取西吡氯胺含漱液配合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B以及甲氰咪胍等對癥藥物對化療性口腔潰瘍進行護理,效果顯著,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黃肖梅,廖瑞梅,周慧梅,等.化療性口腔潰瘍的口腔護理方法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1):155-156.
[2]陽華,余鋒.比較兩種口腔護理方法在化療后口腔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6):97-98.
[3]丁亞光.化療致口腔潰瘍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9):1108-1110.
[4]姚翠媛.化療致口腔潰瘍的護理[C].//中華護理學會第9屆全國造口、傷口、失禁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神經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2:430-432.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