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市越城區(qū)馬山鎮(zhèn)中心小學 王浩成
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
浙江紹興市越城區(qū)馬山鎮(zhèn)中心小學 王浩成
任何課堂,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體育課堂也是如此。現(xiàn)實中,很多小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怎樣改變這種情況?本文作者從“以身示范、創(chuàng)設情景、授之以漁、尊重差異、巧設機會”五個方面,提出了如何促使小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方法。
體育教學 參與度 主體作用 激發(fā)興趣
要切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就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運動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體驗運動的樂趣與成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體現(xiàn)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主體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等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那么,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在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口令的正確性、評價的藝術性,能起到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身身體語言的發(fā)掘和運用,這對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同樣很有作用。
體育教學的直觀性特別強,這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正確的示范上,還表現(xiàn)在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行、精神面貌、氣質風度等方面。體育教師端正的儀表、生動的語言、可親的教態(tài)以及精神面貌等,都對學生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時刻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舉止要大方、言語要得體,不能流露出任何消極的情緒。
美好的教師形象,能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只要注意保持美好的教師形象,通過日積月累,就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懂得欣賞美、向往美、追求美。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美的享受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堂體育課,離不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體育課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學任務的完成也成了一句空話。
因此,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在于興趣,因此他們最喜歡“自由活動”的體育課。教育應該尊重兒童的天性,體育課上,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充分融入,愉快主動地參與體育課。
例如,在教學“耐久跑”的跑走交替時,筆者以“野外郊游”的形式開展教學,提前預設好道具和場景,讓學生集體參與游戲,進行“直道跑—彎道走”的練習。具體說來,就是在操場兩端的彎道上擺放標志物,充當野外的草地、樹林和水塘等,學生以起跑姿勢從直道起點出發(fā),依次追趕跑入彎道。當進入“野外”時,學生邊走邊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筆者在一旁鼓勵并提示:“快看啊,花叢中有蝴蝶和蜜蜂在歡快地飛舞,水塘里有魚兒在嬉鬧呢……”并讓學生模仿小動物們飛舞、游動的姿態(tài)。這樣一來,枯燥乏味的“耐久跑”就變成了愉快的郊游,學生不再感到厭倦。
情景化、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快速跑變得生動而具有趣味。在筆者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只要一看到事先布置好的游戲場地,馬上就會興奮地跳起來,上課的時候特別投入。
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益。”體育課堂教學,既包含教師的“教”,也包含學生的“學”,兩者有機互動,協(xié)調統(tǒng)一。因此,教師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絕不能只給學生以“魚”就萬事大吉,而要教會學生怎樣“織網(wǎng)”,掌握“捕魚”的方法。
“授之以漁”體現(xiàn)在體育課堂上,就是教師要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點撥和啟發(fā)學生,將講述知識、傳授技能的過程,轉變?yōu)閷W生探研知識、獲得技能的過程,讓學生學有所獲,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例如,筆者在進行接力跑傳接棒動作的技術教學時,先教學生學習“上挑式”傳接棒技術,然后以三到五名學生為一組,組成一路縱隊站立,從后向前連續(xù)進行“上挑式”傳接棒動作練習(要求學生握棒位置不準移動)。這樣,學生通過實踐、觀察,總結出了“上挑式”傳接棒的缺陷,并且嘗試尋求比“上挑式”接傳棒更好的方法——“下壓式”傳接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壓式”傳接棒的學習之中。
因為個體差異,學生的體育能力是不一樣的,這也導致了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喜好不同。例如,有的學生奔跑能力強,喜歡上短跑課;有的學生投擲能力強,喜歡上投擲課;有的學生跳躍能力強,喜歡上跳高、跳遠課等。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除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之外,更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指導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體育技能。
首先,教師要堅信每一位學生的身上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因此要在教學中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長處。有的學生跑得慢,卻投得遠;有的學生投不遠,卻跳得高;有的學生跑跳都不行,但卻很遵守課堂紀律……為此,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都要認真觀察,對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在體育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教學等手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少批評,真正從心里幫助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尤其是對于體育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更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從點滴進步中得到滿足,激發(fā)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并獲得樂趣。
無數(shù)事例證明,體育課上那些體育能力弱,缺少成功體驗,經(jīng)常受到教師訓斥的學生,幾乎都會對體育課喪失興趣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從而導致體育成績低下,成為體育“弱勢生”。為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態(tài)度,為這一部分學生適當降低教學要求,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為每一次成功的體驗都會給學生帶來一份歡欣,都會使學生增添一分自信,從而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和爭取新的成功。
例如,筆者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制作教具,享受動手的樂趣。在上足球課時,利用廢舊報紙制作足球;上籃球課時,自制籃筐進行投籃練習;在上短跑課時,自制接力棒……制作過程中,學生為了使自己的器材比其他同學做得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使用這些教具時還會倍加珍惜。
總之,強調根據(jù)學生的身心健康特點,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已成為體育教學的新趨勢。為此,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就需要體育教師借助體育教學的自身優(yōu)勢,在傳授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體育“育體、促智、審美、益心”的多功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只有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鍛煉身體的自覺性,養(yǎng)成了終身鍛煉的習慣,才能為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扎實的身體基礎,真正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