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郁林中學 劉 帥
如何讓學生學好數(shù)學
江蘇省連云港市郁林中學 劉 帥
現(xiàn)在有不少初中學生認為數(shù)學的學習非常困難,他們在小學時成績還是比較好的,可是一到中學怎么就變不好了呢?其實數(shù)學的學習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關系,如果老師沒有高質量的課堂,學生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是很不容易學好數(shù)學的。
1.情境性
情境性是讓學生感受該節(jié)課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的設置也可以決定一節(jié)課的成敗。例如:筆者在上“對頂角”這節(jié)課時,并沒有急著引出該定義,而是給學生講了一則新聞:中央五臺正在熱播農民運動會,其中有一項比賽是斗牛。當我說到這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許多,發(fā)表了許多有關牛的趣聞。而后我又問:兩只斗牛使用的進攻方式是什么?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對頂角。聲音洪亮,氣氛達到極點,這一節(jié)課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順利完成,效果較好。
2.活動性
活動性是指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的一種過程。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覺地建構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它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包含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交流反饋等幾個活動,其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筆者在講“直角三角形斜邊與斜邊的中線”這一節(jié)課時,讓全班同學做了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讓他們動手找出斜邊的中線,并且測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得出各自的結論,最后讓學生總結自己的結論,這樣很快就得出了本節(jié)課的結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夠給每位學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使學生在相互討論中取長補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還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
3.實效性
實效性是指讓學生的自主性落到實處,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性和挑戰(zhàn)性,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和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方法的權利,通過他們的動手操作,讓他們自主獲取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習慣獨立思考問題,廣泛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4.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性是指教師創(chuàng)新地教和學生創(chuàng)新地學。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知識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以,教師不應再是課堂的主講者,而應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應把“課堂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與支配,而學生自主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都應努力體現(xiàn)創(chuàng)新,以喚起學生創(chuàng)新性地學。
課堂教學應以研究學生的學法為中心,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的研究,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習,授之以“漁”。要變傳統(tǒng)的單向活動為師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創(chuàng)造一個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題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為此,首先應該進一步解放學生的思維,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打開思維發(fā)展的窗口。提問或具體指定某種解法都容易禁閉學生的思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當它對學生有較強的“啟發(fā)”因素時,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一般說來,通過各種刺激引起學生注意,從而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分析等活動中獲得知識。其次是通過教師的各種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有一種積極的自主學習態(tài)度,從而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5.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情感,這樣的體驗會使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進一步反作用于學生的認知過程,使之良性循環(huán)。因此,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實施有差異地教學,分層要求,分層設計,分層評價,以滿足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使他們都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帶來的收獲,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使他們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非常重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好習慣,是學習數(shù)學的關鍵所在。
1.珍惜時間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珍惜的就是時間。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些學生做練習時,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在課后,往往很隨意,不固定時間,甚至邊做練習邊講話,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效益。
2.善于提出問題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學生隨著年級、年齡的不斷增長,提問的興趣慢慢在下降?!鞍l(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我們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才能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進步高效。
3.不斷積累
“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在平時的學習中,只有學會對知識進行貯藏、積累與分類,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對上一學習階段知識的小結十分重要。整理筆記是基礎,妙題佳解常溫習,解題反思不可少,經?;仡?,溫故而知新。只有不斷積累,方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敏捷,方法靈活,解起題目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4.勤于反思
在解完每道題目后,我們經常去反思這類題為什么要這樣解?有何收獲?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還有其他變形的可能嗎?經常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必能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天的學習內容在晚上睡覺時再回顧一遍,再小結一次,日積月累,這樣的學習效果肯定較好。
5.調整心態(tài)
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數(shù)學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思維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調整心態(tài)的方法。當學生解題失誤時,不該錯而錯時,應及時糾正錯誤,決不遷就;當學生解題困難時,應循循善誘,耐心幫助,共同解決;當學生在學習上有進步時,應及時鼓勵,并給予正確的指導,鼓勵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數(shù)學教學中也應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學習,幫助學生樹雄心,立壯志,攀登科學高峰。當然,這僅僅是筆者自己的一點粗淺認識,要使學生學習好數(shù)學,方法遠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