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畢冬梅 趙利軍 盧 歆
論物理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
張穎畢冬梅趙利軍盧歆
(長春大學 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論文針對目前高校公共課到堂聽課率低的情況,呼吁物理教師提高其人格魅力的必要性,論述了物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重要性及教師在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中的關鍵作用。
溝通;人格魅力;引導;教學質(zhì)量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zhì)最普遍、最基本的運動形式的基本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1],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因而大學物理是各高校理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學生通過大學物理的學習,可以增強他們的運算能力,培養(yǎng)他們抽象思維的能力,并使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但長期以來,大學物理課普遍存在著課時少,內(nèi)容陳舊,方法單一的狀況,以至于學生對公共課不重視,到堂聽課率普遍偏低,低于70%的占多數(shù);且教室內(nèi)聽課的學生不完全投入,上課昏昏欲睡,沒精打采或進行與上課內(nèi)容不相干的操作。很多教師都認為大學物理課難教、難上。這種到堂聽課率偏低的狀況在中國的大學中絕不只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面對目前這種狀況,作為教師應該有新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的提高勢在必行,要將自己與教學科目和學生聯(lián)系起來,做到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美國著名作家、教師帕克·J·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中講過:“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2]。心靈:取其古代的含義,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3]。當教師失去心靈,就是解體了自己,也就失去了真我,失去了力量和信念,失去了教學的勇氣。此時,我們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疏離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可怕的。教師在教學中應保持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態(tài)度?,F(xiàn)在大學大都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很多教師站在電腦前看著屏幕講解,自然與學生拉開了距離,無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也就無法引導學生的思路。老師上課有激情,學生就會有活力,老師上課神情懈怠,學生也會垂頭喪氣。在大學,學生對有“教授”和“博導”光環(huán)的教師十分敬畏,不太敢對他們的觀點和看法提出質(zhì)疑。一些教師太忙于搞科研,對上課只是完成教學任務,借口說沒時間、工作忙,來去匆匆,不與學生交流,更談不上“平等溝通”。如果你沒有深層次接觸學生敞開你的心扉,也就沒有給學生深層次接觸你的機會,那不僅是你作為教師人格魅力的大打折扣,更是直接影響你的教學效果。加強溝通和交流在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至關重要的,不但要讓學生了解你,了解你的學術問題,了解你的課題及在攻克課題方面所遇到的難題,更要了解你的論文,了解你的為人以及在科研方面的團隊合作精神。你的親身體驗和經(jīng)歷會給學生以借鑒或表率。
教學是什么?教學就是將合宜的課程內(nèi)容,通過最適宜的方法達成學科與學生的聯(lián)合。
教學就像一場大型演出,需要“導演”、“演員”和“觀眾”。教師在這場演出中,要“自導自演”來吸引作為“觀眾”的學生。首先,作為“導演”的教師,在上課前要認真?zhèn)湔n,備教材、備學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按不同的專業(yè)實施。在準備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個性啟發(fā)、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場景的想象。為了把每節(jié)課導演得引人入勝,什么地方采用多媒體放映,什么地方用板書慢慢推導,什么地方例題穿插,什么時候做演示等都應事先安排好。每個教師會有自己的思路,應編寫適合自己思路的多媒體課件,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另外,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對物理學科的縱向知識要深入淺出的了解,還應對與物理學科有關的橫向學科知識有所掌握,讓學生了解物理學是著重研究物質(zhì)世界普遍的、基本規(guī)律的科學[4]。其次,作為“演員”的教師,上課不只是涉獵知識,更應旁征博引、娓娓道來。
老師上課如果講的沒有層次、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就會“丈二摸不著頭腦”,感到“云里霧里”,所以應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把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講透。在例題的選擇方面,也應講究,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隨意湊數(shù),而是要有代表性。再次,如果學生每次問你的問題你不僅能清楚分析物理過程與已知條件的聯(lián)系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解答,而且還能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變化不同的條件給予歸納和概括,那么學生對你就會產(chǎn)生由衷的敬佩和好感,對你所教的課程也會充滿信心。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動的過程,只有教師認真地“教”和“引導”,學生認真地“學”和“探究”,才能圓滿的完成教學工作。例如習題課,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解,會受到很多學生的歡迎。一方面學的較好的同學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吸引全體同學的注意力。再例如討論課,教師應當好“導演”的角色,盡量少說,只需圍繞題目中心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互相發(fā)表意見,互相爭論,達成共識。當學生討論冷場時,應及時啟發(fā),活躍學生思維,使每個人盡快進入角色,當學生討論偏離主題時,要及時糾正。課堂上,有的學生喜歡發(fā)言,就應鼓勵、表揚,有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老師就應該找出原因所在,為其創(chuàng)造心情舒暢、自由發(fā)言的氛圍。同時,課堂上還應注重做好演示實驗,并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自然感覺好,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高漲。
科學精神包括質(zhì)疑精神、求真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精神。這是人們對科學的基本態(tài)度。在教學中把大學物理放在一個動態(tài)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精神體系中加以解讀,可使學生了解人類是如何由近及遠一步一步認識宇宙的,歷史就是過程,科學大廈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了解“對”與“正確”的相對性、局限性,是與非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涇渭分明的,對我們今天認為正確的東西,不要迷信,社會才能真正進步[5]。大學物理教材中針對不同內(nèi)容介紹了相關物理學家做出的貢獻以及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家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心理品質(zhì),為他們今后在困難中不畏艱辛、在迷霧中勇于前進、在追求真理中敢于獻身、在創(chuàng)造知識成果中不驕不躁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中,在充分保證本專業(yè)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知識的前提下,恰當?shù)亟Y合課程內(nèi)容介紹一點本學科前沿的新進展、新成果或正在探索的熱點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鮮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講到激光的產(chǎn)生和應用,教師可以將國內(nèi)外的激光器研制情況用視頻錄像、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同時給學生講解目前激光在科研、醫(yī)療、生活中的作用,向學生介紹國內(nèi)與國外的差距,讓學生對激光的應用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了解并且看到我們的不足,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大學物理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獨特的先導性、基礎性和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配合,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jù)。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chǎn)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師人格的作用”[6]。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開拓新思路,力求把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按部就班、嚴謹認真、著重演繹、著重理論和抽象思維與西方的教育理念——滲透的、強調(diào)歸納、強調(diào)動手能力和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zhàn)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傳授知識來啟迪學生的智慧,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素質(zhì)較高的一流人才。
[1]馬文蔚,周雨青.物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舒心,林憲生.淺談教學麻木感對課堂教學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4):149-150.
[3]郭翠菊.對帕爾默教學觀的析讀[J].教育學術月刊,2011, (10):107-109.
[4]程民治,戴風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之方—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教育觀[J].物理通報,2008,(6):37-40.
[5]張鳳琴,王丹,林曉瓏.構建大學物理低年級本科生研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育平臺研究[J].大學物理,2016,(9):46-49.
[6]唐冬梅.教師人格對學生人格發(fā)展影響的探析[J].知音勵志,2016,(18):249.
(責任編校:宮彥軍)
2017-02-08
張穎(1963-),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物理教育和凝聚態(tài)物理。
趙利軍(1967-),男,吉林白山人,長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物理教育。
G420
A
1673-2219(2017)10-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