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葵
歌聲:班級文化的營養(yǎng)快餐
□曾昭葵
班級是學校的組成單位,學校文化離不開班級文化。如果說學校文化是主餐,班級文化則是營養(yǎng)快餐。
音樂是生活的調(diào)節(jié)劑,能讓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中小學生大多都喜歡音樂,喜歡歌唱。班主任如果能利用班級活動,有目的地組織各種歌詠活動,不僅能引來班級管理的活水,也能為班級文化增添一抹亮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進步,在歌聲中成長。
班集體是師生學習生活的共同體,如何讓這個共同體充滿陽光,讓學生快樂自信地學習,歌聲成了大家都喜歡的營養(yǎng)快餐。
與學生唱《滿城煙花》,歌聲如同寒冬里的一團火,給孩子溫暖和振奮,讓他們回憶起自己日漸長大的時光,珍惜眼前,為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輕松積極的心境。
大自然的秀美風光,會激勵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春天來了,組織學生唱一曲《山水中國美》:“春季山崗換新裝,風兒它輕輕推開窗。涓涓小河輕流淌,鳥立枝頭把歌唱?!睂W生在歌聲中想象美好的山水畫面,想象窗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帶著對人生的美好憧憬,對學習上進追求。
冬天來了,組織學生去戶外,一邊欣賞飛舞的雪花,一邊聽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我愛你塞北的雪》,那些感性的、詩意的、形象的文學語言,隨著歌聲流入學生的心田,在賞心悅目的快樂中為寫作收集了素材和句子。
愛國家、愛人民、愛親人,這些都是培育道德情感的基礎。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形象地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情;在成龍演唱《國家》的潛移默化下,家國情懷會油然而生。
做有愛心的好少年。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單一的說教上。為了鼓勵褒獎班上的好人好事,全班同學一起跟隨歌唱家譚晶學唱《好人就在身邊》。
趙薇演唱的《三尺巷》學生耳熟能詳,在三尺巷的故事和歌聲中教學生寬容待人。從小學到中學,孩子一天天長大,和父母之間漸漸有了一溝之隔。歌曲《父子》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克服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全班男女同學分角色,集體朗誦歌詞,體會父子情深似海,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難題。班主任可以借用歌聲為他們注入正能量,讓他們用昂揚的斗志,振奮的精神,走出陰影,做生活的強者。
毛澤東的七律詩《長征》就是用革命樂觀主義戰(zhàn)勝千難萬險的精神寫照:“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氣勢如虹的歌聲中,生活與學習的困難,都會被孩子們一一克服。有的同學喜歡的《西游記》中的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著名歌唱家蔣大為雄渾有力的歌聲,成為同學們克服困難的路標和燈塔。孫悟空是孩子們喜愛的人物,天不怕地不怕,刀山火海也敢上的“猴哥”,無疑是孩子們不向困難低頭的榜樣和偶像。
班主任可以結(jié)合音樂教師的音樂課,可用視頻、音響、教唱等形式,在班級組織小組歌詠比賽,開展大合唱、領(lǐng)唱、二重唱等活動,并指導學生對詞曲加以點評欣賞。同時,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寫班歌,譜寫有學校特點的歌詞,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表達同學們對班集體和學校的熱愛。
歌聲是班集體注入生機和活力的加速器,是喚醒人美好心靈的春風細雨,是鼓舞人奮發(fā)向上的號角。讓班級故事留在歌聲里,讓班級文化的營養(yǎng)快餐越來越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湖南省華容縣教育科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