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710119) 劉媛
高考數學復習中應用“對分課堂”模式
方法和思路,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數學解題中一種常見的思路,對于具有普適性的結論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多記錄多累積,從而能作為解決其他相關問題的基礎,如此便可以解決一些客觀題,提升學生在有限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準確率.但是本文的結論也有其局限性,可應用的解題范圍較為狹窄,條件的限制也較為嚴格,不過這也恰好是個優(yōu)點,條件很是明確,注意三點的共線,四點的不共線,注意向量的方向性,只要掌握了它的精髓,使用起來還是很便捷的.
[1]曲一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人教A版.高中數學.4:必修(M).教育科學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8-69.
[2]《高考一輪總復習》編寫組.走向高考(M).中國和平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社,2016,247.
[3]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4A版(M).人民教育出版,2007,70-79.
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710119) 劉媛
數學高考復習事關高考成績,但傳統(tǒng)的高考復習課中存在諸多的問題.“對分課堂”是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主要探討了“對分課堂”模式應用于高考數學復習課中的可行性,發(fā)現將“對分課堂”模式應用于高考數學復習,在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
數學是高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目,數學的成績直接關系高考成績.在我國,極大多數高中會將三年的高中課程壓縮到兩年,在高三一年進行高考復習.高考復習分為三輪[1],第一輪會將基礎知識系統(tǒng)的進行梳理,第二輪為專題講解,第三輪主要是查漏補缺.筆者分析數學高考復習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復習效率低[2].由于是復習課,學生認為課堂上的知識是已經學過的內容,可以預知教師要講的內容,甚至要說的話,所以覺得沒有再聽的必要,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
第二,作業(yè)積壓過多.由于在整個復習期間,各科教師都會布置大量的作業(yè)和習題,所以可能會出現學生做不完作業(yè),或者學生做完作業(yè)而教師來不批,上課來不及講,進而難以發(fā)現問題,難以及時解決的情況.
第三,量變卻未引起質變.學生的課余時間都在用來趕作業(yè),來不及思考,不會舉一反三,只是單純的在增加做題量,本質上并沒有提升.
第四,缺乏基本能力的鍛煉.高考復習是應試教學,學生只關注高考,不關心上大學以后的學習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進入大學后缺乏自主學習數學或者其他學科的能力.
傳統(tǒng)的高考復習課堂在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因此筆者想,是否可以采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對分課堂是普林斯頓心理學博士,復旦大學心理系學科帶頭人張學新教授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結合傳統(tǒng)課堂與討論式課堂的優(yōu)勢提出的針對大學課堂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分課堂的核心在于將課堂的時間一分為二,教師用一半時間進行知識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討論,注重先教后學.“對分課堂”將教學分為三個過程:教師的課堂講授(Presentation),即教師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框架和學習的重難點;學生的課后吸收(Assimilation),即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后結合教材或其他材料將知識內化,是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一個過程;學生的課堂討論(Discussion),即學生帶著課后的學習和思考結果與班級同學進行交流,對分課堂的關鍵和創(chuàng)新在于隔堂討論.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
對分課堂起初是針對大學課堂提出的,但其傳到中小學特別是高中后,引發(fā)了更為強烈的反響.其中高中教學可以借鑒對分課堂的原因[4]如下:高校課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高中課堂教學中也有顯現;高中學生與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有相似之處;“一標多本”的情況下,多種版本高中教材與大學豐富的教材相似;新課改為對分課堂在高中階段的實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除此之外,對分課堂應用于高考數學復習課的可行性還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看:
其一,對分課堂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其出發(fā)點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5].基于此,高考復習課中課堂模式過于單一、氣氛過于沉悶等問題由此可以得到改善.
其二,對分課堂的關鍵是隔堂討論,需要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討論有一定間隔,即隔堂討論是在學生已經充分將知識內化吸收的基礎進行的.高考復習是學生已經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基本掌握了中學數學知識體系,并且具備一定解題經驗的復習教學[6].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的講授時間與學生的討論時間已經錯開,學生對于知識已經有了足夠的思考.因此復習課中的學生討論,可以算做是廣義的隔堂討論,學生都是有備而來[5].
其三,數學思想方法是從具體數學內容中抽象出來的,是數學這門課程的靈魂,也是與其他課程相區(qū)別的重要特征之一[7].因此,無論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還是數學復習課的教學,都應該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對分課堂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度參與,可以促進學生獲得隱性知識[8].將對分課堂應用于數學高考復習課堂,學生可以通過作業(yè)、討論等形式體現自己的學習成果,需要學生在學習和解題經驗的基礎上將知識結構重新整合,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再次重審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促進諸如數學思想方法等隱性知識顯性化.
其四,對分課堂用于高考復習課對于學生獲得隱性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學生在自己思考,深入學習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掌握一般的學習方法的過程;其次,課堂討論中需要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表現能力.這兩種能力不僅在今后大學的學習中是需要的,同樣也是終身學習所要求的.
4.1 具體實施過程
對分課堂提倡將時間對分,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時間各占一半,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分配時間,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接受者.
對分課堂的作業(yè)形式為“亮考幫”,即“亮閃閃,考考你,幫幫我”.在高考數學復習課的作業(yè)布置時,除了相應的復習題外,同樣可以考慮這三點.與此同時,畫思維導圖[9]或者知識結構圖也不失為一種考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的一種好方法.課堂討論的內容可以是作業(yè),從而使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對于考核方式而言,高考復習是在為高考做準備,因此不同于大學生,平時成績對于高三學生而言并沒有實質性用處,但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制作一些評價量表、成長檔案袋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定期給學生進行物質或者精神上的一些獎勵.
4.2 結論
“對分課堂”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其應用于數學高考復習課,無疑會引發(fā)一些問題,例如:作業(yè)中的“考考你,幫幫我”很可能將學生,或者整個課堂引入深究偏、難、怪、超題的氛圍,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度,整體控制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向.但“對分課堂”若能在高考復習課中成功實施,其優(yōu)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和交流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等.總而言之,原則上“對分課堂”模式可以應用于數學高考復習課,但其具體實施仍需要廣大一線教師進行.
參考文獻
[1]趙士元.高三數學復習之我見[J].中學數學月刊,2015(10):58-59.
[2]蘇晉亮,龍開奮.影響數學高考復習效率的原因分析[J].廣西教育, 2011(35):47-49.
[3]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 2014,12(5):5-10.
[4]安曉麗.關于“對分課堂”是否適合高中課堂的幾點思考[J].知識經濟,2015(5):168.
[5]張學新.對分課堂:一種新的教學法[J].教與學???2014(2):1-4.
[6]周耀余.對高考復習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5(3):100-101.
[7]單凌云.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在高考復習中的滲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7):91.
[8]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3.
[9]肖姝.思維導圖在普通高中數學高考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