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h實驗小學 祝海霞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作文教學
江蘇省鹽城市濱??h實驗小學 祝海霞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方興未艾,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學是組成小學語文課堂的最重要一環(huán),直接體現(xiàn)了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按照新課改要求建設的新式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tǒng)相比,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原本占據(jù)被動地位的學生充當起了課堂的主導者。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發(fā)掘學生個性,更加注重學生作文寫作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本文從實際出發(fā),結合教學現(xiàn)狀,針對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相關策略,以期為其他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小學語文;作文;應用策略
小學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對語文知識運用和積累程度的重要指標。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為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教學模式應該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進行轉變,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學習習慣的形成階段,可塑性強,語文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但是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并不盡如人意,學生作文語句不通順,文章結構混亂,教學太流于表面,忽略了學生口語訓練、不能結合生活實際,如此諸多問題成了學生作文道路上的攔路虎。教師應該堅持新課改要求,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課堂,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豐富教學方式,讓寫作不再是學生眼中的難題。
學生在寫作時出現(xiàn)語句不通順、文字枯燥等問題,究其原因是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的儲備量過少,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在作文素材積累上有奇效,更是開拓學生眼界的重要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由于小學生并不具備自己挑選適合自己讀物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推薦給學生適宜其知識水平的課外讀物。單純地給予學生課外讀物還不夠,教師還要懂得去輔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讀物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和語文知識儲備,從而運用到學生自己的文章之中。課外閱讀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書籍,雜志、報刊、網絡等媒介同樣值得關注。例如我會鼓勵班級學生訂購語文學習報紙、優(yōu)秀作文選以及一些科普性雜志,建立班級圖書館。在教授“看圖作文”的相關知識點時,我給出的圖片描述的是這樣的場景:一個學生戴著厚厚的眼鏡,拿著魚竿向井中釣魚,嘴里念叨著“書上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雨”。我在學生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學生都能明白其中蘊含的“在井中釣不到魚”的道理,可是只有個別學生在作文中準確地用“井魚”這一名詞來形容圖畫里見識狹隘、紙上談兵的學生,由此可見,豐富的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至關重要。
社會飛速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輔助設備,合理使用以多媒體設備為代表的教育輔助設備,將會是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又一大助力。研究表明,小學時期的學生并不能做到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全神貫注,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在每節(jié)課的前二十分鐘,傳統(tǒng)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教師必須學會豐富作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生動有趣的作文教學動畫或者圖片對提高學生注意力頗有奇效,而在一些多媒體設備不完善的教室,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不失為一計良策。例如,作文課上前二十分鐘,我會集中講解作文中慣用的寫作手法和文章結構,后二十分鐘我會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短片或者寓言故事來布置作文題目,并且豐富了學生寫作素材儲備,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應該每天為學生安排適量的寫作任務,為將來學生的作文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不規(guī)定具體字數(shù),也不規(guī)定具體內容,日記是一天生活軌跡的記錄,也可以是優(yōu)美文章段子的記錄,寬泛的寫作范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動力,進而培養(yǎng)主動寫作的習慣。日記批改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批評式教學,去發(fā)現(xiàn)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在評語中去贊揚學生,滿足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在每周開展日記鑒賞課,課上由被教師挑中的學生誦讀自己的日記,分享自己的寫作習慣,為其他學生提供借鑒,其他學生也能對朗誦者提出自己的建議,在活潑的課堂氣氛下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共同進步。
語文作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應該走出教室去組織寫作實踐活動。小學生的天性就是玩耍,開展一些與作文教學有關的實踐活動,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例如,我經常會在課下組織一些趣味活動,如拔河比賽、吹泡泡活動、吹雞毛比賽等,活動之后讓學生作文一篇,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為學生增添了許多不可磨滅的記憶,能夠讓學生由衷地愛上語文課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如日方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已經不再適用于日益發(fā)展的數(shù)字化時代,以學生好學為主要目的的“生本教育”如火如荼。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幾條關于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建議。全新教學模式的推廣不能操之過急,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改善的過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勇于嘗試優(yōu)秀教學方法,積極獲取教學反饋并進行改良,注意平衡學生、教師、課堂之間的三邊關系,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
[1]董云,劉飛.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運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7).
[2]安靜.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改革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