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飛
【摘要】合作學習分組不夠理想,組員不能夠互相互助;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任務設計不夠合理,合作的時機不恰當;教師的監(jiān)控功能不能夠充分體現(xiàn);合作活動后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合作活動局限于課堂,不能延伸至課后的英語學習中。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教學;改進措施;評價與激勵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課程標準》倡導“面向全體學生,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生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倡導“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這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一、合作學習分組不夠理想,組員不能夠互幫互助
問題分析: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簡單的前后四人的組合,或學生隨意組合,臨時組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愛好等因素。分組不當就會影響合作探究的效果。如一個合作組中只有一位女生,在合作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她就極有可能成為一名“看客”,無法深入小組合作中,也就使最初小組成員互幫互助的設想無法實現(xiàn)。還有,分完組后成員間的職責不具體,以致部分學困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優(yōu)生的思維,感知知識的產(chǎn)生也就無從談起了。
改進措施: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是合作成功的前提。合作小組的組建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愛好等因素,原則上是優(yōu)、中、差生的合理搭配,數(shù)量上以4-6人為宜,能夠真正實現(xiàn)“兵教兵”。分組后應設立組長一名,最好能夠輪流擔任,以強化成員的責任心,還應有記錄員、監(jiān)督員、發(fā)言人等。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學會聆聽,學會尊重,相信小組的其他成員,尤其是對學困生的尊重和信任,鼓勵中等生、學困生積極發(fā)言、討論,學優(yōu)生聆聽并向教師匯報。小組成員間相互支持,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
二、課堂教學中的合作任務設計不夠合理,合作的時機不恰當
問題分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教學任務和學生探究的問題應有適當?shù)碾y度。設計的教學任務,學生探究的問題太難或過于簡單,都不利于學生的合作。如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2 About movies, 可設計這樣的任務:
What kinds of movies do you like?
What about action movies?
Comedies?
Love?
Horror films?
教師意在學生通過對比電影的種類,引入課文的電影類型,學生很容易說出自己喜歡的電影類型,但學生的合作探究很快就會結束。價值不大的討論會使小組的活動失去興趣。另外,課堂上合作的時機也很重要,學生應對有關知識有一定的準備的基礎上進行探究,而且合作的次數(shù)也不宜過多。
改進措施:選擇適當?shù)暮献鲗W習時機是合作成功的保證。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為:個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統(tǒng)一交流討論-----個人知識修正----獲得新知識。教師應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nèi)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shù)拇螖?shù)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帶有一定挑?zhàn)性的學習任務??梢跃湍骋辉掝},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段落、細節(jié)等進行討論,以提高概括和鑒賞能力等。
三、教師的監(jiān)控功能不能夠充分體現(xiàn)
問題分析:討論式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成為討論中的指導者,如指導學生如何簡明扼要地陳述自己的觀點;鼓勵不喜歡發(fā)言的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調控各討論小組,使討論有序地進行,認為將學困生交給了小組的其他成員去教自己就輕松了。再者,課堂秩序的維持也很重要,要真正做到“活而不亂”,就必須靠教師的監(jiān)督和小組成員間的互相監(jiān)督、約束和管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討,講知識過多,而小組合作沒有發(fā)揮應有的功效。
改進措施:在新課程指導下,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理念中的“活字典”、知識“儲備箱”。“英國語言學家??怂估f過:“語言教師最有害的缺點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講得太多。他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睂W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這并不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實事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扮演一個組織者、啟發(fā)者、引導者和評論者的角色。
四、合作活動結束后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問題分析:在合作活動結束后,若教師只是滿足于學生知識的獲得,而忽略對活動中學生和小組進行適當?shù)脑u價,如鼓勵表揚表現(xiàn)突出的,批評不積極和違反紀律的,那么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對于學生、小組的評價,教師要盡可能地做到公正、客觀、準確。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要監(jiān)控好學生的參與,以便更好地在活動后評選最佳。對于表現(xiàn)不積極的學生,要分析具體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地做好小組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同時讓自己成為一個學生愛戴的教師。
改進措施:恰當利用競爭機制,調動各小組成員的積極性,使其感受成功。小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單詞接龍比賽,朗讀比賽,問題搶答比賽,對話表演比賽等,可評選出最佳小組,排出小組名次。而且這種競賽能在小組間形成一股凝聚力,大家齊心協(xié)力為小組榮譽而努力,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團結協(xié)助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有利于平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
教師對小組的評價應該是多種形式的。可以給與口頭表揚,同時要善于利用鼓勵性的語言,如:Good!Great!Well done! You are so clever! You did a good job!等。也可以給予實物獎品,讓優(yōu)秀小組看他們喜歡的電影等。這樣既滿足了教學的需要,同時又很受學生歡迎。
五、結束語:
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這樣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討論,小組間的競爭比賽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教師的精心準備下,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共同感受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會了學習,提高了興趣,增強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守旗,當代青少年心理與行為透視[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葉上雄,中學教育學.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